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aymaleta女人與行李箱
chicaymaleta女人與行李箱

關於西班牙與拉丁美洲,以及世上一切美好的風景。 不需要苦行僧的節儉,不需要安於逸樂的奢華;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出走,遊歷大世界。 寫旅遊,寫旅途上遇見的人。寫我想寫的。 除非另作註明,否則都是我寫的文字,我拍的照片。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icaymaleta.hk/

旅行後,帶著問號回家

我們帶著固有的想法旅遊緬甸,消費緬甸。我本來以為我會見到這些和那些,可以這樣又可以那樣,甚至也想好了每日行程;最後,一趟旅程下來,我卻覺得我比出發前更不了解緬甸。關於貧窮。關於昂山素姬之於緬甸人民。我們帶著偏見出發,然後卻帶著問號歸來。
緬甸人把這種不知名小花,穿成一串串,賣給遊人,用來禮佛


每次出發去旅行的時候,我們收拾行李,也同時把我們對一個地方一個民族的偏見和既定認知,打包進行李箱。嗯,到緬甸仰光要看大金寺要上茶室喝奶茶;到曼德勒看世界最大經書在烏本木橋看日落;到蒲甘看日出看熱氣球看佛塔;緬甸人都很好很單純;緬甸氣溫很炎熱又沙塵滾滾;緬甸冬季不下雨⋯⋯嗯,我也帶著這些既定認知上路。


然後,一路走來,我納悶,這就是我所想要看見的緬甸嗎?在遊客區被當成是會行走的鈔票;在路邊便宜的鐵皮食店被當成是緬甸人;在擦肩而過後被當成是人家的救贖;在永遠無法記住的名字之間,走過一座又一座佛塔,朝拜一個又一個佛像。在赤腳走過大地之時,我祈求找到佛像眉宇間的安穩,卻遍尋不獲。後來我卻在大象身上,觸摸到那份沉實的美好。


曼德勒的好與不好


有些旅人說,時間不充裕,就跳過曼德勒吧。曼德勒是個大城,也因為靠近中國邊界,非常多內地旅行團或生意人前往。不喜歡喧鬧,曼德勒,去不得。於是我也有過一瞬間的猶豫。轉念一想,曼德勒的好與不好,我都想親眼看看,不想人云亦云。

白色佛塔帶著純淨的感覺


固都圖佛塔(Kuthodaw Pagoda)主佛塔被 729 座白色佛塔包圍,拜訪當天,正好陽光充沛,白色佛塔帶著純淨的感覺。聽說這裡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書「三藏經」,我也想來開開眼界。走呀走,沒有看見一本大經書,到底世上最大的經書在哪裡?我怎麼會看走了眼?啊,原來因為「書」不是以書的形象呈現。每個白色佛塔都安放了「一頁」石刻的經文,由於看不懂緬文,我一度以為那不過是普通石碑,原來那就是「世界最大的書」,一頁頁打開在我面前,而我卻讀不懂。在佛塔間散步,遇上賣花的小男孩,無論幫他買花還是請他吃糖,他都不笑,只機械式地賣花。我心頭一酸。同一個地方,一座又一座白色佛塔,也是當地心拍攝婚照和畢業照的勝地。

世界最大經書的其中一頁


瑞南多寺院 (Shwenandaw Monastery),又稱金色宮殿僧院,前身是曼德勒皇宮建築,其中一任皇帝過身後,把空間改為寺院。瑞南多寺院遊人眾多,其中一個原因是二次大戰過後,它是唯一能夠倖存下來的皇室建築,而宮殿的其餘部份都燒毀了。現今留存下來的瑞南多寺院 ,其實有點殘舊了,不過在那裡還是可以細心欣賞緬甸傳統的木雕。我到達的時候天色有點暗,寺院裡也是暗暗的,由於那時候也接近閉館時間,遊人特別多,我也就沒有逗留太久。坐在院子裡邊穿回鞋子邊看著眼前的遊人:一班又一班遊客不斷,大都是內地客,興高采烈地聊天,沒耐性看寺院的,很快就走到寺院外的小販攤殺價購買紀念品⋯⋯緬甸人似乎都習慣了這種場面。

瑞南多寺院 (Shwenandaw Monastery)


曼德勒是大城,又是賣緬甸玉的市場,難免內地客眾多。重點景點當然被遊客攻陷。那天午後,我赤著腳喘著氣走上樓梯,走向那個在曼德勒山上的寺廟,聽說那兒的日落很美。佛寺牆上貼著用中文寫上的標語,提示遊客保持安靜。不過,寫是白寫了。遊客一批又一批,吵得人心煩。不要以為大家那麼熱衷拜佛不介意爬樓梯,實情是從山腰開通了電梯,把遊客直接送達。大概只有時間很多的自由行旅客,才會願意赤著腳走樓梯。我萬萬沒有預期在看日落的路上,會遇上這樣的對話。

話不多的長者,問我從哪裡來。我說,香港。大家沉默片刻,他突然拋下一句:democracy, I like. 表示了加油支持,然後手一揚,又繼續埋頭工作。他的工作是用機器打磨木頭,磨成唸珠,串成鍊。到底那是他的工作,還是他人生中修練的功課?

