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田橙
生田橙

让我们保持安静,被生活环绕

冥想盆 | 4.9 — 4.16 读书交流

(编辑过)
和朋友的一期一会,我们两人的阅读兴趣小组,slogan就是“如果不知道碎片时间干什么的话,那就读书吧!”

C 《悉达多》《亲爱的安吉维拉》《土星之环》

悉达多

我看得第二本黑塞,讲述了一个婆罗门的自我探索之旅。从自觉的禁欲主义,通过自我放逐和视觉感官享受,最终知识及和平成为他追求生命的最终目标。悉达多放弃婆罗门的财富出世成为苦行僧,又在追求人的意义的路上,入世与女人相爱并积累财富,而最后他选择成为一个摆渡人。我喜欢这本书,倒不是说他追求的是我所困惑的,而是在这个讲究“沉没成本”的时代,我能不能像悉达多一样,敢于为探索人生而放弃之前的一切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亲爱的安吉维拉

这本书是一位女性写给女儿,教她成为一位女权主义者的15条建议。全文非常真诚以及温和,适合大家入门读一读。

  • 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家庭和事业可以同时追求
  • 共同协作。你们共同做出决定要将一个孩子带到人世,对这个孩子的责任由你们两人平分
  • 教育她“性别角色”是彻底的胡扯。绝对不要让她“因为你是女孩”所以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 要留心我称之为“伪女权主义”的危害。它认为女性平等是有条件的。要全然否定它。它是空泛、姑息且毫无价值的观念。作一名女权主义者就和怀孕一样,你要么是,要么不是。你要么坚信女性有彻底的平等,要么不信。
  • 教导奇萨兰阅读。教导她喜爱书籍。
  • 教导她质疑语言。教导她如果有人因 X批评女性但不因 X批评男性,那说话者并不是对 X不满,而是对女性不满。请用其他事物替代 X:愤怒、喧哗、固执、冷漠、粗鲁。
  • 千万不要将婚姻当作成就。找到方法让她明白婚姻既不是成就也不是某种她应该渴求的东西。婚姻或许幸福或许不幸,但它都不是一项成就。
  • 教导她不要把讨人喜欢这件事放在心上。
  • 让奇萨兰有身份认同感。这很重要。有意识地这么做。让“骄傲的伊博族女性”成为她长大成人之后自我认同的身份之一。你也必须有所取舍——教导她接受伊博族文化中美好的部分,拒绝不美好的部分。
  • 慎重对待与她交流以及谈论她外表的方式。
  • 教导她在我们的文化选择性地使用生理因素作为社会规范时表示质疑。
  • 和她谈论性,并且早些开始
  • 恋爱将会发生。教育她爱不仅是给予也是获得。
  • 在教导她什么是压迫时,注意不要把受压迫者描述成圣人。圣人般的品德并不是尊严的先决条件。不友善与不诚实的人依旧是人,依旧有权保留尊严。
  • 教导她什么是差别。让差异成为寻常的事。让差别成为常态。教导她不要将差异与重要性相连。这样做的原因不是为了公平或者友善,仅仅是为了符合人性以及事实。通过教育她理解差别,你将教会她如何在差异化的世界里生存。

土星之环

我沉溺于作者的长句。生活,他在寄往布鲁塞尔刚刚丧夫的美丽阿姨玛格丽特·波拉多夫斯卡的信中写道,就是一场悲剧——许多梦想、一束罕见的幸福之光、一点点的愤怒,然后是幻灭、多年的痛苦和终结——无论好坏,一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扮演他的那部分角色。

今年已经看了两本游记,一本是关于阿富汗的,另一本是中东,我对那些地方充满好奇,所以起初看到这本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游记,我没有什么期待。但是作者很神奇,可以从任意一个点介入,从一个人、一条铁路或是一片海,他讲欧洲的发展用罪恶埋葬了道义,也讲二战之后的废墟与荒芜。我喜欢那个解释说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因为傲慢的英法人认为中国没有文明,是落后的。当他们看到圆明园的盛景时,才会认为是对他们傲慢的嘲讽。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怀疑,时间是真的存在的吗?土星之环是由月亮的碎片组成的,人类的历史是由毁灭构成的。过去难以挣脱,人类文明如潮水一般前赴后继又逐渐衰退,而我们只是沙滩中的一粒沙。

H《厌女》

厌女

读《厌女》之后,开始明白了很多以前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是什么。以前在跟同学讨论某个第三者事件时,我认为当事人所说的:“一克的罪量一克的刑”很正确,她相对于出轨的男性的确遭受了更多社会压力,同学反问我:“难道做了小三还能被继续认同吗?”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但是又想不出话来反驳,一度觉得是不是自己的道德感太低了,现在想来大概都是“厌女思想”已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了。与第三者一样遭人厌弃的角色还有妓女,但就像书中所说:“买娼卖娼的营业,如果没有男人不择对象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可能成立的。“不择对象”的,不是女人,是男人。”男性是通过在厌女的基础上来取得同性的认可,但在此过程又必须通过“拥有女人”来确认自己的作为性的主体,而女性的厌女则是通过把自己排除于女性之外,显示出自己与的审视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以下是闲聊

