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otteLin
CharlotteLin

神豬大叔

高松(石川縣)地名考與大門素麵


       石川縣高松的地名由來資料很少,《大日本地名辭書 中卷》(註1)寫了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然後引用《三州志 故墟考》(註2),說是在《太平記》(金勝院本)裡提到,曆應元年(1338年)七月越後的官兵攻打加賀時,不巧加賀國的守護–富樫高家人在京都,所以由族人齋藤用家領軍於高松濱開戰抵禦。妙的是,《大日本史》(註3)也談到了這場戰役,引用來源同樣是《三州志》,但時間變成南朝的年號–延元三年(1338年)。由於大叔找不到《太平記》(金勝院本),所以也無法判斷到底這場戰役記錄的最早源頭到底是用哪個年號,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知道早在1338年時,石川縣的這個地方就已經出現「高松」的名字了。但,為什麼叫高松?查無資料…


       另外,在《帝國地名辭典》(註4)裡的石川縣高松顯示了比較有趣的敘述。除了提到地理位置外,還說此地居民多從事漁業,另外也製作素麵,「高松素麵」的品牌甚為出名,一年生產額可超過6萬俵(註5)。於是大叔就上網搜尋「高松素麵」,然而只能找到大門素麵與高松的關係。再往下研究,才發現這個富山縣的特產起源居然有這麼多不同的說法。


       起源說法1:源自蛸島

       這派說法應該佔大宗,因為連日文Wikipedia也用這派說去。根據日文Wikipedia,嘉永元年(1848年),越中國砺波郡大門村的村民–田守三右衛門因賣藥行走各地時,來到了能登國的蛸島,然後得知了栗田次兵衛等人因為製作前田藩的御用素麵而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回到村子後,田守告知村民有這樣的事,於是村民之一–中島次兵衛就到蛸島學習素麵製法,漸漸地大門村人就把製作素麵當作農民們冬天農閒時候的副業。其他資料跟日文Wikipedia差不多,也說是大門村裡有人去蛸島學的,只是沒像日文Wikipedia那樣把去學的人的名字給點出來。(註6)


       起源說法2:源自高松

       這派說法算是小眾,妙的是,這一派的說法還自己搞了分裂。

       2-a:從高松請人到大門來傳授素麵製作方法

       砺波地方在冬天時常會有很厚的積雪,無法耕作,經常需要到遠方工作賺錢。大門村人思考著有沒有容易賺錢的副業時,於嘉永元年(1848年),從能登國高松請了丸山伊助來到大門村傳授素面製作方法,大門村人中島與市、中島次平、中島松三郎、田守三右衛門四人學習製作,這便是大門素麵的由來。但是最早是以蛸島素麵之名販售的。(註7)


       2-b:田守三右衛門去高松學的

       能登地方的素麵製作,從天保年間(1831-1845)開始,最早是在輪島附近製造,之後經由蛸島再傳至高松。嘉永年間(1848-1855),高松得到加賀前田藩借貸資金等援助,獎勵生產素麵,於是立即成為能登第一生產地。在取締素麵製造販賣這一方面,加賀藩也給了高松特別的權限。賣藥商人田守三右衛門行商來到高松,便學習了素麵的製法,然後知道加賀藩的御用素麵在蛸島製造,又去了蛸島學習素麵的製作技術,完成修業後,便以蛸島素麵的商標開始販售素麵。會用蛸島素麵之名販售,除了最終修業地是在蛸島,另一個原因也是要避開高松對素麵製造販賣的取締。(註8)


       根據2-b的說法,大叔試著畫了一下能登素麵流傳的路徑:


       看著圖片,大叔覺得這路徑有點繞啊!素麵製法居然沒有直接從輪島傳到高松,還滿妙的,明明輪島到高松會比蛸島到高松來得近啊!然後註8的資料說因為滿洲事變(918事變,1931-1932)與太平洋戰爭(1941-1945),高松素麵因為麵粉、食鹽、油等原料難以取得,便漸漸停止製造,能登素麵就這樣消失了。事實上,成書於昭和13年(1938年)的《日本地名大辭典 卷4》(註9)在提及高松的特產時,完全沒講到素麵,而是改講蠶絲平織而成的電力紡了。但是,大叔不太明白的是,如果加賀藩真像資料裡所說的大力扶植高松素麵的話,為什麼御用素麵不是在高松生產的呢?另外,若說因為戰爭而難以取得原料,這影響應該是全國性的吧?怎麼大門素麵就能保存下來,而高松素麵,乃至於能登地方的素麵就消失了呢?難道大門有什麼特殊的原料取得方法嗎?怎麼想都覺得好神奇啊,希望之後能找到更多的資料來解答大叔的問題…


       啊…回頭一看,不知不覺也寫了一大串(老人家就是話多XD)。雖說高松地名相關的資料很少,沒能找到這個地方為何叫這個名字的答案,但卻意外地認識了大門素麵,也是一次奇妙的經驗。對了,大門素麵的大門唸成おおかど(Ookado),不是手術再難都不失敗的大門未知子醫生的那個だいもん(Daimon)哦!




註1:

吉田東伍(1907):《大日本地名辞書 中巻》 二版,p. 1943;pdf 56/654。東京:冨山房,1907-10-17

註2:

富田景周(1801):《三州志》 〔第5〕 故墟考,図譜村籍,p. 34;pdf 93/195。石川縣:益智館,1884

註3:

源光圀 編[他](1906):《大日本史》. 第153,154 巻303・307 志,pdf 27/102。東京:徳川総子,1907

註4:

太田為三郎:《帝國地名辭典 下卷》p. 929;pdf 32/451。東京:三省堂,1912

註5:俵,是稻草編成的袋子,外觀如下圖。

(圖片來源:http://shop.hashidate-dento.co.jp/shopdetail/000000000099/)


早期多用來裝米、雜糧、木炭、鹽等物品,既是包裝名稱,也是容量單位,現在則是重量單位。一俵米等於60公斤。

註6:

大門素麵 日本wikipedia

https://www.ja-tonamino.jp/tokusan/ookado

http://www.tonami-kankou.org/tokusan/product_ookado.php

「大門素麺」は生産者がわかる富山の高級そうめん!美味しい食べ方も紹介!

(Accessed on January 16, 2020)

註7:

はじめてものがたり 大門素麺

大門素麺の成り立ち

(Accessed on January 16, 2020)

註8:

大門そうめんの歴史

夏は砺波の「大門素麺」をお取り寄せ

能登の素麺

(Accessed on January 16, 2020)

註9:

日本書房 編,《日本地名大辭典》p. 3822;pdf 456/465 東京:日本書房,1938



#地名考

#高松(石川縣)

#Takamatsu (Ishikawa Prefecture)

#大門素麵

#Ookado Vermicelli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