而我最後終究沒有被日落震懾,卻被山上那個工作中的長者說話打動。

曼德勒山上的寺廟


出家


緬甸人大都信奉佛教,更有說男性信徒一生人要出家一次,時間長短倒是沒有所謂。出家是一件隆重的事,出家儀式亦然。我來到蒲甘(Bagan)坐tuk tuk車時,竟然有幸遇上出家的隊伍,當然要下車細看。


聽tuk tuk司機用簡單英語解釋,出家儀式所費巨大,沒有錢的人會舉行集體出家,至於富人則會自行舉辦。其實只要一看那個浩浩蕩蕩的隊伍,就可以猜到當中一定花上不少錢。我遇上的應該是一個富家小孩要出家的隊伍,tuk tuk車司機看著隊伍,向我指出哪些是同行的親友,那個是出家的主角。大家都盛裝出席,馬匹、大象、白牛,無不裝飾艷麗,有些大象上面坐了盛裝的孩童,有些白牛拖著小卡車,載著長輩,隊伍更多的是伴隨著走路的人,大概是負責出家儀式的工作人員和親朋戚友。一路上都是聲浪很大的奏樂,大概是表示隆重和喜慶吧?

浩浩蕩蕩參與出家儀式


隊伍會一直走,去到一個早搭好的大帳篷位置,據說那裡就是其中一個進行儀式的地方。附近甚至已經安排了筵席,tuk tuk司機問我要不要進去吃一下,我嫌喜慶的音樂太吵,趕緊離開了。


很難想像,在一個貧窮的國度,民眾願意花大錢去進行出家儀式。有錢的沒錢的,最少一生人一次(可多次出家及還俗);有人說,父母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孩子儲蓄,為的就是將來參與出家儀式的花費。我抗拒形式化,也不明白,出家,為什麼要大鑼大鼓去宣揚,而那甚至不是一輩子的出家。每個民族每個儀式背後,當中都有一定的意義,我希望下一次再到緬甸的時候,能夠有機會了解更多。


大象的愛


去年底編排緬甸旅遊的行程,在看佛塔之餘,其實更想參觀一個大象養老營。大象養老營為於格勞(Kalaw),我繞了一點路,才把行程收編進去,也終究是不枉此行。緬甸的伐木業曾經一度非常盛行,當中會用上不少的大象去搬運木材;隨著緬甸政府政策的改變,不少大象都面臨失業。本來大象在伐木業裡的待遇就不見得很好,更不要說那些負責面向遊客表演或者負責接載遊客觀光的大象,所吃的苦頭也就不足為外人道。於是Green Hill Valley (GHV)這個大象退休養老營就應運而生。GHV的創辦人曾經在國營的木材公司與大象一起工作,再加上一位經驗老到的獸醫,成為這個組織的骨幹。他們三人創辦了Green Hill Valley,除了希望照顧失業又再無工作能力的年老大象,同時也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向本地人和外國遊客分享資訊,起教育作用。


我在網上讀到Green Hill Valley的資料,很有興趣親身去看看。給他們發了電郵,很快就得到回覆。東南亞有很多大象營,收取遊客金錢讓遊客嘗試騎大象(大象背上縛上了椅子,長年累月下來,往往傷痕纍纍),而Green Hill Valley並不是這一種類型的大象營,所以電郵上有很清晰表明,他們不以騎大象作招徠,不過來參觀的人仍然可以與大象作親密接觸,例如餵飼大象或替大象洗澡等。如果適合,再安排報名。


參觀費用一點不便宜,大半天收費100美元,包午餐和乾淨食水。由於位置在山谷之中,安排接送的話,額外需要多付10美元。或許很多人會因為收費而卻步,因為100美元這個價錢在緬甸甚至整個東南亞,都足夠入住好的酒店,或者吃很多大餐了(路邊餐大概十多港元,百多港元在餐廳可以吃很好的緬餐)。我事前查看了一些評論,而且在這個組織的網頁及來回的電郵聯絡中,感覺良好,於是也就報了名。


早上來到Green Hill Valley的所在地,暖身活動當然是先由介紹中心和大象的情況說起。中心收養了八頭大象,說收養,不如說幫忙照顧,因為大象會在早上由象伕領到中心,與遊客見面,大吃大喝,洗澡,接受獸醫檢查等,到午後就回歸森林,過自己的生活。八頭大象,年齡各異,共通點都是年紀很大,其中一頭例外,因為牠是孤兒。


中心有專人負責預備新鮮食物給大象,例如南瓜、一些帶大量水份的植物根莖等等,大象身形龐大,好像怎麼吃都吃不夠。問到食物的來源,負責帶領我們參觀的職員說,部份是自己種植,部份是向附近的農民購買。養育大象所費不菲,單是食量就已經很驚人;此外還有必要的醫藥開支、人工支出等,而這個大象退休營並沒有得到緬甸政府的任何資助,全靠開放給遊客參觀獲得收入。

