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閪cc
自由閪cc

发展心理学,但是骨子里的人类学灵魂要压不住了啊。教育,和性,有的时候也说一下性教育。比较喜欢喝咖啡和CBD。经常干一些奇怪的事情。

再创作:粗体现代诗欣赏

If you think people are dumb, you will spend a lifetime doing dumb work.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简体)中文互联网上开始习惯性地大量使用粗体字。你永远不知道粗体字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就像这些作者一样——他们也永远不知道自己文章的重点在哪里。即便静心读完粗体,你可能也会发现,加粗部分和你所关心的论据完全没关系。绝大多数时候,粗体只是作者行文无力而产生的最后嘶吼而已。

这样的行文方式,是作者在邀请读者羞辱自己。我一直觉得,作者们在写作时,至少应该期待读者认真思考自己的每一个句子,而加粗的文章恰恰与此相反。加粗的文章不认为读者会认真对待自己的,而且他们觉得这样也没关系——那我帮你把你需要读的东西消化一次之后再拉出来吧。

我一直想问这些作者,如果你觉得自己剩下的东西都可读可不读的话,那为什么还要费神写出那些句子呢?不如直接写一首美丽的现代诗吧。

如果否认生理性别的存在,我们如何能够正确定义“性取向”?
性取向不同于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个人的性取向依赖于她所被吸引的对方的模样和性质,性别认同是她对自己的性别的认知。
性取向不同于个人的性认同(sexual identity)。个人对自己的性取向的认同不等于就是个人的性取向。
首先,性取向指的是个人在一般条件下倾向于与之发生性关系(感情关系等等)的对方的性别。
上文提到的,我说希望讨论的问题便是,这里性别指的是什么?
不存在生理性别,那么性别(身份)指的只可以是性别角色或者社会性别(gender)。
所以,同性恋者就是被对方与之相似的的性别行为模式、着装习惯或者性别认同吸引。
可是,这怎么可能就是性取向或者同性恋的全部故事呢?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性吸引也有着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生理性别。
而至少一大部分人的性吸引是由对方的生理性别而决定。如果对方改变了社会性别中的外貌,或许对自己的性吸引不会改变(太多),而如果对方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生理性别,对自己的性吸引可能就会完全改变了。我们似乎无法否认这样的事实。
问题正是,如果否认生理性别的存在,这部分的同性恋者如何能够解释自己的性取向?如果所有的性取向,或者所有的性别身份都由社会性别或者性别认同来决定,这无疑等同于将这部分人(同性恋、异性恋、无性恋等等)的事实给抹去了。
第一,这某种意义上反而重新承认了女权主义者希望反对的性别刻板形象,男等于如此这般模样,女等于如此那般模样;第二,性吸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生理性别上的同性吸引就被忽略了
——难道她们就不能再是拉拉了吗?
我不否认性吸引,或者更大的性取向中,应该包括社会性别或者性别认同的因素,但我们也同样不应该否认生理性别在性吸引中的重要性。如果否认生理性别的存在,很多个体,同性恋异性恋还是其他性取向,她们的经验就无法得到承认,甚至会发生严重的错位。
所以,对Aphra的回应,或者对否定生理性别存在的观点的回应,并不是首先对同性恋运动的正当性的重塑,而是,生理性别似乎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原文见关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