C: 我就先分享我的三本书吧,黑塞的《悉达多》,尼日利亚裔作家奇玛曼发的《亲爱的安吉维拉》,以及塞巴尔德的《土星之环》。

分享我最喜欢《土星之环》的结尾

“荷兰有种风俗,死者家中所有能够看见风景、人物或者田里果实的镜子和图画都要盖上真丝的黑纱,这样一来,离开肉体的灵魂在他们最后的旅途中就不会受到诱惑,无论是因为看到自己,还是因为看到即将永远失去的家乡。”

还有一段是讲慈禧太后养蚕

“这些苍白、几乎透明的生物为了吐出细致的纤维不久之后便抛弃它们的生命,她认为它们是真正忠诚于她的追随者。她觉得它们是理想的民众,勤勉、愿意赴死,能在很短的期限内任意增殖,以给它们指派的唯一任务为目的,与人完全不同,人根本不能信任。”

H: 统治者最想要的子民,不会抱怨,只会服从,还要说这样的精神叫无私奉献。

C: 是的!我觉得这段写得特别好,统治者没有把人当人。

然后作者很厉害,他其实讲得是英国的游记,从一条铁路上的车,联系到是中国的一位皇帝定制的,但是没有开过去,所以猜测是渴望变革的光绪,再聊到慈禧和蚕,巧妙的是,再次讲到欧洲的养蚕以及工业革命。

H: 好强,我还在想怎么讲到圆明园的哈哈哈哈哈。

C: “布莱斯河上的这座桥是一八七五年为了在黑尔斯沃思和绍斯沃尔德之间开行的窄轨铁路而建的,不同的地方史研究者都声称,这条铁路的火车车厢原本是为中国皇帝而定做的。具体哪一位皇帝才是人们所猜测的订货商,我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后也未找到答案,也未能了解到供货合同为什么没有完成,由于什么情况这辆原本应该连接当时还被五针松树林环抱着的北京与避暑行宫的皇家小火车最后在大东方铁路的一条支线上被投入使用。”

H: 有点可惜,但是做过的事历史上总会留下痕迹的,虽然原本我也不知道这条铁路的存在。

感觉这本书更像是重现历史。

C: 是的!主要是讲历史的。

H:《厌女》

 还有一点我突然想起来的,之前我去蹭社会学的课,老师讲到古希腊的少年爱,就是插入者和被插入者的不平等,和这本书讲的一模一样。然后说到了各国的脏话,几乎都是用的女性器官(但是日本人骂人不带生殖器官是个例外),我觉得也是厌女的表现吧。

C: 小三和妓女这个点,你知道美杜莎的故事吗?

H: 就是看了就会变成石像的那个吗?

C: 是的!但是在这之前的故事是,美杜莎原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被波塞冬强奸,美杜莎是在雅典娜的神庙被海王强暴的,这玷污了处女神雅典娜的圣名,所以被她惩罚。

H: 就是要说都是“引诱”的错吧。

C: 「然后说到了各国的脏话,几乎都是用的女性器官」―这个就很符合陈珊妮的那段话。

可能连引诱都算不上…

男性的支配地位通过暴力镇压女性来获得,因为在希腊故事里,雅典娜都不算女神,她是从宙斯头里面出来的,所以一个完美的世界里,就连生育都可以不需要女性。

H: 好压抑,那些可能就是权力的色情化。

C: 权力的色情化是什么意思?

H: “所谓‘隐私’,对于强者,意味着不受公共权力牵制,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而对弱者,则成为得不到第三者的介入和保护,充满恐惧、必须服从的场所。性被隐私化后,滋生出的性骚扰、家庭暴力等。”

权力的色情化是其中一章的标题,权力的色情化是支配以性爱的形式进行。

C: 这就像弗洛伊德的阴茎崇拜,就是女孩很容易对男孩的强壮以及各种生理状况产生妒忌,而男性是不是利用这种崇拜获得满足感。

H:这个我能懂。感觉权力的色情化里的支配是偏向暴力的,暴力和性其实挺相近的,我觉得阴茎崇拜很像男人的意淫(小声),“我觉得女人都离不开我那东西”这样子。

C: 哈哈哈哈不用小声!弗洛伊德本人一定也是厌女的,阿德勒也有不同意见:

“女孩希望成为男孩是因为希望拥有那些被我们的文化认为属于男孩的特质或特权,比如力量、勇气、独立、成功、性自由及选择伴侣的权利这些文化因素而非生物因素即并非对阴茎本身的羡慕。”

但是这又不能说明为什么这些特质是男性独有的呢,难道真的是因为阴茎?

H: 我觉得更像是,他们一开始就被选中了而已,然后长久以来都这么认为了。

C: 也没有一开始吧,毕竟刚开始是母系社会。

H: 哈哈哈哈对不起因为没有太多实感。我的确想过如果一直以女人为尊的话,男人的这些所谓的特质都可以是完美的被支配打工人,但事实上这些特质是人类共有的。

唉,就不会出现一个真正平等的时代吗

C: 我们所抗争的,就是为了迎来那样的时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