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 Chan
Lam Chan

透過閱讀、思考、寫作和實踐,反思兒童觀、教育理念和為人父母之道,回歸作為「人」的本質。以喜樂為激進的行動,在強權的世界活出溫柔。 Facebook Page: Tell It Slant https://www.Lfacebook.com/lamchan22/ Instagram: joy_is_a_radical_act

觀察,溫柔的開端(下)

(编辑过)
兒子成為unschooler大約四個月,最近他潛心研究Minecraft,甚至到了廢寢忘餐的地步,而那些能夠跟他有很好的互動的網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區,因此,他會在深更半夜的時份進行這些活動,他的就寢時間一再延遲,最近兩個月,從十點,到十二點、一點、兩點、四點,有幾次甚至直到破曉。

作為家長的,當你半夜醒來,發現孩子的Minecraft仍然進行得如火如荼,你要對他說什麼呢?

你怎麼還不睡覺?!明天再玩吧!

怎麼能不睡覺?!這太放縱了!

無論做什麼事,如果影響到日常作息,都是不好的!

這根本是已經上癮了!你再這樣,我把wifi關掉!

如果孩子是要去學校上課的,當然少不了這兩句:

你明天怎能有精神上學呀?!

讀書怎麼沒這麼勤勞?!

如果孩子是homeschooler 或 unschooler ,大概就會說:

這麼晚還不睡,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生活節奏都打亂了!

你這樣沒有自制能力,怎麼能自主學習?!

即使是很溫和的父母,大概也會忍不住在孩子身邊坐下,一副擔憂的表情,帶著無奈的語氣,說:「常常熬夜對身體不好啊!快去睡吧。」又或者在每一天日上三竿之時,孩子醒來了,就查問他:「你昨晚幾點才睡?」

不是要批評說這些話的父母,因為說出那些話背後的心情:擔憂、懷疑、焦慮、恐懼、沮喪、困惑、內疚、憤怒、不以為然、反感……也是我自己能親身感受的,完全理解那是怎麼一回事。正因為理解,所以想要說出自己作為母親的心路歷程,如何在擔憂和迷惘中讓孩子「培育」我成長,以致我才有可能與此同時反過來真正成為支持孩子成長的母親。

我在《觀察,溫柔的開端(上)》一文中,想要說的就是決定實踐unschooling,既不瘋狂,也不偉大,只是看見了美善,想要一心追隨,在過程中需要unlearn許多固有的觀念和價值取向,有時難免焦慮不安,但與其被負面情緒主導,不如細心觀察孩子,看看他是怎樣學習和成長的,將眼光放回「現實」(就是那個在我面前的真實的孩子),而不是緊盯著我自己的猜想和擔心,這樣,我總是會發現孩子比我想像的活得好。

我在那篇文章中說「觀察孩子」大概就是家長的deschooling具體實踐的「其中一個面向」,另一個面向其實就是「觀察自己」,而我發現它們幾乎是一體兩面,因為在我們願意觀察孩子的時候,我們已經是稍稍謙卑下來,也就會開始觀察自己:我們會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有那些想法或感受,會開始問自己為什麼要對孩子說某些話,或者為什麼那樣對待他,並且開始想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甚麼。

兒子成為unschooler大約四個月,最近他潛心研究Minecraft,甚至到了廢寢忘餐的地步,而那些能夠跟他有很好的互動的網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時區,因此,他會在深更半夜的時份進行這些活動,他的就寢時間一再延遲,最近兩個月,從十點,到十二點、一點、兩點、四點,有幾次甚至直到破曉。

我半夜醒來,如果感到擔憂的話,就會去看看他,待在他旁邊一會兒再去睡。我一再提醒自己,我想做的是好好觀察和陪伴,文章開首提到的那些話——那些不必要、也不會有任何效果的話,我是絕對不會說的。懷著觀察(不帶論斷)孩子的心,我就同時自然地觀察到自己,如果我有擔心,我就問自己擔心什麼,好好處理這個擔心,而不是把自己的擔心投射出去,變成對孩子的批評或囉唆。

每次在孩子面前出現——在半夜進到他研究和探索的場景——是的,我把孩子做的事視為他的「研究和探索」,如果他會為此廢寢忘餐的話,那麼即使在我們這些大人眼中那是多麽孩子氣、多麽「無用」的事,對他來說都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不踐踏他看為寶貴的——我都要觀察自己,做這個選擇:我每次在孩子面前出現的時候,都出於自己的擔心、焦慮或不以為然,而去吩咐、指示、管制、說教、囉唆、批評,以致成為了監察者,讓孩子在我面前常常感到一種無能為力的罪疚感?還是出於信任而觀察,出於喜樂而參與在孩子的生活中,成為讓孩子感到安心、自在,可以信任、分享和倚靠的親人?

我們以為可以透過說教和囉唆說服(或強迫)孩子,可是在青少年的眼中,這樣的大人只會是一個笑話,我們選擇這樣做的話,不單得不到尊重和敬意,其實是讓自己在孩子面前出醜,成為可笑的丑角,我們越表現得義正辭嚴或者越憤怒,越是醜惡和可笑。相反,我若觀察孩子、觀察自己,每次我都能了解一些他正在做的事,而他也很願意向我解釋我不明白的東西,也只有這樣能夠真正釋除我的疑慮,甚至擴張的我眼界。

這樣,我就不是狹隘地、苛刻地只見到一個晚上不睡覺、白天睡到日上三竿的頹廢青少年,我見到的是孩子充滿熱誠地探索他此時此刻感興趣的領域,快樂不知時日過,他一點不覺得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問題,他一方面掌握了許多資訊科技運用的技巧,另一方面也發展了自省能力,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透過與不同地域的網友在討論區以文字或語音系統溝通,或建立自己的群組,這些都一再磨練他的語言文字運用、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至於他的作息時間和節奏,也是包括在他的嘗試和探索中,是要靠他自己去感受、體驗、反思和決定,我要成為他勇敢地嘗試和探索的堅強後盾,而不是阻礙,只有「溫柔」(而不是責備或說教)能成為強大的支援,而「觀察」是溫柔的開端。

後記:

一個通宵達旦之後的清晨,孩子告訴我他很喜歡破曉時分天漸漸亮、鳥兒開始鳴唱的一刻,他感到很寧靜,很美好。這也是我對清晨的感覺。我想像得到他看著窗外漸轉魚肚白的天空,鳥兒的歌聲進到他的耳朵,撫慰他疲倦的腦袋,滋潤他年輕躁動的心靈。趁他還未去睡,我馬上給他做一份雙重芝士三文治配熱朱古力做早餐,免得他空著肚子睡覺。他吃完之後,我正要去梳洗,他這次卻不去自己的房間,而是鑽進我的被窩裏,說是想我陪他。我總想著要起來做這做那,倒是我的心躁動不安,需要學習安靜躺著什麼也不做,單單陪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