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思維筆記
拜倫思維筆記

上班族、打工仔。為了找自己而閱讀,也許能讓自己睿智點,又也許能得到你的回應:)

別不知不覺把自己活成垃圾桶

(编辑过)
我們允許人家怎麼對待我們,最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允許別人不尊重自己,最後自己就會變成不受尊重的人。

嗨,我是拜倫。

我最近觀察到有些人,自己事情做不完,卻又一直把時間用在垃圾談話上面,他們已經持續這樣的生活方式好一段時間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

以前還在學的時候,發現有些朋友總是把時間花在聽人抱怨、倒垃圾,倒也因此有很多人會找他們談心、傾訴心中那個想要一吐為快卻又不能隨便找人說的秘密。

當時的我覺得這樣好像不錯,好像有很多人願意把心交給你、把秘密交給你,而且休閒時間總有人會找你,一種朋友很多的感覺。

不過現在的我真的是滿後悔的。最近與某個職場前輩的互動,加上最近寫的文章,讓我想談談這件事。

最近我們簡單談過斷捨離與極簡主義,知道它們追求把生活與生活環境變的簡單、純粹,把能量留在自己身上,也許你就是力行斷捨離的人。

如果你正在嘗試進行斷捨離,應該都會經歷整肅生活空間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你會打掃房間、家裡、清算不需要的生活用品,弄得乾乾淨淨的。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生活環境很乾淨,你自己卻是整理不好的垃圾桶?

強迫接收的精神垃圾

剛剛提到的職場前輩,他很聰明、勤快、效率非常好,有什麼案子他都是想法一大堆,而且很快就能完成手上的工作,可以說前輩就是會在旁人腦海中留下「能力很強」的印象的那種人。

但人無完人,他有些毛病很可怕:前輩很喜歡抱怨,真的很喜歡。

我曾在一次電話裡面聽他抱怨將近兩個小時,也許他做事真的太快了,剩下的時間真的很多,真的就是將近兩個小時——而在前面十五分鐘我已經知道所有的內容和細節了。

也就是說如果算滿兩個小時,同樣的內容他至少有重複六七次,他停不下來。

因為前輩是前輩,資歷職位都比我高很多,我懦夫不敢抵抗,只好陪他講了兩個小時,我記得要不是因為被正在身旁的同事提醒,該開始進行工作,我才借同事的聲音打斷前輩告辭,不然後面可能要「加班」了。

在與前輩通話的過程中,我多次暗示前輩我理解他在說什麼、回應他的話題脈絡、斗膽嘗試給予建議、丟出句點暗示應該要結束,但都沒有用。

他沒在聽,也沒在停,仍舊不停抱怨同樣的事,從變著花樣講到變沒花樣。我終於理解到前輩打給我,不是要討論、解決任何事情,更不是來分享經驗討論心得,前輩只是沉浸在那種重複的帶著憤怒訴說的快感裡,對象是不是我並不重要。

抱怨者只是要一個會聽的人進行他的情緒釋放、丟棄精神垃圾(實際上丟不完),對方能不能承受、有沒有時間、願不願意擔任傾聽者的角色,似乎並不重要。

解方是什麼、對象是誰並不重要,他們只是沉浸在帶著情緒訴說的快感裡,我想這是很多抱怨者的通病。

判斷要不要繼續對話

抱怨者可能真的很可憐,有很多的痛苦、委屈跟看不慣,但要命的是,他們逢人就皺起眉頭,抱怨那個誰真的是混蛋、另外那個誰真的很討厭、自己多辛苦多辛苦、受了多少委屈、付出多大犧牲……這些也許都是真的,而且適當抱怨、發牢騷、吐苦水是有助情緒健康的,討拍其實也很正常,日子很辛苦,不用太堅強。

但親愛的朋友,你一定要判斷一件事,這件事很重要,可以幫你分辨現在在對你吐苦水的人,他是真的需要一個人傾聽他的情緒,還是慣性抱怨、慣性製造能量垃圾。

這件事情就是:「他有沒有要解決問題?

注意,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要」解決問題;因為全天下的人都認為自己想要解決問題,所以「想要」沒有鑑別度,要看他是不是「要」解決問題。

拜倫在當了很多年的好聽眾以後,漸漸失去耐性,後來只要我聞到抱怨迴圈的味道,我都會直接問對方:

「你要解決問題嗎?」

「你要討論可以怎麼做嗎?」

通常對方都會愣住,有些人倒是會繼續談話,然後就不再找我抱怨一樣的事了,甚至會來跟我更新後續;有些人則是沒聽懂意思,繼續講他的抱怨馬拉松,通常我就不會再特別給予注意力了;總的來說我變成一個不適合抱怨的人。