給大象吃的食物


象伕很多時從小就開始接觸大象及與大象工作,因為通常他們的父輩都是象伕;從前大象受到不人道對待,如今,有機會來到這裡過退休生活,算是老有所依。而象伕一家也在這裡一起生活和工作,形成了一個不用勞疫大象也可以成就的產業鍊。


來大象營參觀,最少二人成行,需要預約,中心也需要視乎參觀人數去安排;而隨著季節變化,來到大象營的參觀活動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我來到時,是緬甸的冬天,中心才會安排遊客幫忙替大象洗澡;如果是夏天的話,天氣太炎熱,就不會安排遊客幫忙這個活動,因為怕大象承受不住高溫暴曬。


我想大部份有點年紀的香港人,對於大象的記憶,都來自荔園的那頭大象。那是我小時候的記憶,總是記得大象的臭味,還有牠會拉下很大的一球球的糞便。來到緬甸這個大象退休養老營,我這個城市人終於有機會親親大象。一個工作人員不斷破開新鮮的蔬果,然後向我們示範怎樣餵飼大象。每頭大象個性不同,習慣也不同,最年長的那一隻大象,大概因為體力問題,我們會把食物直接放到牠的口中,至於其他大象,就由放到象鼻子開始。大象的鼻子,皮膚又硬又粗糙,要形容粗硬程度,我會說比起百歲老人的手,還要粗糙很多倍。儘管年紀已大,鼻子仍然非常強而有力,每一次用長鼻捲起食物,象鼻的力量,都切實傳到我們的手中。有些食物不好餵,要直接放到大象的口裡,每次大象口一張,都會把我們的手也吃進去。溫熱的體溫,厚實的力度,我們就是如此被大象需要著、需索著。在這些肌膚接觸之中,我好像忽然明白,動物果然有治癒人心的能力。

工作人員領著大象到河裡洗澡都


之後我們走到園內另一個區域,工作人員向我們示範平日會怎樣幫大象檢查足部健康,還有參觀獸醫的辦公室等等。接下來是另一個親親大象的好機會,就是跳進河裡幫大象洗澡。中心先給了我們用作替換的褲子,吩咐我們把自己的褲子換掉。如果個子不高,最好帶條泳褲穿在裡面吧,因為泡到河裡一定會弄濕。工作人員把我們分成兩組人,每組負責替一隻大象洗澡。大象來到河中間,就會用個舒服的姿勢坐下/蹲下(下半身泡在水裏看不到),然後我們每人獲分派一個天然的刷子,用河水替大象洗刷皮膚。原來大象的皮膚很容易滋生寄生蟲,所以都要替牠們好好洗刷。我負責洗刷的大象,似乎很享受被人刷背,竟然還一邊洗澡,一邊放屁(還是拉屎呢?只感到突然飄來的臭味,而大象近屁股位置,水裡出現一個又一個氣泡)。藉著替大象洗澡的過程,我們才發現大象頭頂的毛髮原來非常堅硬,是一個有趣的發現呢。


大象食量驚人,有入自然有出,糞便會如何處置呢?原來大象的糞便,經過處理後,還可以用來做紙呢!其實也不用奇怪,大象日常以蔬菜為主食,纖維豐富,自然是造紙的好材料。一張張大象糞便造成的紙,在太陽下曬乾後,就可以用來做筆記本等手工藝品。


大象糞便造的紙


豐富的午餐過後,喜歡的話可以閒逛附帶的紀念品店,可以在園內閒逛,也可以繼續餵飼大象。工作人員鼓勵我們盡情地餵,他們已經準備好源源不絕的食物呢!負責接待我們這一組遊客的員工,知道我來自香港後,興奮的說他最喜歡的就是周星馳了。我沒想到緬甸人除了李小龍和成龍,還會認識周星馳。不知道我們的無厘頭文化和笑點,如何翻譯成緬甸文呢?他說最喜歡周星馳的電影,因為那些浮誇的舉止,能夠讓人發笑。他再補充,緬甸人生活刻苦,需要喜劇調劑生活。我在緬甸的日子不長,不知道周星馳到底紅到什麼程度?


我們帶著固有的想法旅遊緬甸,消費緬甸。我本來以為我會見到這些和那些,可以這樣又可以那樣,甚至也想好了每日行程;最後,一趟旅程下來,我卻覺得我比出發前更不了解緬甸。關於貧窮。關於昂山素姬之於緬甸人民。我們帶著偏見出發,然後卻帶著問號歸來。


(原文刊於2020年Watch Critics名錶論壇雜誌)

***

後記:

2019年末到緬甸旅遊,遇過好些人。就是那些在旅程結束後,我們轉身就會忘記的人物。願他們在2021年的緬甸社運中,依然安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