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oridomoto
Shioridomoto

一個普通讀者

未命名

这个月读过的书居然全部都很喜欢,也是意外。最喜欢何伟的新书,另外两本小说也很喜欢,还看完了jojo第六部的漫画。

Peter Hessler《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Peter Hessler《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断断续续花了10天读完了何伟的这本新书。在他和老婆离开中国后,在美国生了一对双胞胎,然后举家来到埃及。他们于2011年10月来到埃及开罗,此时正是阿拉伯之春会后10个月。何伟这本书记录了他在埃及的五年,其中见证了从阿拉伯之春之后对未来一片乐观的态度,到整个革命破产,最终社会转向愈加无秩序的集权主义。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何伟以三个人物贯穿整本书:他住的小区收垃圾的Sayyid和Sayyid的妻儿的故事,他的男同性恋翻译Manu的故事,以及他和老婆的阿拉伯语老师Rifaat的故事。何伟的语言流畅而简洁,非常会讲故事。一整本书读下来人物跃然纸上,也让读者很牵挂这些人物之后的人生故事。除了这三个主要人物之外,何伟还写了很多他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有穆斯林兄弟会的人,有埃及的政客,县领导,有在埃及卖内衣的江浙派商人。这些人物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何伟对整个埃及社会革命后这5年的变迁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且他很喜欢对比中国和埃及的语言习俗和政治风貌,印象很深的是他说,和中国那个有组织性的集权主义相比,埃及这种毫无秩序的集权主义可能更可怕。还有他也对比曾经学中文和现在学埃及阿拉伯的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这些让中国读者读起来会觉得很亲切。另外觉得何伟区别于其他美国非虚构记者作家最好的一点在于他的立场和眼光,他相对比较中立,但又有自己的立场,但这个立场不是偏向西方人看非西方国家那种猎奇,觉得要去掉这个猎奇真的不容易,所以读他的书就觉得很舒服,很有趣。但即使是如此表面上“中立”的何伟,在谈到埃及社会男女极其不平等的时候还是流露出忧虑。他甚至说革命失败的一个愿意就是没有考虑到妇女和年轻人。在书的最后,他很直白地指出,埃及的妇女无法自己觉得自己的身份,相反:

no woman could be comfortable with some essential identity that she had determined for herself. Instead, she had to accept the judgments of the men around her, shifting her dress and behaviour according to whoever they might be: husband, close relative, distant relative, friend of husband, neighbour, man on the street.

而书中充满了这些“传统”和“现代”的冲撞,人物充满了多面性,复杂性甚至相反性。我觉得他写政治可能比较一般,但对于社会和人物的把握实在太厉害,而且他的立场也太厉害,没有优越感,温暖友善充满人物关怀。最后的最后,随着埃及政治局势愈加紧张,何伟想到自己的妻儿,不得不选择离开。而书中让读者喜爱的人物们的结局也让读者心碎,想想还留在埃及的Sayyid的孩子们,真心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平安健康地成长。

Ali Smith《Public Library and Other Stories》

虽然阿莉·史密斯的很多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版,但她在国内似乎并不很火。最近她正在创作的四季四部曲系列(今年4月英文版出到第三部)其中第一本《秋》刚刚在国内出版。我是跟着读了她的这个四季系列认识并喜欢上她。于是这周读完了她之前的一本短篇小说集《Public library and other stories》

作为一个关注当下社会政治议题,关注现代人生活的作家,阿莉·史密斯在四季系列之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或者写作背景,就是脱欧时代的英国,瑜伽右倾和保守排外的欧洲。而在《Public library and other stories》她关注的则是当年英国因为财政短缺,很多公共图书馆面临关闭的问题。在欧美一些国家,公共图书馆并非仅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它是一个包容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人群的公共空间,其中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用各种资源,包括电脑网络,借用书籍,交流闲谈,各种活动学习班等等。很多人小时候就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这样的空间的失去,对社会,对当地的社区来说,可谓损失惨重。

