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天荒地老
一個人的天荒地老

孤獨的求道者。喜愛閱讀、思考、探尋人世間的真理。文章會以「國學&法學」為主調,期許,在分享資訊時,能同時達到「簡單的&實用的」For讀者。 一個人的旅行(目錄)https://www.potatomedia.co/s/bFzJRdW3

006-國學第6講:國學進階「水滸傳」1/2:如何「征服人心」?

領導:給最多的人,就是頭

今天聊聊「水滸傳」這本奇書,以及「如何征服人心」的竅門。


我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帶人要帶心」這麼一句幹話,為什麼我會說這句話是幹話?我曾問過許多人,每當有人說到這句話時,我都會接著追問「帶人要帶心,說得真有道理!那心怎麼帶?」其結果,往往都會讓場面變得很尷尬,令對方下不了台。我是刻意要讓對方難堪嗎?當然不是!我是真的不懂、非常好奇,想知道所謂帶人帶心的技巧究竟是什麼?我非常想學!因為有過那麼多次尷尬的經驗,後來,我就不再問了,而是自己去思考及探索。那我有找到解答嗎?我認為,應該是有的。


關於領導與管理這兩件事,我們可以在書店找到很多這方面的書,什麼第五項修練啦、僕人領導啦、從A到A+啦…等等,在我非常困惑的那段時間裡,關於領導管理這方面的書籍,我讀了超過200本。我有什麼感想呢?都在講幹話,我覺得這些內容都沒用,在我看來,這些書都跟心靈雞湯差不多,他們都沒有辦法告訴我,一套可以被操作的Know-how、可以複製的SOP。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至少,這些書都沒辦法說服我。

後來,我讀到《水滸傳》這本書,我當初在讀水滸時,所產生的問題是:梁山泊,共有108好漢。比武力,有80萬禁軍總教頭的豹子頭林沖,有黑旋風李逵,有九紋龍史進,有行者武松;比智力,有智多星吳用。無論是比文、比武、比人脈、比資歷,宋江,他都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位,甚至,從各方面的能力來看,他可說是在這108好漢裡,很肉腳的一位。那為什麼是宋江當老大而不是別人?而且其餘人對宋江當老大這件事,是服氣的,為什麼?

相同的問題,也留給你。若你也能想通這個為什麼,可以提出一套說法!那麼,恭喜你,在我的認知裡,你已經出師了,你不用再去讀市面上那些鬼扯的領導管理類書籍,因為你已經有你自己的一套功夫,而且,我絕對相信,你這套功夫,肯定會非常具有實戰力。至於,你的答案會不會跟我最後找到的答案一樣?已經不重要了!但如果我們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聊聊天,交流彼此的心得,我想,應會是挺有意思的事。

今天的主題,聊到這裡,其實可以畫下句點了,怎麼說?為什麼要讀水滸?讀水滸是要讀什麼?讀宋江為什麼可以成為梁山泊的老大,這個為什麼的答案,沒意外,就會指向「如何征服人心」這個脈絡。所以,如果你對這個為什麼,已有自己的一套說法,那我最初想推薦你讀水滸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我是怎麼理解這個答案?對你而言,已經不重要了。

反之,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樣,被這個為什麼的問題給困住;我這一路來是怎麼想的,我願意聊聊,給你參考,但也僅止於參考。最終,你是如何去理解水滸傳,關於宋江的這個為什麼,才是最重要,當你想通了、想透了,才會變成你的東西,成為你一輩子的、誰也搶不走的資產


什麼是領導,兩個選項:選項A,是我們人類發明領導這個詞,並像上帝的天啟那樣,所以我們突然明白什麼是領導,然後套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選項B,是我們看到有那麼一群人,觀察到,在這樣的群體裡,出現了一個人,大家比較願意聽從他的意見,大家願意跟著這個人走,關於這個現象,我們說,這是領導,這個人,是領導者。

究竟什麼是領導?選項A還是選項B?領導這個概念的出現、形成,應該是選項B,對吧!既然如此,過往,我們多數人在理解領導這件事情時,通常陷入一個誤區,或者說是盲點,因為我們只看到、注意到一半;另外的一半,則被我們忽略了,所以我們很難掌握住領導的本質(我這裡所說的本質,是指最純淨、沒有雜質的意思)。

