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女人味與女性主義

常在想,我是不是一個會受到女性主義抨擊的對象,假使我說出自己對於女人存在價值的觀點。例如:我並不認同女性一定要透過工作來展現自己的價值。


前幾年義大利朋友要出一本新書,我問他內容關於什麼? 他說,是集合多年生活在亞洲(東南亞)得到的心得 — — 探討「為什麼亞洲的女生比較有女人味?

我聽完他的概念之後無法認同,對方對於「女人味」的認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男人視野中,好比民初的徐志摩詩中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或許大部分西方男人對於亞洲女人的印象就是溫柔、聽話且羞澀,但這就等同於「女人味」嗎?

身為女人,不用太在意男人所評價的女人味

其實女人味本身不是一個很具體的形容。

根據維基百科:女性化或女子氣、女人味指的是某種行為或事物體現出來的、令人聯想到女性化印象的現象,它不單取決於生理特徵,在不同文化中也會有不同的、具象或抽象的表現形式。女性化的行為或事物一般可以與男性化的行為或事物形成鮮明對照。

女性化是相對於男性化的特徵,不可否認的是直到今日,大多數對於女性的描述都還是來自於男人的觀點。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也提到,女性和男性都是社會文化建立出的產物,女性一直被迫活成男人理想中的女人形象。

因此,有些女性很排斥被形容有女人味,她們覺得這會降低身為人的獨立性,有損自己偏向女性主義的一面。其實也是女人們並不認同男人所喜歡的溫柔、聽話,而男人的看法並不能完整表述「女性化」。

身為獨立的女人,不需要過度解讀那些關於性別表徵的形容。

我並非認為「feminine(女性化)」這種形容詞有損女性,相反地,恰恰覺得女生就應該接受自己先天的女性特徵 。有段期間女權運動者推廣女生也可以站著「方便」,把女性天生的身體構造看為「弱勢」,這樣想學習男生行為的心態,就不是真的了解「女權」

她們因認為男性較具有優勢,才學習男人的行為模式。但身為女人,首先應該認同自己的生理狀態,才能追求內在的獨立性。

女性主義並不是要去除女人味

這個問題,早在七十年前的歐洲就已討論。

女性主義始祖西蒙波娃打破過往的女性刻板印象,討論為何女人必定要按照戀愛、結婚和賢妻良母的三部曲來安排人生?女人和男人本質上有甚麼不同?男女之間不平等的基礎是甚麼?

西蒙波娃認為女性不需要按照常規的套路生活,她的父親原來想要的是兒子,而索性她當成男人來培養,因此有了與當時女性不同的觀點,成為「女性主義」卻也沒消除她外在的女性形象。

而西蒙波娃出生的那一年也恰好是義大利的蒙特梭利女士(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創立了現今幾乎全世界的孩子都使用過的蒙特梭利教學法。她出生於1870年,高中念科學學院,之後進入醫學大學專研胚胎學和進化論,成為醫學博士。

她在醫學與教育學的成就即使是放在今日都是少見的,蒙特梭利是一位專業又追求自我的女性,終身未嫁且擁有一位兒子,她的生活不按照傳統文化對於女性的規範。若你Google其照片,則會看到她穿著標準的女裝,女性化的穿著並沒有損害到她的成就。

因此,女性化與是否為女權是完全不牴觸的。

再舉一例: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第一女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ci)也是標準的傳統女性穿著,她總是穿有腰線的洋裝展現女性魅力,跑遍第三世界報導女人的故事,她願意溫柔的對待自己愛的男人,同時也跳脫了波娃在《第二性》討論的女人常規生活。

這些優秀的女人並不會為了表現獨立性而故意忽略身為女人的魅力,亦從沒利用「男人化」的包裝來追求人生的成就。真正有自信的女人,是能夠承擔起「女性化」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