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懶的貓
慵懶的貓

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孩子,和世界隔著一扇車窗。渺小的瓶中的魚,卻想成為慵懶的貓。

我的人生座右銘——現在先做,未來再說

我不知道將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宮崎駿《千與千尋》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就是人生,未來就像我們正行走著的路,沒有人知道盡頭在哪裡,又會有什麼樣的風景,所以我一直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大家都說並堅信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又有誰能定義我的成功呢,成功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我不知道將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宮崎駿《千與千尋》

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就是人生,未來就像我們正行走著的路,沒有人知道盡頭在哪裡,又會有什麼樣的風景,所以我一直都是迷茫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大家都說並堅信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又有誰能定義我的成功呢,成功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時間不會為任何人停下腳步,當你再這個世界上睜眼的當下,你,就在路上了,這是一條不能回頭的道路,放棄就意味著結束,我不想放棄,也不願結束。這句話就像是每一個冒險故事或遊戲裡隱藏的旁白,不同的劇情,但同樣的是,不到完結沒有人會知道結局,而故事裡的主人公,從來都不曾知道自己將去何方,卻早已在路上了

喜歡這句話的我,理所當然的有一句相襯的座右銘,那便是——先做,再說

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了,每天、每日,我們都在進行著選擇,這些選擇決定了未來的可能性,然而未來卻始終沒有一個肯定的結局,所以即使迷茫,仍然要先做再說,或許正是因為迷茫,才應該要先做再說

因為不知道,所以只能做了—只是這樣一個心態支撐著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力量幫助自己前進,有的是信仰,有的是自尊,但說來好笑,我的卻是迷茫。

轉換成一個相似卻又不盡相同的句型:「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但我已經在做了」——做我想做的、做我能做的、做我該做的。或許現在做的不是真正需要的事、不是真實想要的,但我仍然去做了,僅僅是因為想在這片迷茫之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沒有開始,就不會有結束

當我們開始做某件事之後,我們才能決定要不要繼續做下去,就像是遊戲有著不同分支的選項,這裡的選項只有要、不要,與不知道。如果是要,那就繼續,並堅持直到最後;如果是不要,那就果斷放棄,尋找別的可能;如果是不知道的話,仍然是繼續的決定,繼續做著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直到清楚自身的想法

要判斷這件事是否有意義,必須要做了,才會知道。

我們無法站在未來的盡頭,去評判自己的人生,人是活在當下的生物,我們只能決定自己的此時此刻,告訴自己現在要做什麼,是非、對錯、後悔和慶幸,都是未來的自己才能做的事,人,只能活在當下,也必須活在當下

猶豫就會敗北

我常常跟自己說:「猶豫了,就會失敗」,所以先做再說。

我很喜歡這句話,它可以套用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像是—該不該繼續深造?該不該讀這個科系?該不該學這個技能?我能成功嗎?我應該這樣做嗎?

並不是反駁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在我看來,思考並不等於猶豫,思考的重點在我「為什麼」要和不要,而猶豫則是一直卡在要還是不要上面,同前面所講的,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果,只有下了決定,開始行動後,才能夠辨別正確與否。

簡單來講,我想說的就是:「現在只能做,未來才能說,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未來的事就交給未來的自己,在這個當下,我只能做到我能做的事,做那些我想做的事,把這句話加入我的想法後便是—現在先做,未來再說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圖片的這句話來自《塔木德》第一章第十三句,原句為「If I am not for myself, then who will be for me? And if I am only for myself, then what am I? And if not now, when?」被譯為「我若不為自己,誰會為我?我若只為自己,我是什麼?若非此時,何時?」。

放這張圖片做個結尾—如果不是現在,那何時才要去做?所以,別猶豫了,先做再說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