那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領導呢?領導的另一面,是什麼?是跟隨!什麼意思?有這麼一群人,大家願意聽從某個人的意見、願意跟著這個人走,如果少了這群人,光有這位意見領袖,這還會認為這是我們所說的領導嗎?所以,當我們說一位領導者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以往你我都很常聽到的那些說法,是一種什麼樣的觀點?是只關注在這位意見領袖身上,所產生的說法。這樣的說法,在我看來,其實還蠻狹隘的,一種米、百樣人,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成長背景,差異是如此的巨大,馬斯克、賈伯斯…等等,他們的風格,未必適合你我。領導這件事,說穿了,領導,是一種現象(領導者&追隨者),但當我們將目光只專注在領導者,而忽略了追隨者時,我們很難真正掌握領導的本質。於是,我們通常試著相信書上說的、學長姐說的、師長說的、主管說的、老闆說的,但我們依然掌握不住領導的本質,其實我們依舊困惑。


那我們要如何思考領導這件事呢?從領導者的角度,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說法,不妨換個思路,反過來,從追隨者的角度,去思考領導這件事。

回顧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乃至出社會工作,我們在每個時期裡,一定都有過相同的經驗,什麼經驗?小團體的經驗。不知你是否也曾留意過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任何一個團體中,通常都會有個「帶頭」的,我們說,這樣的人,是團體中的意見領袖。這種自然形成的意見領袖,是怎麼產生的?我經過觀察、歸納後的結論,一般來說,有三種來源:

第一種,智多星。當一群人遇到某個問題、某個事件,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通常,會有這麼一個人跳出來給意見,大家會覺得他的意見還不錯,於是整群人就跟著他的意見走。小到要不要翹課、要不要去唱KTV,大到要不要考大學、讀研究所、要選擇進哪間公司,又或者像是怎麼追女朋友,男女朋友吵架之後該怎麼和好…等等。

第二種,公道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複雜的,意見不合,難免;摩擦,難免;吵架,難免。在一個團體中,當出現爭執時,我們通常能夠發現,有這樣的一個人,能跳出來主持公道,協調我們這個團體彼此之間的糾紛,並且是有說服力的;由這個人出面協調,大夥會服氣,換成任何人,都不行。

第三者,發號施令。當大家聚在一起要做點什麼的時候,像是一起布置教室、一起烤肉、一起到籃球場找人報隊打全場,在我們的生活經驗裡頭,我們總會跟我們的同學、好友,一起做點什麼。當事情比較多、比較複雜時,會出現分工的問題,通常,我們能夠發現,有這樣的一個人,由他來指揮安排讓誰去做什麼,是大家會服氣的,大夥會心甘情願接受他的調遣;換成其他人,都不行,只有這個人可以統御我們這個群體。

從我們共同的生活經驗去觀察,會被大家心甘情願接納,服從這個人、願意跟著這樣的人走,這種領導者(自然形成的意見領袖),往往,是出自這三種面向,有沒有二合一甚至是三位一體的?當然有,具備一種面向,其實就夠了,這樣的團體,已經有凝聚力了;二合一或三位一體,只是更加強化領導者的領導地位,大家會更加擁護、服從他。

這裡,我們初步歸納一下:智多星類型,這種權力,我稱為謀權;公道伯類型,這種權力,我稱為判權;發號施令類型,這種權力,我稱為政權。透過這三種面向之一,所形成的領導,才是「實質領導」。我所謂的「實質領導」,意思是:將年紀、職位、性別、資歷、學歷、年收入…等等,這些外在的因素,都除去之後,剩下來,最純淨、沒有雜質的部分,才是真正的領導,也就是領導的本質


理解領導的本質、理解領導的權力是源自於哪裡、怎麼形成的,知道這種事情,可以幹嘛?有什麼幫助?它會變成我在理解團體時的一種指標、輔助我的判斷,什麼意思?