問對方:「你要解決問題嗎?」、「你要討論可以怎麼做嗎?」

雖然後來我就開始沒朋友,但的確多了不少時間可以浪費在自己身上,在我停止去接受別人的能量垃圾以後,耳根子清淨了、精神清淨了;我更有體力去煩惱應該煩惱的事、留下更多時間去聽更有建設性的話、把更多的精神放在我想要花時間的人事物上面。

就算我去浪費時間,但至少我能樂在其中,把時間浪費在想浪費的事情上。

所以跟前輩交手過後我就不再接他電話了,偶爾必須接,我也是迅速進入主題,講講垃圾話也沒問題,但只要聞到苗頭不對,就快速岔開話題,表示要先去忙,或隨便掰個理由掛電話。

既然誰都可以,那就不需要是你

就我的經驗,沉溺抱怨的抱怨者其實不在乎你是不是真的正在忙或是要去忙,你不主動打斷抱怨者的慣性,他就會發動一路向北的列車突破富貴角,一直跟你靠北下去。

很多人本來不是習慣散發負能量的人,但不小心散習慣就上癮了,開口就是倒垃圾、逢人就吐苦水,思考跟著說的話逐漸轉變,最後變成慣性抱怨的抱怨者、成為到處倒垃圾的人。

垃圾倒在哪裡真的不重要,有得丟就好。換個角度講,既然跟誰說小秘密都沒差、跟誰抱怨都可以,那麼那個人何必是你?

你為什麼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承受誰都可以的精神污染?

你要把規則設定出來,至少讓人想要抱怨時不會考慮你。

你可以是脾氣不好讓他們更鬱悶的人,你也可以是聽著就尿遁的人;你可以是真心關懷他們、希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人,你可以是真心給建議的人。

如果你是最後兩者,對於慣性抱怨者來說,他反而會有壓力;因為他只是來抱怨製造垃圾的,不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且他的問題不是問題,而是話題

我們剛剛有講到要去判斷你這位朋友「有沒有要解決問題?」

從他身上得到的回饋是肯定的答案,可能還不夠,在你花費時間與他討論解決困擾的辦法後,如果他仍然拿癥結毛病類似、或根本是同一個故事來煩你,那他很可能就只是喜歡抱怨,你就不用浪費腦力在這段談話上,打斷他或走人也可以。

如果你認為即使如此也應該用心聽別人傾訴的心事,也許那是良善的人格特質,說明你很有耐心,同時也說明了你的時間可能沒有比這個人的抱怨值錢。

我的做法是把不耐煩和不感興趣直接表現出來。

小弟有點勞碌命,有很多沒酬勞的雜事要做,如果三番兩次來倒垃圾,現在的我會明確的表示這裡沒有垃圾桶,請另請高明。

生活很辛苦,每天要面對這麼可怕的世界、可怕的人和可怕的事,很多人都是全副武裝才能夠好好的面對每天戰鬥(我就是這樣),如果還要另外付出心力硬撐讓自己應付那些倒垃圾上癮的,你的辛苦傾聽不僅沒價值,還有毒。

別把自己活成垃圾桶

我們允許人家怎麼對待我們,最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允許別人不尊重自己,最後自己就會變成不受尊重的人。

少裝一點垃圾,比較不容易變成垃圾場。垃圾場沒處理好會有味道,如果沒有能力處理好別人丟過來的精神污染,我們就會逐漸變成他們的一員。

所以除了生活環境需要整理,不要忽略精神環境也需要好好照顧,好好整理,讓一直聽抱怨這種有毒的互動模式從生活裡斷掉,好好篩選對你有益的人事物進入你的生命。

不管是不要當垃圾桶、不要當活靶子、不要當工具人、不要當備胎,你都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誰能進到你的腦裡、可以進入你的生活、參與哪些話題、如何與人互動。

如果你是垃圾場,就會有人來這裡倒垃圾;如果你是健身房、運動場,就會有人來你這裡健身運動;如果你是餐廳,就會有人來你這裡用餐、研究美食;如果你是遊戲場,就會有人來你這裡找樂子。

建立什麼人際標準、散發怎樣的特質,就會有怎麼樣的生活能量與標籤。

你在自己身上貼一個「歡迎來找我倒垃圾」的標籤,那也不要怪人都找你麻煩佔用你的時間,不管是習慣還是真需要,都來你這裡尋求服務。

如果你不喜歡(或更慘的,你沒有注意到你正成為這樣的角色)希望你可以有點態度,讓他們注意到這裡並不是他們該來的地方,你不是他們要找的對象。


✩你/妳有在這篇文章得到什麼啟發嗎?
✩努力在下班後實踐耕讀、心得分享與鼓勵行動,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建議與支持:)
✩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
聯絡拜倫,或贊助拜倫,鼓勵他長大吧!
✩用讀的《拜倫思維筆記》在《Matters》《Medium 》《Vocus》
✩用聽的《拜倫思維筆記》Podcast在各平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