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停止聽「單一故事」,但我們又怎麼能選擇呢?

(编辑过)
我們難免會以自己的主觀看待事情、誤解別人,當我們已經生長到一定的年齡,那些偏見幾乎是長在我們身上,即使我們一再的提醒自己要客觀一點,但只身為人類又如何有上帝視角。

這篇文章不是心靈雞湯,不要有不正確的期待!

我隨便配圖😂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是來自奈及利亞、旅居美國的年輕女作家Chimamanda Adichie於2010年的TED演講題目,單一故事一再的出現於我們生活中。

這是一篇原來寫給那位不付錢的政治人物,稍作修改後拿來自己用。

她提到自己從小就很愛看英美兒童讀物,那時她的概念中,出現在書本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白種人;而Chimamanda出身於奈及利亞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們的官方語言是英文、她懂的美國流行文化,這些事情對她而言很自然,直到19歲到美國讀大學,一切才變得奇怪。

因為她不是美國人眼中的「非洲人」。

在美國,那些人不會將她看為「奈及利亞人」而是非洲人。

儘管她也不完全明白非洲其他國家的文化,美國人對於來自非洲的人總是帶有憐憫而且可能只有這種情緒,普遍認為那裡的政治受到軍政府控制、物資缺乏、人民毫無尊嚴⋯⋯雖然這些都是事實,卻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也記得小時候便利商店中掛著創世基金會的海報,裡面的非洲小孩都瘦的跟樹枝一樣,我們很難去想像他們的內在世界,或是從小生活的情境中所有的東南亞人都是家庭看護,這樣的印象變成我們對於「他們」的統一印象,好像他們全都沒區別一樣。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些誤解?大多是因為有權力的人投遞這些觀念給我們,我們受的教育、長輩、老師教導我們的。就像白種人那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也是存在於幾百年殖民帝國主義下的白種人至上,他們當然都知道不可以歧視,但我的法國朋友就說去年疫情剛爆發法國知名媒體(忘了哪一間)在路上隨機問路人:「你覺得法國人有種族歧視嗎?」有個路人回答:「沒有,我們只有黑人問題!」

Chimamanda的演講內容在這裡,我好喜歡她的聲音。

我最近看的一本書《異鄉人-翻案調查(Meursault, contre-enquête)》——這本書是假設卡繆的《異鄉人》中被殺死的「那位阿拉伯人的弟弟」為第一人稱所寫的。作者也一直強調,在法國殖民者的眼中所謂的「阿拉伯特色」並不存在於阿拉伯人間。因為他們每個人是有名字、有自己的個性。

或許,這就是所有被殖民者的感受,或是所有身為「有色人種」被「白皮膚」人的所強壓的各種偏見而有的反彈。有看過我幾篇文章的人可能知道我年輕時邂逅了一些歐洲人,偏偏我我是一個有民族主義思想的人,在國外被異國男子搭訕,開場白不外乎都是俗氣的「我喜歡亞洲女生」之類的,每次有人用這種開場白講話,我就會覺得他大概教育水準很低吧?他用「亞洲人」來偏蓋了一個看起來像是亞洲人的人。

所以我當然不會和這樣的人繼續談論下去!

直至今日,我們在台灣的賣場、遊樂場所看到東南亞人,多數人也理所當然覺得他們是移工而非觀光客。因為從小到大,習慣稱呼那種外觀及膚色的人為「外勞」或「外傭」,即使我們主觀中不帶有任何貶低的意思。許多人還是無法接受東南亞的經濟正在發展、他們也有許多出國旅遊的機會。

還有,小時候老師會威脅你,「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去東南亞當台傭」。也不到二十年,這件事就成真了,我那時心裡就想著「那又怎樣?」

我在巴黎認識的第二個朋友就是來自菲律賓的「瑪麗亞」——真的有著我們對菲律賓人刻板印象的名字,是一個在天主教大學讀神學的小修女。你們知道耶穌會的修女是經過高等教育的,他們的修士就有規定至少要有兩種學位(其中一個是神學),當時那位修女跟我一樣都是大三的學生,已說了一口流利的義大利文,當然還有英文,然後到巴黎學她的第三外語。她也是班上唯一一位從來沒學過法文,但因為會義大利文而被分到中級班的學生。

後來我們也不時會分享被種族歧視的經驗,雖然這樣說又好像有點傲慢,但那些欺負她的法國人,會想到一個視覺18歲以下的東南亞女孩或許比他們更理解法國人引以為傲的「哲學」嗎?畢竟她可是真的在耶穌會的大學裡學習神學/哲學的學生!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很多的法國人,就像《艾蜜莉在巴黎》裡面短暫出現的教授,他們自以為只有自己(巴黎人)才真的受過教育。不過我這樣說又同樣犯了邏輯謬誤,那齣影集也是充滿著對巴黎人的偏見,我也有寫過一篇文章批評。


我刪除了原文文章內容提及到政治的部分,因為我知道不管怎麼寫都一定會有個人主觀,也容易被人貼標籤或引發不必要的爭論,完整版在此

我們難免會以自己的主觀看待事情、誤解別人,當我們已經生長到一定的年齡,那些偏見幾乎是長在我們身上,即使我們一再的提醒自己要客觀一點,但只身為人類又如何有上帝視角。

即使我們都用了不同的角度看一個事件或一個群體,但那也是屬於一個單一故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