面对这样的议题,阿莉·史密斯的这本名为《Public library and other stories》的短篇小说集中,却根本没有一篇小说题为“Public library”。但每个故事都和书籍,文学,各种媒体与人的生活,与现实和当下息息相关。这样,这个集子打通了社会议题和文学的边界,用文学/书籍打通了现在和过去的隔阂,这样小说集本身像是制造了这样一个虚构的公共空间。这样,阿莉·史密斯用小说,用书籍,完成了她对当下政治和社会议题的不满,是她自己为了“拯救”公共图书馆这个公共空间做出的呐喊和示威。

阿莉·史密斯是少有的非常聪明又不会太过聪明的作家。抛开她的社会关心和政治立场,故事本身也十分动人,语言也特别的好,很多人也说她的小说是比较好懂的意识流。而《Public library and other stories》之中很多故事和主题,在后来的四季系列之中都有映照,写作方法也有相似的地方。如果喜欢《秋》可以来读一下这本短篇集,或者如果喜欢这个短篇集,也非常推荐四季系列。最后一本《夏》什么时候出啊!


Paul Scraton《Built On Sand》

城市的历史即人的历史。这本小说用不同人的故事,拼帖出一幅柏林这座城市的的肖像。

主人公“我”是柏林的city guide,带领不同的人参观柏林,给游客讲述柏林的历史。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些是来自游客,其中一些人参观游览过后,和“我”一起在酒吧里喝酒聊天;有些是经常和“我”一起在酒吧喝酒认识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还有一些是“我”的女友K的故事,K的朋友的故事,也有“我”关于柏林的回忆和故事,”我”和K年轻时候参加游行的经历,对推倒柏林墙的个人记忆等等。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持有东德时的记忆,有的还有二战时候的记忆,有的一家人曾经是被迫害的犹太人,有的是曾经东德的政府高官,有的是移居海外后再回来探寻家族故事的博士生,有的是“逃离”柏林到边陲小镇过生活却发现她无法逃离生活本身。

这些人的故事,他们的回忆,与柏林这做城市,街道,地区,建筑物交融在一起。个人的历史和家族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编织在一起。这些故事和历史又影响着现在,并持续重新塑造着柏林这座城市。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有些在讲述完他们自己的故事后就消失在人海中,有些则依然出现在故事之中,甚至最后,连主人公“我”和K也都面临着去留的问题,于是“我”也不过柏林城市中这茫茫人海中普通一员罢了。于是这本书似乎成为一座城市的缩影,城市不问原因地接纳不同的人,又送走他们,人们为了各自的原因和人生来来去去,有的离开,有的留下,而城市(小说)的历史(故事)依然在进行之中。

作者的语言温柔流畅,又特别会讲故事而且很刻制,于是会让读者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他,听他给你讲柏林。同时,因为同样是在“后共产主义国家”成长,对冷战刚刚结束之后的的时期一些模糊的个人记忆,读柏林这座城市的故事的时候,居然也让我感到一种亲切感。也许是作者写的很好,让柏林的肖像超出了柏林城市的边界,于是“城市,记忆,历史和当代都市人”这样的主题也能引起很多非柏林人的共鸣吧。

Greta Thunberg《No One Is Too Small to Make A Difference》

Greta Thunberg是一位16岁的瑞年少女。2018年8月,她自行选择不上课,通过罢课来抗议“大人的世界”,抗议“政府”来关注,并呼吁各国合作一起解决环境问题。她的罢课很快通过SNS,得多很多同龄人的响应,2019年3月15日,全世界112个国家地区,总共约有140万学生,组织罢课游行。同年5月24日,全世界有125个国家地区的学生组织了类似的游行抗议活动。19年3月,她被提名上诺贝尔和平奖候选名单。这本小册子,是19年5月,企鹅出版社讲她的发言,在网上发布的文章,集结成册子。我虽然从新闻头条上看到过学生们组织的关于环保的抗议游行,但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听”到Greta Thunberg的声音,并感叹于这个小女孩不简单。

