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週末雜談|無需讀書

「如果有《十分鐘讀懂尼采》就好了!」看似一個很誇張的書名但若換成三十分鐘或是一小時卻是有可能存在的「商品」

本週的閱讀感想

最近在忙一個諷刺各種不合理閱讀的企劃,我在其中寫到一句「如果有《十分鐘讀懂尼采》就好了!」看似一個很誇張的書名但若換成三十分鐘或是一小時卻是有可能存在的「商品」,即使三十分鐘或一小時也是無稽之談,不只是尼采,要讀懂一個文學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只花一點時間,何況是哲學?

有讀過我寫關於書籍分享文(那也不能稱為「書評」)的人或許會發現我從來沒有推薦應該要閱讀哪一本書,除了是由於我通常有很多批評之外也絲毫不認為有任何一本書是值得所有人讀的,但我相信讀過的每一本書中的知識及概念會成為閱讀者身上的一個小分子,也就是任何一個人擁有他所閱讀那些的總和。

書本會挑讀者誠如讀者會挑書。

週一(12/5)我在嘟文中寫到:「有些書寫得很好但封面上的推薦人降低了他的格調,很可惜。」當時說的是《沙漠。詩集。書店》這本書,而我看到的推薦人是一個對歷史沒有研究、外語能力極差卻主持旅遊節目的金鐘獎主持人,當時我都還不知道他即將被爆發出什麼渣男事蹟,但我不在意他的私德瑕疵,而是那本書很清楚地寫出了埃及的社會跟文化背景下的書店經營,是一本很有「內容」的書,絲毫不需要一個閱讀這類型書的「讀者」無法認同的「名人」背書。

產品在找推薦者或是代言人理論上都是找他們預設TA有認同感的名人專家,而是不隨意套上一個與此領域可能沾上一點關係的名人,我差一點因為書皮上的推薦者而不想買這本書,是有些顧慮「一個沒品味的編輯,做得出好書嗎?」,有時我甚至會因為閱讀社團強力推薦某一本書而反骨的不想將其購買回家,因為有些主題的書本身就不會是大眾都願意閱讀的,如果任何人都願意讀它,一是會讓我懷疑起推薦文的真實性,二是可能這本書寫得稍微淺一點。

殖民

最近剛好閱讀到幾本與殖民有關的書或文章,以北非的埃及人為例,若要學習自己的歷史則要從法文或英文的研究中讀到,埃及第一個現代概念的出版社也是在拿破崙征服該地而有的——殖民者先是切斷我們和過去的關係,再強迫我們向殖民者尋求有關過去的知識——幾年前有間偏好出歷史書籍的出版社找到我寫「面向台灣的世界史」,我不喜歡這個切入點(且不合邏輯)而拒絕,記得我第一句話就問那位小編輯:「你指的台灣是地緣上的還是民族上的?」。

但我倒是有點好奇那套書最終會不會出現在市場上,那是為了迎合108課綱,當書成為一種商品時就會有很多過渡性、效期較短的書籍⋯⋯說到時效性,我最近開始從頭讀聖經,事實上身為基督徒的我一直把創世紀當成是神話才不至於太痛苦,假設那是一種警世以告訴我們人性有可能惡劣到什麼程度?從第一章到第十章的內容簡化可說一個男人犯錯甩鍋到女人身上,他們生的孩子殺了自己的弟弟,又過著流亡的日子,中間提到神的兒子見人的女兒美貌就娶來為妻,犯罪的事情過於多以致於耶和華後悔創造他們,選了挪亞蓋方舟以逃過懲罰,而完事後的某天挪亞喝醉赤身肉體被小兒子撞見,小兒子將父親的糗事告訴兩位哥哥而受到詛咒——老實說,我一直覺得法律中讓喝醉者減輕罪責是不合理的——再跳到巴別塔事件,人開始分語言,以至於有流浪的人到異邦討生活,也會有外來者搶奪政權。

前天看到一個「東突尼西亞」維吾爾族人的自述,「外界都用無辜來說我們,但我們並不真的無辜,我們沒有在侵略者入侵時保護我們的土地」,他說他們的錯在於沒保護好自己,他或許也沒特別意識到一直以來作為記號的穆斯林星星和月亮也是殖民產物,但不代表中國(不論哪個政權)就可以侵犯他們⋯⋯那是明目張膽的「覆蓋」著別人的土地,然後說要教育他們。

回到那本埃及書店的書:

有天書店的客服人員跟書店老闆抱怨:「我們的基督教的書籍比起穆斯林的書多太多了!」老闆立即不以為然的回應,「基督教文化是公元33年就傳到埃及,而穆斯林則是640年」,且她的書店中不會擺放認為與宣傳教義有關的書籍,關於「埃及學」的書也是法文、英文多於阿拉伯文,她覺得對方的知識不足或者對文化的認知相差太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