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王晶說的是哪一個《金錢帝國》?

很多時候看電影,感覺有點不對;有些人說是「爛」,但那些戲中不無精彩之處,也可以看出編導演的心機,只是整體出來就是不對勁,感覺那些紛雜的元素和枝節拍成電視劇的長度應該會十分精彩。王晶的《金錢帝國》就是屬於這類我稱為「本來應拍作電視劇的電影」。


看《金錢帝國》時很多地方讓我感覺像在看電視劇。除了林保怡、徐子珊和洪天明這些無線演員之外,那種場面和支線的拼湊亦充滿著無線劇集的感覺。例如黃秋生和陳奕迅兩個同樣棄暗投明的角色也可以合併;陳奕迅的愛情線整個刪掉,劇情會緊湊得多;徐子珊和陳奕迅告別的一場很努力地煽出眼淚。這樣要按「劇情需要」,緊張的時候很緊張,感動位很煽情,輕鬆的時候勁搞gag,但基本上對推進劇情和人物塑造不一定有意義,就是「很像電視劇」的意思。

然而最關鍵(即「最TVB」)的是,那些場口都熟口熟面,接著會發生甚麼事情觀眾都不難猜中。有一些對白,突兀得來像硬塞進角色的口裡,但與其說那是把編劇/敍事者的話透過角色的口說出來,不如說是編劇預計觀眾的反應,把觀眾心裡的話放進劇本中。通常這種邊看邊論的情況只會發生在家裡看電視之時,難怪在戲院看《金錢帝國》,也會有人邊看戲邊談論劇情,解釋誰人為何幹這或想那,又有人高聲呵欠連連。


猜想「廉政公署的成立」這樣「寫實」的題材讓爾冬陞來拍的話,一定會削減支線,減少角色,也不會像王晶這樣拍成通俗劇,堆砌戲劇元素而削弱戲劇張力----電影的主體是廉署還是警察?為甚麼廉署缺了兩位領袖,拘捕行動卻不見受甚麼影響,三扒兩撥就把貪污的警察和黑幫都抓了?林保怡這廉政公署調查員的背景大有創作空間,為甚麼完全不交待?以爾冬陞慣有的道德感,讓他拍的話一定會在林保怡的身上落墨,營造張力,也便於說教。

然而有一點教《金錢帝國》和電視劇大相逕庭,而爾冬陞或其他導演也可能會拍出來的,是戲中的政治隱喻---- 電視劇是不會有政治隱喻的。片首片尾都映著廣場上巨大的金紫荊雕塑,後面飄著特區區旗和中國國旗,陳奕迅以敍事者的聲音講出,現在已回歸的香港有廉政公署,在國際社會引以自豪,而殖民地時期則有一個警察與黑幫狼狽為奸的貪污帝國,彷彿香港今天的廉潔是回歸祖國的結果,告別以前的不堪。但明眼人都知道廉署是英國政府搞出來的,也是從那時港督麥理浩開始在福利和教育等政策上正面回應社會大眾需要,之後二十年才有這個讓我們引以為傲,享有法治、自由和廉潔的「香港」。

「金錢帝國」是中港合拍片,可在國內上映,難道因此王晶也要歌功頌德,迎合大勢?香港電影曾以「臥底」類型聞名,當中的身分衝突和雙從效忠等悲劇情最能引起港人共鳴。若說「臥虎」和「黑白道」等是「後臥底」題材,《金錢帝國》或可說是「前臥底」,那時莫要說警察派人潛進黑社會,根本警察就是黑社會,他們看加入廉署的警員就是「二五仔」,而像陳奕迅這一種「敗類中的好人」,善性在窮兇極惡的同儕眼中就悖逆的種子,所以一個可能會跟廉署合作的警察,也就可以是「臥底」。


片末說香港的「金錢帝國」已瓦解,雙旗飄揚,但特區背後不是有一個更龐大的「金錢帝國」嗎?因此表面上是歌功頌德,實際上是在有意無意間反諷現在的貪污帝國根本仍在橫行無忌。而香港為了「搵食」,即使本來是「好人」,又真能半點污泥不沾身嗎?這臥底的宿命,在巨大的金紫荊重重鎮壓之下,仍然難以翻身,藍天可望而不可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