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全世界都在看《Emily in Paris》

把美國風格搬到巴黎的場景的影集

網路上對於該影集的評價很兩極,但我其實沒有去看別人的評論,就針對自己略懂巴黎、和巴黎人交往過還有些巴黎朋友的經驗來說說《Emily in Paris》,或許內容和很多人有雷同,因為該片確實有許多明顯的bug⋯

我在首播隔兩日10/4就看完了影集,有幾個朋友相繼問我想法,一開始以為只是他們剛好都看了這影集,但後來發現似乎Netflix的使用者都看完了第一季。

《紙房子》之後,我已經有幾個月沒有使用Netflix看片。一直找不到喜歡看的片子,打開排行榜前十名又幾乎是我不可能點開的韓國片⋯⋯在兩週前email收到《艾蜜莉在巴黎》的推送通知,我就好奇的點開來看。(不得不說,一開始我覺得封面實在很不吸引人)

首先,先說我在一天內看完十集20分鐘的影集的大致想法:若不要認真的只當爽片看完,娛樂性是很足夠的,美國戲劇的風格只是發生在巴黎,不思考邏輯性就沒有什麼問題,但若有必要和巴黎人討論劇情,就明顯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是任何只去過巴黎一次而有敏感度的人都能看出來的。

我看完最初在腦海中冒出的問題是:「為什麼該片會被製作出來?」

明顯感覺編劇和導演並沒有巴黎經驗,為什麼他們「自大」的以一個美國觀點來看巴黎也或許是製作團隊確實有年紀(製作人將近60歲,慾望城市也有20年),他們對法國人(或巴黎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很古老的傳說,甚至自己沒有試圖去理解。

列出以下幾個我看當下的直覺反應:

  1. 女主角的穿著太誇張,一開始根本沒發現女主角是Lily Collins,只覺得:怎麼會找一個這麼俗氣的人來演?而且在巴黎的生活花費,一個20幾歲的上班族應該無法整天演時裝秀。(不過首播隔天,網路上就已經可以找到許多媒體或個人部落客把艾蜜莉的衣服清單整理出來,可見還是很多人想學習她的穿著。)
  2. 生活在巴黎卻都沒有巴黎生活應該有的面向,例如搭地鐵、散步
  3. 雖然我沒有在巴黎工作過,但認識的人沒有10:30開始上班的
  4. 現實面的不合理,不會法文的人怎麼到法國擔任行銷工作?
  5. 還是一個現實的考量,除了穿著之外女主角竟然每天外食,而她在來巴黎前只是個在芝加哥的普通上班族
  6. 關於女性主義的陳述⋯⋯我反而不太懂美國人那一套

整體來說,說嚴重一點就是《艾蜜莉在巴黎》的製作團隊有對巴黎人有很嚴重的刻板印象,而且自大的覺得自己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他們用美國人的角度在看巴黎,想要在一個全球觀眾能夠觀賞的平台上播放著自己的影集卻不願意花心思調查巴黎人的文化及生活,就像很多從巴黎度假回來的人會說自己很愛巴黎卻討厭巴黎人。

以上的想法讓我想到自己上次在巴黎咖啡廳遇到的小故事。一對美國觀光客母子可能一時想上廁所,走進咖啡廳沒有和服務生打招呼就直接衝往廁所,他們衝進來兩位服務生也還來不及說Bonjour,面面相覷看了彼此,其中一個服務生就跟在母子後面追問他們要點什麼,後來媽媽從廁所出來時表情很難看⋯⋯我看過很多觀光客評論巴黎的服務生態度不好,但其實是觀光客不懂的當地的文化,到了一個國家卻不想入境隨俗,為什麼卻又想吸收當地的文化氣息?

該劇也正巧說明了法國人對美國人的刻板印象,不過若我說《Emily in Paris》就是一個很俗氣的美劇風格,也是一種對美國文化的歧視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