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心柳
巫心柳

螻蟻似身心似鼠

越南西貢匆匆遊

越南西貢匆匆遊

May 21, 2019

四十年對一個人或地方都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人可以從滿頭青絲變成兩鬢斑白,一個地方可以脫胎換骨地從窮鄉僻壤的小漁村、蛻變成一個現代大都會如香港或深圳那樣的電子工業重鎮。

離開越南時我還是一個不識愁滋味的青少年,四十年後再踏足此地我已是滿腦子不合時宜、兩鬢斑白的中老年人,惟西貢並未變身成為現代大都會或工業城市。戰爭洗禮過後社會各階層如南北兩族群和持不同意識形態者重新洗牌整合,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企圖擺脫固有傳統和僵化制度,跌跌撞撞摸索向前行的人群。

來到前稱西貢的胡志明市,我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機動車、單車和其它交通工具擠在一起的景象。那種幾乎沒有交通規則和𡚒不顧身的駕駛方式令人咋舌。我一個住在这𥚃的表親說在上下班繁忙時間,有些地方只不過是一公里路程就可堵塞近一個小時,對道路使用者來說就增加了燃油和時間成本。造成這種「參與人都不喜歡這個格局,但卻只能維護這個格局」的博弈場面,其始作俑者可能是蜂擁南來的北部人群,城市規劃部門裡面的官員不作為、或更可能的是機動車進口商人與發批文官員之間見不得人的交易?

來到西貢的第二天,我的一個表親帶我回到我讀小學時座落於一間本地人稱之為「天后阿婆」、台灣人稱「媽祖」廟內的「日新小學」。人說十年人事幾番新,但四十年後滄海桑田,已不是人面桃花的物是人非,而是人非物也非:那間小學已不存在!工作人員也一問三不知昔日這所小學何時的存癈。環顧四周,依然無恙的是廟堂內居正中的天后娘娘。

天后娘娘被供奉在廟宇最盡頭處,其他菩薩環繞兩側,各式各樣的帳幔掛滿了祭壇的最高處,遮擋了本已微弱的日光,廟堂內看來更昏暗。點燃的香燭煙霧彌漫,泥塑金漆的天后娘娘看來是那麼的高不可攀、無語、慈祥又遙遠。當日來拜菩薩的人不多,偶爾聽到善信捐贈香油就響起的佛唱和咚咚鼓聲。不知默默的天后娘娘可曾見證人世間那段動盪歲月的生離死別?

四十年後回到我的出生地,除了想見一見小時候環繞在身邊的親人和記憶中的景物,當然也想要看看經過戰火蹂躪後重建的西貢。至於還有聯繫的同學,其實大部分都已在1975年前後以正途或偷渡方式離開了越南。人去樓空,樓也不是當年的那座樓了。

兩日後我們參加了親人推薦的湄公河三角洲一日遊(Mekong Delta day tour)。先要乘坐大約一小時車程到美拖市(美拖位於湄公河三角洲上的一個小城鎮,距西貢約70多公里),然後乘坐船隻到附近島嶼參觀椰林和當地傳統工作坊。

在美拖市登上了一艘十幾公尺長的木船,隆隆的馬達聲中,我心彷似船兩側的河水那樣翻滾不已。

四十年前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我們230多人就是從美拖市登上一艘15公尺長,4尺寬的小木船,以偷渡的方式離開越南的。

回首過去,以這樣的方式來橫渡南中國海,簡直是匪夷所思。說得難聽些,那幾乎就是找死。當時乘坐經过改裝的漁船沒有足夠安全措施,船艙下面通風不足,我們一半的人是婦孺,船坐滿人後擠迫不堪,沒有救生衣,沒有足夠的糧食和飲用水,就算在風平浪靜內陸航行也是危機重重,更何況在波譎雲詭的南中國海。當時貿貿然把性命作為賭注,除了對生命價值認知不足,華人那種「一窩風」熱潮之外,把在歐美國家建立家園的美好想像無限放大也是成因之一。我多年前寫過「南越、北越統一成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後,中越交惡、排華行動亦明亦暗地從此展開。後果就是一波又一波的逃亡潮」這樣的一句話,這當然是把事情說得過於簡單,將逃亡潮引發種種悲劇諉過於越南統一後的排華的大前提下,是完全沒有反思魯莽行動下可能得到的結果。我也不是說,南越版圖於1975年被赤化、華人在社會普遍被排擠打壓、改朝換代有了新的流通貨幣全民變成均貧後,我們仍然要眷戀這個家園⋯⋯,要強調的是,在那個風聲鶴唳時刻畢竟未發生如二戰時期納粹黨屠殺猶太人、七十年代紅色高棉對族群的殺戮或如中國曾經出現過的大饑荒。當偷渡熱潮席捲整個華人社區時,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頭腦都在發熱,匆匆的把生命財產、甚至拖家帶口投向完全未知的將來,那實在是一個對自己對家人生命都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

人道主義的核心價值:對個體的關懷,對弱勢的救援,尤其重要的是對生命的尊重是我這些年來居住在西方國家最深刻體驗之一,這些體驗常引發自己的反思。假如把角色調換並進行當年時件重演,我一定不會贊成家中的女兒進行這種把性命作孤注一擲的冒險。

望著滔滔的湄公河水,在那個倉皇失措、投奔怒海的狂潮裡順利抵達彼岸,自己當然是幸運的那一群。今天遊子返鄉望著這個河道,環境熟悉又陌生,思緒萬千。近百年前我祖父因為戰亂饑荒從廣東跋山涉水來到越南,隔了一個世代後我又因為戰亂而逃離他當年避秦之地。假如說命運在嘲弄,那不如說外在環境因素造成了我們生命某階段的雷同。湄公河源於中國,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最後在越南美拖市滙出大海。水流過處肥沃了兩岸土壤,也讓一方水土養了一方人。對我來說,這條河流特別有文化上的象徵意義:我的文化傳承源自中國,拐了幾十道彎來到這個湄公河三角洲,最後帶領我去到遠方、仍是這條帶著黃土顏色東流到大海的湄公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