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 Chan
Lam Chan

透過閱讀、思考、寫作和實踐,反思兒童觀、教育理念和為人父母之道,回歸作為「人」的本質。以喜樂為激進的行動,在強權的世界活出溫柔。 Facebook Page: Tell It Slant https://www.Lfacebook.com/lamchan22/ Instagram: joy_is_a_radical_act

自由與了解自己

這不就是我所相信的unschooling的力量——在自由的探索和嘗試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嗎?我把他從學校系統中釋放出來,不就是要讓他可以有空間去嘗試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會在嘗試時無可避免的浮動中受到壓制和羞辱嗎?


“I feel like trying out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different sleeping patterns.”(我在嘗試不同的興趣和不同的作息時間。)

經過許多的忍耐,許多的猜測,偶然的爭拗,最終是在我能真實地(authentically)做自己時,兒子終於願意/能夠說出自己的狀態,成就了真正的溝通,彷如帷幕在我面前拉開,又如渾水中的雜質忽然消散,讓我看到真像,一切變得澄明,但同時我知道他所說的與我心底一直相信的其實非常吻合,只不過偶爾恐懼和擔憂會蒙蔽我的眼目。

某天早上,我想跟兒子討論一下他的作息時間,期間我不小心說了一句:「我不知道你到底想怎樣!」我說話的語氣和聲線天生就不是溫婉輕柔的那一類,這種句子從我口中出來就是很「掘」。他就馬上走開,往樓上跑,我就叫住他:

「你可否不要離開?不要每次一要認真說說話就離開,請回到我這裏來。我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希望讓你明白,而不是要譴責你。」

「But you sound like you are blaming me! 」他從樓上回答。我感覺到他在樓梯上徘徊,我感覺到那是一種不安的動作。

此時,我以多年來對他的觀察和了解,嘗試理解他的行為:他走開不是因為厭惡我,不是因為不願意溝通,或不願意認真處理事情,而是我的情緒會令他感到不安,他想要逃離那個令他不安的環境!我覺得自己有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其實也沒有錯,他只是個受了驚想要逃跑的孩子。

「如果令你感覺如此,我會嘗試把語氣放輕。我感到很孤單,請你回到我這裏來,當作是陪我坐一會兒,可以嗎?」

終於,他一邊用我無法聽清楚的聲量說著什麼,一邊走到我附近,離我三呎遠的椅子上坐下,雙腿伸直,雙手枕在腦後,裝成滿不在乎、很酷的樣子。

「可否坐到我身旁,靠近我?」

他有點猶豫。我這就知道了父母的一句簡單的責問是會如何嚇怕孩子,會有多大的摧毀連繫的力量。

「來吧,陪我坐一會兒。」

真實地being human,而不是做「家長」——一開口說話就是吩咐、訓誨、管教,甚至責罵。這個真的要很用心學習。

最後我們在樓梯上並肩坐著。

「我只是感到很confused,我不知道可以怎樣幫助你,所以我想你告訴我,你其實想怎樣,好讓我可以跟你配合。你之前告訴我你想晚上睡覺,白天做事,但因為這段時間睡得有點亂,你說晚上很難睡著,我就問你如果在該睡的時候我來提醒你,陪你,好不好,你說好,但到了時候,我去提醒你,你卻又叫我走開,我不知道你真正想要什麼。」

他此時認真地想了一下,說:

「嗯,我想自己決定。」

「你不是一直都在自己決定嗎?我都沒有要你怎樣,只是因為我們在一起生活,如果我不了解你的schedule,我不知道要怎樣配合。」

然後,他把放在樓梯口的大包狗糧當成靠枕,把背脊和頭枕在上面,眯起雙眼,想了一會兒,就說出了那句話:

“我有時想晚上睡,有時想白天睡,我想自己決定。Actually, I’m just trying out different things. I feel like trying out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different sleeping patterns.”

我聽了頓時覺得心被融化,很想擁抱一下這個少年人,因為這句話美麗地描述了少年人充滿活力、好奇和冒險精神的特質,在一個有充分自由和自主的生活空間裏所呈現的。我在心裏跟自己說:「對呀,這就是少年人啊!而且,這種想法也跟他這個人自小的性格非常吻合。更重要的是,這不就是我所相信的unschooling的力量——在自由的探索和嘗試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嗎?我把他從學校系統中釋放出來,不就是要讓他可以有空間去嘗試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會在嘗試時無可避免的浮動中受到壓制和羞辱嗎?」

我想起他大約兩、三歲時,有一次一大班人在朋友家中玩耍,因為不是在自己家中,而且環境那麼熱鬧,到了他的午睡時間他當然不會去睡,即使眼神已經有點疲態,又不斷搔頭(這是他睏倦時的小動作),他也繼續玩,他側身躺在地上,手中推著玩具車,眼睛觀察著車子的移動,看了很久很久,我們大人還一直在聊天,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他在地上睡著了,手中卻仍然握著那輛玩具車。大人們覺得很有趣,這孩子那麼累還不願意停下來,也不會因為睏了就去找媽媽,他是在推著和觀察著玩具車的情況下,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像是電力用盡的手機,自動關機了。他就是這樣的孩子,如今依然,只不過手上拿著的不再是玩具車,而是電腦而已。

我所相信的,我視為有價值的「自由」與「了解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落實時,要承載他的自由探索和嘗試,承載他「去到盡」的瘋癲,大人需要很強的內在力量,自己的心先須要被醫治和滋養,才會擁有新的透鏡去看成長中的他,懂得欣賞和支持他。在家有安全的環境和愛他的人的支援,此時不豁出去嘗試,更待何時?其實,就像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我們會在公園裏任他走動,而不會一直干涉或指導他要怎麼走或走到哪裏,但我們自己會一直在他附近隨時準備支援。

於是我對他說:「我明白了,你想要嘗試不同的事物和生活方式,所以你想自己決定,我理解,也很樂意支持你。你有自由去做你想做的事,但今天我也希望你能聽聽我和你爸爸的需要。」

「Okay.那麼你說吧!」

我告訴他我和他爸爸是如何努力配合著他的 “schedule”(如果不斷嘗試不同的patterns也算是一種schedule的話),而他又可以怎樣在自由的探索中顧及到我們的需要,例如不打擾到我們的睡眠。

「Give me a hug, please.」最後我對他說。他長長的手臂環繞在我的脖子上,不太熱切,但也不疏離,符合他的個性,這就足夠了。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what is on your mind. I really appreciate that you do not go away this time and is willing to stay here with me.」我突然想用英文說這段話,讓他感覺親切一點。

然後讓我更驚訝的是他說:

「It’s because I’m trying out different things, including trying to be nice. 」(這是因為我想嘗試不同的事,包括嘗試對別人好一點。)

上面所記已經是一個月前的事,他最近選擇了晚上睡覺,並且把窗簾打開,他說想醒來時可以馬上看見窗外的景色。我心底相信的還是一樣:不論他選擇如何生活,最重要的是那個選擇是他自己決定的。透過不斷自己做決定,我深信他的內在力量由此而生。我則繼續療癒自己的心,以至不單能夠承載和支持這種讓內在力量產生的自由生活,自己也活出這樣自由和不斷了解自己的人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