小册子中收录了一篇Greta Thunberg最初发表在fb上的文章,向网友讲述自己罢课抗议的前因后果。她因为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作文得奖后在报纸上发表,某个环保组织联系到她,原本他们一起策划做一些什么活动来表达抗议,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但最终计划破产,Greta Thunberg决定单独行动。之后她的行动也没有得到任何组织或个人背后的政治或经济上的自助。一开始连她的家人也不怎么支持她,但后来随着她的活动,让她的家人也更加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Greta Thunberg在各种演讲和文章中反复说的其实只有很简单一点:

我们的房子着火了!环境问题气候变暖已经火烧屁股了!而你们这些大人,这些政府要人,这些经济掌控者如此不作为!再不作为就要晚了!因为你们大人不作为,要让我们这些未成年人,不去上课,跑来抗议和游行!跑来拜托大家恐慌起来!因为我们面临的灾难已经刻不容缓了!

为什么Greta Thunberg如此恐慌,如此愤怒。因为根据科学估算,因为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大概还有10年零半个月(这个数字是一个估算,也许会提前也许会滞后,但差不多就是这个范围),全球的生态圈将崩溃。这就意味着,10年后Greta Thunberg才26岁,她妹妹才23岁,对于那时候的她们,已经没有未来了。年轻人的未来,被现在的“大人”们消费一空。但她的愤怒和恐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我们现在挥霍一空的,也是我们大家的未来。

虽然我们已经火烧眉毛,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我们还是有时间的,这也是Greta Thunberg站起来呐喊的原因,她相信虽然已经为时已晚,但人类还是可以做一些什么的,从改变大众的观念,到改变经济和政治体制。或多或少的,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什么的,为了下一代的未来,为了我们大家的未来。

罗新《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这一本书是罗新的随笔集。前八篇很好,可以看做是向大众科普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家干什么的问题。后十篇是他的学术笔记,我对中世纪中国历史兴趣不大也就没有细读,不过还是希望后面几篇能写的更加详细更展开一些。

但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的还是前面的文章。罗新认为历史不是研究过去真正发生了什么,历史不是非黑即白,有对或错的区分,所以历史学家不是为了“求真”,而应该具有批判,怀疑和想象力。他说,

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偏好。为了确保当前社会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为了看清楚我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这样,历史学家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话的方式参与现实,以保护我们的未来。

他还说,

历史是有意义的,但是历史不能决定现在。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有立场、有期望、有偏向。我们的期望也会有意义。
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们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
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我们都去做已有说法的异议者,都去做主流的抵抗者。….今天我们必须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坚决不做。作为一个rebel,一个反叛者,有所不为是一条原则。

这些观点其实都是常识,但似乎在国内并非如此,罗新的这个随笔集于是无心插柳地做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后面还有一些文章关于民族主义,关注记忆和遗忘,关于历史的空白,关于种族主义等等,他用简洁相对通俗的语言一一梳理,这些对高中生和大一大二低年级对历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应该会很有启发性。

〔英〕塞尔文·菲普斯 著 / 〔英〕哈利·戈德霍克 绘 / 〔英〕赞娜·戈德霍克 绘 / 〔乌克兰〕海伦·达迪克 绘《独角兽魔法全书》

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可爱的绘本。因为看到中国大陆出版了这本书,所以才买了英文版,真的好可爱。书的故事关于独角兽的起源,世界各地分布的不同种族的独角兽的故事,还有一些有趣的区分独角兽的方式啦,召唤独角兽的语言啦等等,特别的可爱。读完之后就想到动画《小魔女学园》的那句经典台词“相信的心就是你的魔法”。如果你相信的话,独角兽就会存在。

荒木飛呂彥《JOJO的奇妙冒險PART6 STONE OCEAN》(17册)

这个月看完了JOJO第五部最后打boss那两三本漫画(因为追动画实在是想知道结局!),之后顺势看完了JOJO第六部的全套漫画。What I can say…打斗依然精彩,故事摸不着头脑,设定已经放飞自我,但打boss那里还是特别好看,可是结局是什么?!!!即便如此还是期待动画,这一部打的太惨,结局也太惨了!!

7月读书计划:7月会比较忙碌,但依然希望能读完一本大部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