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本盛
戚本盛

教師、評論人,也從事教師專業發展工作。

教育局迴避的國歌教學

作者:戚本盛

《國歌條例》規定教育局局長須向中小學發出指示,使學生學習唱國歌,並教育學生國歌的歷史和精神,以及奏唱國歌的禮儀。教育局(2020a)已於6月18日發出通告 ,其中唱國歌的教學資源、奏唱國歌的禮儀都有較具體的說明,也提供了共6頁的奏唱國歌常見問答,但在國歌的歷史和精神方面,則明顯極之單薄。也許稍後教育局將有補充,否則便難免被人懷疑,所謂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其實是行為的規訓或制約,多於真誠的讓學生學習國歌的歷史和精神。

就唱國歌的教學,教育局(2020c)特別發表了《國歌的學與教:音樂科課程補充文件(小一至中三)》,卻沒有明確列出國歌的歷史和精神的內容,勉強相關的則有「認識曲詞作者,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小四至小六的重點),「體會國歌的精神」、「讓學生從音樂的不同角度探討國歌的相關課題」(中一至中三的重點)。

欲蓋彌彰的國歌遭逢

通告提出的「認識國旗、國歌及區旗」的網頁(教育局,2020b) ,沒有述及國歌的精神。至於國歌的歷史,在交代1935年「共赴國難,抗日救國」的創作背景、1949年作為代國歌後,即一躍便到2004年納入憲法,2017年通過《國歌法》,2020年在香港通過《國歌條例》。在1966年後《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有何遭遇,1978年被配上新詞,到1982年才恢復採用田漢原詞的這一段歷史,可謂眾所周知,為甚麼卻被教育局抹去?是教育局人員以為這段歷史過於齷齪,學童不宜呢,還是以為不講政權的歷史錯誤,方有利培養愛國精神?其實,自華盛頓為砍櫻桃樹而認錯的故事,到近年教宗方濟各為神職人員性侵道歉,都說明了直面錯誤、道歉改過並不可恥,反而一再迴避,欲蓋彌彰,連小學生也會訕笑,更莫論對政權認受性的傷害。

國歌精神付之闕如

教育局通告不著一墨,形同棄權的是國歌精神的部份,連副局長蔡若蓮在立法會作答時提過的「凝聚民族團結」 (立法會,2019)也沒有提及,在這一點上,局長楊潤雄似還沒有履行《國歌條例》所規定的責任。其實,理解一首歌曲的精神,文藝分析或鑑賞即使不是唯一、也是十分適切的方法。要再嚴謹一點的話,只要臚列各種解釋,即可作為思辯的材料。不甘被貶為行政機構的教育局,只要派員略作文獻搜尋,即可為學校提供有效資源,為甚麼發表前理應有充份準備的通告卻又交了白卷呢?

筆者不揣冒昧,謹就以下摘自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的《國旗、國徽、國歌知識問答》(1997,頁108-109)的一段文字 ,建議若干教學重點,還望在國歌精神的教學上打開一個話匣子而已:

14. 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有甚麼現實意義?
《義勇軍進行曲》自1935年在民族存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就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她那「起來」、「前進」的激昂呼聲,沉着、堅定、鏗鏘有力的旋律,不僅表達出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無比憤怒,更表達出他們反抗的堅強意志和不可戰勝 的力量。她不僅表現了30年代我國人民英勇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的高大形象,而且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勇敢、堅毅、團結和充滿必勝信念的鬥爭精神。
在新的歷史時期,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我國的國歌有着更加深刻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義勇軍進行曲》在我國有着廣泛的群眾基礎,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多年來已經深入人心。她反映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激勵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雖然我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今後的道路更長、更艱巨。人們唱着這首歌,想起自己的祖國過去被侵略、受壓迫的苦難歷史,就能深刻地感到今天的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就會增加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無比熱愛,就能煥發出奮發進取,勇於改革,積極為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把我國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幹勁。

這段文字固然不為思辯精讀而設,論證不足也無可厚非,正因如此,用作國歌精神的教材倒算適合。以下略舉一些可作學生討論的題目:

  1. 《義勇軍進行曲》原曲有否「必勝」的含意?1935年時民族抗日有否「必勝」的迹象?
  2. 明知「必勝」地前赴前線,或不知結果仍「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才更顯勇敢和堅毅?
  3. 如果明知「必勝」才戰鬥是結果或功利至上的話,那麼,不知是否「必勝」仍戰鬥則是為了甚麼?二者之間,有沒有高下之分?

以上話題,相信連高小學生也可略抒己見,如果老師可以連繫運動比賽等事例來促進學生思考,則更望勾起相當聯想和感受。

上文第2段的教學點一樣豐富。例如:

  1. 何謂「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哪些《義勇軍進行曲》的內容與革命有關?
  2. 如果說人民開赴前線正和當時執政的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矛盾,則也可以深入探討,如果政府犯錯,人民應該如何自處,應該如何問責?
  3. 何謂「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何謂「巨大的成就」?一個國家的成就,該如何界定,如何衡量?
  4. 這段話於23年前發表,在踏入2020年代仍有六億人月入千元的中國來說,「巨大的成就」又應如何解讀?
  5. 作為一介愛國公民,於此應該歌功頌德,還是好好審視國家政策,包括公共資源的投放等,並協助國家改進?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已經收為高中中文科指定篇章,何其芳的《成都,讓我把你搖醒》也許值得作為增潤讀文,事實上,這首詩曾經納入高級程度中國文學科課程範圍多年。

愛國教育三部曲

以上教學點,僅為拋磚引玉,為教育局的白卷略添一筆而已。對水平較高的、甚至有興趣以愛國主義教育作專題研習的同學,更可作若干進深的分析,例如都說《義勇軍進行曲》「廣為流傳」並被接納為國歌,是否可從現代政治所說的「認受性」(Legitimacy)來理解?《義勇軍進行曲》在愛國主義那種(1)強調過去屈辱與苦難,(2)突出如今的強大成就,(3)繼續聽命於政權領導的三部曲論述中,又擔當怎樣的角色?這種三部曲論述,會否以認受政權為目的?任何政權也務必取得認受,選擇這種方式而非其他方式(例如民主程序、司法公正、生活自由等),是利多於弊,利弊參半,抑或弊多於利?還是,這個話題可歸類為「大是大非」,或遲或早會不容討論?

總而言之,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教育局就「國歌精神」這話題交出一張白卷,也許是筆者不敏,沒有讀通通告;也許是教育局的專業人員,已有巧婦難為無米炊之窘;也許留了白,才方便日後上下其手,作出肆意的解讀或詮釋,這裏說的只是文藝詮釋,並非揣測政權的用心呢。

參考資料

《國旗 國徽 國歌知識問答》編委會。(1997) 。《國旗 國徽 國歌知識問答》,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教育局。(2020a)。 《展示國旗和區旗及奏唱國歌》,教育局通告第9/2020號。2020年6月18日。 https://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EDBC20009C.pdf ,2020年6月18日提取。

教育局。(2020b)。https://www.edb.gov.hk/tc/flag-raising。 2020年6月18日提取。

教育局。(2020c)。《國歌的學與教:音樂科課程補充文件(小一至中三)》。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arts-edu/resources/mus-supp/index.html 。2020年6月18日提取。

立法會。(2019)。 《國歌條例草案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紀要》,2019年3月27日。https://www.legco.gov.hk/yr18-19/chinese/bc/bc53/minutes/bc5320190327.pdf 。2020年6月16日提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