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加蛋挞
吉他加蛋挞

微信公众号“吉他加蛋挞”的延伸

预定还是秘传?Jn 12:36b-50

(编辑过)
1)英文NIV和中文和合本的翻译可能都没翻译对;2)神学传统中用这段来论证预定论的论述也站不住脚;3)引申出来,约翰福音可能与诺斯底派(Gnosticism)和密契主义(mysticism)有更多的联系。如果再大胆一点,可以猜想,在早期教会中可能存在着一种秘传的倾向;马太,马可对耶稣用比喻的记载,不应该被解读为预定论,而是都代表了这种秘传的倾向!

本次分享的经文比较长,具体可以分成3个部分:

1)约翰对犹太人不信的解释;

2)犹太高层的反应以及约翰的解读;

3)耶稣重复之前的主题


1)约翰对犹太人不信的解释;

36b 耶穌說了這些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37 他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他。38 這是要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話:

「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

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Κύριε, τίς ἐπίστευσεν τῇ ἀκοῇ ἡμῶν; 

Καὶ ὁ βραχίων κυρίου τίνι ἀπεκαλύφθη;)


这三节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约翰对以赛亚书的引用(赛53:1);正如Keener所说,约翰在写耶稣“被高举”,“被荣耀”的时候(12:23;32),心里无疑是想着以赛亚书的相关经文(赛52:13-15)。也就是说,约翰实际上用了预表法来理解耶稣的言行以及一系列相关事件。另外,这里对以赛亚书的引用是一字不漏的重复,与下面40节形成对比。


39 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

40「主使他們瞎了眼,

使他們硬了心,

免得他們眼睛看見(ἴδωσιν),

他們心裏明白,回轉過來,

我會醫治他們。」

41以賽亞因看見(εἶδεν)了他的榮耀,就說了關於他的這話。


我们看到,这一次对以赛亚的引用(赛6:9-10),并没有完全忠实于七十子译本中的相关文段,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缩略。在马可福音(4:11-12),马太福音(13:13-15)和使徒行传(28:26-28)中虽然也引用了以上以赛亚书的章节,但似乎它们服从于三种不同的目的: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是用这段话解释以比喻的方式来宣讲的缘故;使徒行传中保罗用这段话来辩护福音被犹太人拒绝所以向外邦人宣讲的行为;而在约翰福音中呢?

如果按照英文(NIV)和中文的翻译,


“He has blinded their eyes

  and hardened their hearts,

so they can neither see with their eyes,

  nor understand with their hearts,

  nor turn—and I would heal them.”


那么这段无疑是说“主”已经使得犹太人们无法信,因此他们也不会得医治。

Keener指出,这段经文在早期宣教团体中主要用来解释犹太人的不信,也就是说,耶稣所宣讲的福音如果真的是来自上帝的启示,那么这样的启示为什么大部分犹太人无法辨认出来?因此福音书当中的这段引言,是要从经验的角度去解释犹太人的不信。

这段经文也容易让人有预定论的看法:犹太人的不信,恰恰是已经命定好的旨意。这种理解就比较偏向加尔文宗及福音派的理解了。Carson也认为这一段是在高举上帝的主权或者审判(页698),正如加尔文所做的那样。

这里要说明的是,按照麦格拉斯在《加尔文传》里的讲法,实际上预定论并不是加尔文做的一个先验的设定——也即,假设上帝的全能全知然后推出有些人必然不信;而是一种“事后回溯”(ex post facto),也即解释为何听了福音之后有些人相信了有些人不信。“把恩典对个体的影响当做奥秘,从圣经的角度思考这一奥秘的最终结果。”

后验解释的优点在于,加尔文不被看成是上帝的代言人,好像能够从上帝的属性推出教义一样,而是对经验事实进行了框架性处理。虽然有不少神学家是从神的属性进行先验性的推导,很多信徒也善于从上帝的一些假设来进行“想当然”。但是我想,神学应当对这些推论保持警惕,因为它往往会忽略了神学解释本身可能有的局限(把自身绝对化),或者说,它忽略了上帝作为奥秘本身的那种终极意义上的不可知性。



但我想,40节可能会有另一种解读。我在读这节的时候,感觉它的语言表达是很别扭的,英文翻译读起来也很别扭。

Carson注意到,以赛亚书53:1是讲到心,眼和耳;而约翰福音这里则省略了耳,只讲心和眼。熟悉古代晚期哲学-神学的人会知道,可见与可知,眼和心的区分,不仅在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中,也在希腊教父的密契主义(mysticism)中有很强的体现。我在查考希腊原文的时候,发现似乎希腊原文可以有以下的断句方式:


Τετύφλωκεν αὐτῶν τοὺς ὀφθαλμοὺς 

Καὶ ἐπώρωσεν αὐτῶν τὴν καρδίαν, 

Ἵνα μὴ ἴδωσιν τοῖς ὀφθαλμοῖς 


Καὶ νοήσωσιν τῇ καρδίᾳ 

Καὶ στραφῶσιν, καὶ ἰάσομαι αὐτούς.


