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貞
張少貞

甚麼都由好奇而起,甚麼都慢過人,只懂寫字

在倫敦的熱浪中著涼

傳媒的報道固然提醒大家注意氣候問題,但親身感受也重要,對實況的認知才較全面。
倫敦Docklands和泰晤士河,攝於盛夏黃昏。

七月中,倫敦多天高溫,並預告發出熱浪警告,各傳媒連續多天不停報道,唯恐居民輕視。正因政府和傳媒的多番忠告,買了多時卻從沒穿上的背心終於有機會登場,十分雀躍。https://www.bbc.com/news/uk-62177458

黃昏出動。由於下榻於Docklands,於是在附近覓食,挑了一間泰晤士河畔的泰國餐廳。Docklands於八、九十代重建,其中以Canary Wharf最成功,國際著名,周邊地帶則仍在重生初期。然而,Royal Docks已變身,最觸目的地標是Emirates Air Line Cable Car,另有河畔餐廳、人造沙灘,但我最欣賞的是沿河有寬濶的步行空間。儘管空氣仍赤熱,惟河畔的風不小,故散步時很舒服。

縱然政府聲明此人造沙灘不宜游泳,我看上去水質麻麻,但在炎夏,大人小朋友都不理會,興高采烈嬉水。

晚飯後,陽光漸漸隱去,空氣中的熱力隨之褪去,風力卻不減,由於倫敦濕度不像香港高,穿背心的我,竟覺得有些涼;在河畔走了一小時,回到酒店,覺得可能已著涼。

縱然有熱浪警告,仍有倫敦人穿恤衫。Royal Docklands河畔空間多,即使有露天餐廳,仍有寬濶空間讓人散步。

歐洲人告訴我,即使是夏日,氣溫一天內可降十度,我不大相信;今次之行,是在歐洲留得最久的夏天,信了。六月,白天的倫敦和暖,穿短袖T或許仍覺有點熱,看見本地人穿長袖,甚或毛線衣服、外套,不禁困惑,但有天晚上,在街外後悔沒帶上外套。七月,連續兩天熱浪警告後,之後一日天上滿是厚雲,陽光不見了,風卻仍在吹,需要穿有袖上衣,外套最好也有一件;時而極熱,時而清涼,我著涼了。我猜因為歐洲濕度遠低於香港,故一旦沒有陽光,體感溫度可以相差很大。

厚雲之下的倫敦夏日下午,儼如香港初秋。

看各地傳媒,盡是大篇幅報道英國等歐洲多個國家在這夏天如何受熱浪影響,數十人死亡,氣候暖化又再佔據不同國家的傳媒篇幅,可能令歐洲以外的人覺得歐洲由早到晚都熱死人,但實況不是,即使破記錄高溫的一天,仍有涼快的時刻,我只想大家知道這點而已。然而,我不是「氣候暖化陰謀論」一方,認為氣候暖化是誇張失實,數年前在肯亞(Kenya),近期在歐洲,確看見一些地區異常乾旱,以往下雨的月份沒下雨,或雨量大減,植物乾涸至枯黃。

七月中英國多天高溫,英格蘭部份地區最高氣溫達攝四十度,有些企業准僱員在家工作,BBC幾乎由朝到晚都是以熱浪和氣候變化為頭條,遭一些網民嘲諷,甚至有人電郵BBC天氣編輯,嚴斥他們唬嚇人,其後BBC羅列資料,證明其報道有事實根據: https://www.bbc.com/news/62212604

我在傳統傳媒工作多時,熟悉其運作,明白編排新聞優次的考慮,也知道享譽國際的傳媒也有失誤的時候。BBC在英國國內不時受批評,例如以中產白人觀點為主(和《紐約時報》相似)、男性編採人員薪酬遠較女性高等等,但對我來說,BBC依然是可信的傳媒。況且,不管有沒有氣候變化,有些事情都應該做,例如:不要浪費食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