在一個班上,因為A是班長,但大多數同學都比較願意聽B的意見,無論B是因為智多星還是公道伯,隨便,這個班級會發生什麼事?如果B與A的想法有出入,A會被架空,這個班長會做得很鬱悶。

在一間公司,因為A是主管,但大多數同事都比較願意聽B的意見,無論B是因為智多星還是公道伯,隨便,這間公司會發生什麼事?如果A是位心胸比較狹隘、容易忌妒的人,將來,A不是給B穿小鞋,就是當逮到機會時,把B拖出來祭旗。


再進一步,回到領導的本質,回到謀權、判權、政權,這三個面向上,我們能不能進一步將這三個面向,抽象化,找出這三種面向的公因數,找到掌握領導的Know-how?我認為,是可以的。

人與人的相處,我們說這叫人際往來,什麼是人際往來?一來一往,有來有往。換個角度想,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拿」與「給」的關係這裡所說的「拿」跟「給」,是抽象的意思,而不是具體的意思)。你可能聽不太懂,沒關係,我舉例給你聽:

老師在台上教數學,我聽不懂,下課後,請隔壁同學教我剛剛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數學題,當這位同學教了我,在我與這位同學之間,他是一種給,我則是一種拿。

半夜兩點,睡不著覺,跑到我朋友家樓下,打電話把他吵醒,他明明就很想睡覺,聽到我說我失戀了、心情不好,還是立刻下來陪我坐在馬路旁,陪我喝酒、聽我訴苦,甚至將肩膀借給我哭,在這位朋友與我之間,他是一種給,我則是一種拿。

拿跟給的關係,可以無限幻化成各式各樣的例子,但無論是什麼樣的例子,都可以被抽象化之後,簡化成拿跟給的關係。什麼樣的人,會成為領導者?或者說,什麼樣的人,會願意讓人們跟隨?簡單來說,給得比較多的那個人,就會是自然意義、自然形成的實質領導者

為什麼你會願意聽老師的?因為他懂得比較多?不是!是這位老師在與你的相處過程中,他給你的,比你給他的,還要多,經過抽象思考的量化之後,在你與你的老師之間,老師是正分,你是負分,所以你願意聽從老師的,老師是領導者,你是跟隨者。

為什麼你的主管讓你很不滿?雖然他是主管,但除了主管這個頭銜以外,什麼都沒有,為什麼你對你的主管不服氣?因為他很小氣?因為他很無能?不是!是這位主管在與你相處的過程中,你給他的,比他給你的,還要多,經過抽象思考的量化之後,在你與你的主管之間,你是正分,主管是負分,按理,應該是主管聽你的,但因為職位設定的關係、因為公司制度的關係,讓你非得聽你主管的,這跟你們兩個人之間的分數,正好相反,所以你不願意當跟隨者,你不會服氣這樣的領導者。


那再深入一些,拿跟給的這種關係,有所謂的Know-how嗎?我認為,是有的。可以再細分成三層。

第一層,對方想要什麼?就算你想給,但給出的內容,不是對方想要的,這樣,是無助於去強化你們彼此之間的領導與跟隨之間的關係。對方想要什麼,必須透過觀察、了解對方,是對方在決定的,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第二層,你能給什麼?失戀了、考試考糟了、工作遇到的難題、小孩進入青春期開始變得叛逆…等等,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角色扮演,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想要的東西,都不一樣,就算我們想給,但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就算我們真的想給,但我們給的了嗎?你能給什麼,這取決於我們每個人自身平日的累積,深度也好,廣度也罷,唯有透過不斷的累積,在應對各式各樣的人與問題時,我們才能夠游刃有餘,這方面的準備,永遠都不夠。

第三層,你給了什麼?我認為,這是最難做到的一點,這跟人格特質有關。我不曉得各位的生活裡,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人:這種東西、這件事,最好是全天下都不會,只有我會。即便你知道對方想要什麼、你也有能力給,但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你不願意給,那就是沒有給。

對方想要什麼,是眼力夠不夠的問題;你能給什麼,是平常累積得夠不夠的問題;你給了什麼,是心胸夠不夠開闊的問題。

如何成為領導者?如何征服人心?在兩個人的關係裡,當你是給得比較多的那個人,你就會自然地成為領導者;在一個團體之中,當你是給得比較多的那個人,你會自然地被擁護而居於領導地位。當你給的面向,是謀權、判權、政權,這三種方向,無論是其中之一、二合一或三位一體,人們會很自然地對你服氣、接受你的領導。說穿了,領導的竅門,沒那麼多驚喜,這裡頭並沒有什麼秘密。


關於「領導」,以及「如何征服人心」,我的理解,就是這樣。這是來自《水滸傳》的啟發,我認為水滸是充滿哲理的一本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