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字嶼
喃喃字嶼

一個聰明的笨蛋,在沒有政治正確框架的喃喃字嶼述說著

【隨心讀讀】共享型社會的到來,你我準備好了嗎?

今天要來介紹最近拜讀的「共享經濟,如何讓人變幸福?」。這本書我目前還沒完全讀完,但也讀了將近八成左右,目前這本書對我來說已經可以算是今年買的書裡面比較不讓我後悔的。總之先來分享作者的觀點以及我個人對於書中所說共享型社會的期待。

另外再提一點: 書中描述的是目前以及過去的日本,所以時空背景可能會與現在的台灣有些許落差,不過基本上也差不了多少,畢竟看作者提出的消費者型態算是能適用在很多國家身上。


前言

除了物質,還有什麼能讓人更幸福? 你曾經是否對於消費這件事感到質疑? 我是為了什麼而消費,是在一個樣的心理狀態進行消費的動作,還有在現今社會中出現的過度消費而產生的心理空虛。 消費理當是為了讓人在慾望上得到滿足,但它並非如此; 不僅沒讓我們感到滿足,更讓我們陷入了更不滿足的死循環。

作者觀點

  • 消費社會所形成的年份及社會意識
第一消費社會(時間:1912至1941):
此一時期日本處於隨時都會爆發戰爭的時期,國家為了因應戰爭將經費用於軍事裝備上,整個日本社會也將稻米,棉花等日常用品最為主要消費。雖然如此,但此時的日本消費型態正屬大量消費的階段,而且人口急遽發展,在人口快速的增長下,社會消費商品也逐漸趨向多元性。
第二消費社會(時間:1942至1974):
戰後的日本,經濟快速發展,各方面的消費商品都有顯著的需求與成長,以家庭為首的消費概念也在這個時期普及,家電設備及汽車在這時期受到歡迎。第二型消費社會仍有延續第一消費社會的影響,物品有趨向大量及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有一點不同;在第一型消費社會裡多元化及大量消費商品絕多數存在於都市,但到了第二型消費社會這樣的消費觀念已普及全日本,第二型消費社會同時也是商品私有化觀念的始祖(自有宅)
第三消費社會(時間:1975至2004):
此時日本已進入富裕豐饒的社會了,所有人從原本追求大量的商品轉至含有高質量或代表性的品牌。物品選擇已經夠多,但重點是,身麼樣的上品能凸顯出個人特質或身份,這一點在第三消費社會顯得很重要。就像IPHONE象徵著新潮科技,勞力士代表著上流社會,星巴克代表著生活品味。 各個有「象徵性」意義的商品不斷推出,試圖強化人們對於個人化的認知。這時期以家庭觀念為首的商品消費方式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對於自身的高度關注以及他人對於自身評價的提升
第四消費社會(時間:2005至2034)
本書的主軸,第四消費社會又稱共享型社會,共享型社會的出現主要因第三型消費社會已走到盡頭。所有人因而開始意識到為何而消費? 消費這件事本身的意義為何? 每天每年的消費是否讓自己感到更快樂?第三型消費社會的意識已到極限,開始無法滿足內心那份長時間不受重視的空虛感。
即使我們在市場裡以消費的手段獲取某樣東西,不管是飲食上的滿足感又或者是住屋或汽車的私有化,這些把事物獲資產獨佔於自己的消費模式將過時,因為所有人開始意識到就算得到再多也無法滿足,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只想要更多」的惡性循環。於是這一切都必須被打破,我們不能再被「消費」綁架,我們急需找一個替代方式,將目前無止盡擴張的消費意識做終結,不然這將會是一個災難(或許現在就是)。
  • 從物質到服務的改變
第三消費社會主種「物」,我想這部用再多贅述,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消費時會看品牌,會事先了解其產品的功能或售價,但也僅僅如此。在第四消費社會裡更著重的是服務及體驗,這種服務與體驗最直接的呈現就在賣方與顧客間。 賣方若想在第四消費社會裡吸引顧客,就必須顧及顧客的感受。不能再只是強調產品的優質,品牌形象多麼的受歡迎,更要強調賣方自己與顧客間的互動關係,顧客來到你這裡已經不是純粹把東西買走,更是想得到一個完美且愉快的體驗。

來張圖喘口氣吧
  • 花俏繽紛到極簡主義
書中提到近十年就知名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如果有買過無印良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其特色與魅力,那種簡單又樸素的配色,講究天人合一的感覺,甚至帶點低調不張揚的神祕感,更重要的是,無印良品凸顯了半永恆的概念。這概念很明顯的這與第三消費社會相牴觸,第三消費社會講究快速汰換,追求更新更炫,但無印良品的主張徹底違背了第三消費社會,理當這類產品會被大眾認為無聊,呆板而被淘汰。但事實是無印良品的精神在世界上橫行,所有人都愛它的簡單、純粹。
  • 未來共享型社會發展趨勢
未來想必是一個萬物都共享的時代,我想會跟最新一波的物聯網做搭接吧,萬物聯網萬物資訊的時代,共享自己的創意或思想也算是共享型社會的一環吧。我們終於可以不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就將他佔有一輩子,我們只需享受一陣子。
就像歷年的共享單車及租借車,甚至到未來可能全面拓展的共享住屋(因應人口老齡化,年輕人又因房價高負擔不起,因此選擇與老人共屋並就近照護)
共享型社會的普及我想能夠緩解很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資本主義過度的社會。我們必須先承認資本主義社會確實帶給人們富裕及便利,因此我們瘋狂逐利,不惜將全世界都占為己有,即使我們已經擁有很多,但這一切都不重要,所以我們逐漸喪失了「心」的能力,也就是體驗萬物及意識自我的能力。
社會一旦成了只求逐利不求互助的社會,可想那會有多悲慘。

個人觀點

據我觀察,台灣目前處於第三消費社會及第四消費社會的過渡期,近幾年台灣重視環保、循環經濟、共享意識的人確實變多了,但這一切都還不夠,因為絕大多數人仍重視品牌消費及多餘花俏的樣式,台灣要成為一個完整的共享型社會可能還要在十年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