(Made their eyes blind, 

and hardened their heart,

so that they did not see with the eyes;


(but) apprehended/reflected in the heart;

and they might be enlightened, and I will cure them. )


也就是说,这种断句把“他們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會醫治他們。”看成是另一个句子,那么这里的意思就是:主使得犹太人瞎眼硬心,是为了让他们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来理解,以便获得启迪,才能够得到耶稣的医治。

另外,45节的两个“看见”(θεωρια)与40节的看见(είδον)是不太一样的两个词,前者更接近古代哲学所说的沉思或者静观(通常翻译为contemplation)。如果眼只能(τοῖς ὀφθαλμοῖς)看见(είδον),而心(τὴν καρδίαν)才有更高层面的感知(θεωρια),那么这里是在强调用心灵的眼睛(nous, eyes of the mind),灵性的感官(spiritual senses)来看到(theoria)真理。如果是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就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段话既不是在说预定论,而是在暗含了东方神秘主义传统中对心灵中能够感知神的”天眼”的描述。

若果如此,这里就有三个推论:1)英文NIV和中文和合本的翻译可能都没翻译对;2)神学传统中用这段来论证预定论的论述也站不住脚;3)引申出来,约翰福音可能与诺斯底派(Gnosticism)和密契主义(mysticism)有更多的联系。如果再大胆一点,可以猜想,在早期教会中可能存在着一种秘传的倾向;马太,马可对耶稣用比喻的记载,不应该被解读为预定论,而是都代表了这种秘传的倾向!

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就是在希腊文当中,心是用的单数,英文应直译为their heart,那么这里单数的心,是什么意思?


2)犹太高层的反应以及约翰的解读;

42 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不敢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

43這是因他們愛人給的尊榮過於愛神給的尊榮。


这两节中可以看到,当时犹太人对耶稣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不少官长也信了,证明影响力是很大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约翰把人的荣耀和神的荣耀做了对比。如果我们联系古罗马社会对荣辱的看重,以及《菊与刀》中对罪感和耻感的对比,那么我们也许可以问,是什么催化了西方从荣辱文化转向罪感文化?我所看到的是,4世纪的Evagrius Ponticus 列出了八罪,最后两项是虚荣和骄傲(vainglory & pride);或者说,在修道主义传统中罗马社会那种对荣辱的看重被神的荣耀和人的罪所代替。我想这个议题对今天理解东西方差异,是有帮助的。



3)耶稣重复之前的主题

44耶穌喊著說:「信我的人不是信我,而是信差我來的那位。

45看見我的,就是看見差我來的那位。

46我就是來到世上的光,使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

47若有人聽見我的話而不遵守,我不審判他,因為我來不是要審判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

48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自有審判他的;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49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而是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

50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所以,我講的正是照著父所告訴我的,我就這麼講了。」


Keener和Carson对44-50没有着墨太多,因为这里所讲的前面的一些经文已经重复过了。但我想提出两个观察:

1 )这里开头的耶稣喊着说,与上文36B的隐藏似乎不太一样,猜测可能是约翰后加或者是编撰的结果;

2)这里似乎列出了三种人:一种是看到光和相信的(45-46),第二种是“听见我但不遵守的”(47),而第三种则是从头到尾拒绝和不领受的(48);对这三种人耶稣有三种不同的处置:第一种一直会在光中,第二种要被拯救,而第三种才真正会在末日接受审判。有了这种区分,我们也许才更容易理解之前一些经文提到的既不审判又审判(5:30,9:39)。

但如果我们看到希腊文用的participle,这里的人也可能指的是三种不同的事物,联系12:35-36光明之子和黑暗之子的比喻,我想以下的解释并不是不可能的:光明(phos),黑暗(skotia)都发生在世界(kosmos)这一个场域之中,耶稣的光驱逐了部分的黑暗,使得世界被照亮,那么我们也可以发展出一种普救论:世界和所有的人最终将会被光所照亮,被审判的并不是某些人(罪人),而是罪恶或者魔鬼本身。

当然,这样的解释会有些诺斯底的倾向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