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
CL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記第一次微博炸號

Update: 這篇日記寫於去年六月,當時內心有太多不確定,於是選擇了站內隱藏。結果,現在炸號已經成為日常,做為一個"越關心政治越想遠離這一切"的縮頭烏龜和牆頭草,看完這幾天達明的演唱會報導,歌迷的信,勾起了許多被我刻意埋藏的記憶,覺得很慚愧。希望現在"歲月靜好"的自己還能記得當時的情緒。

十二日晚見人轉載反送中相關新聞並評論“所以你們知道這前因後果是啥嗎?”,忍不住上前評論,結果對方表示確實不了解,言辭懇切,還說什麼耽誤我時間實在抱歉,但身邊的意大利朋友對此十分不解,希望我能解釋。我傻乎乎地給這位簡介寫著“米蘭留學中”的我眼中的網友發了幾條私信,主要是一些解釋的鏈接,還反復強調最好自己去查一手新聞。

第二天醒來,不能轉發,手機網頁版的關注動態界面消失,我以為是被禁言了。隨後,豆瓣有人表示被悄悄刪帖,評論區與人交流後,才後知後覺地醒悟,這是炸號。登錄正常,瀏覽正常,但賬號搜索不到,點擊用戶名顯示不存在,亦無法進行其他一切操作。甚至不知道原因。

回想過後,只有那晚的詢問不對勁,於是去搜索對方賬號,發現已經在轉載警察受傷圖片,並附評論“推上一堆教做莫洛托夫的,各種煽動,這不用看都知道是哪幾波境外勢力了,而且這次事件過後肯定會有一波秋後算賬”。

本想罷了,獲取信息可以看新聞,正好免了一些烏煙瘴氣的評論。結果,因為網信辦13號的文件,忍不住在微信群內分享了一下,畢竟關乎今後上外網的自由,又免不了提及此事。然後收到朋友發來她們學校群裡老師的一些所謂“證據”——一張曲解的所謂“收買”學生遊行照片、一個2016年旺角衝突的襲警視頻,後者的畫外音中還提到行政長官梁振英。這樣的“證據”能被傳播簡直是侮辱人的智商。但事後細想,謠言四起不就是失去新聞自由的必然結果嗎?油管上倒是有直播,端傳媒也做了全紀錄,再不濟谷歌一下便可核實,你能嗎?

畢業以後,一直感到沒地方看深度新聞,曾經讀書時會訂閱《南方周末》,後來的發展走向大家都知道啦,於是開始學英文,奉The Economist為聖經。閱讀量增加之後,才慢慢發現,不是沒有好的中文媒體,你看不到罷了。有人不讓你看罷了。

以前六四一過,vpn的封禁便會逐步解除,恢復正常。今年是越縮越緊,關鍵詞也許一碰就炸號,微博、豆瓣、微信,無一倖免。牆越來越高,這點可憐的苟且,未來完全失去也不無可能。朋友問:“下一代還知道google為何物嗎?”

本想冷靜,卻也無法冷靜了吧。 “看到這麼多人,為了不變成我們而走上街頭,覺得悲涼”,此刻終於心領神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