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我兒子是惡魔》/《凱文怎麼了》:有天生邪惡的人嗎?

有些人天生便是邪惡的嗎?《我兒子是惡魔》/《凱文怎麼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裡的Kevin看來天性邪惡──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親妹和同學,只為了成為新聞人物。

根據《4%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The Sociopath Next Door)這本書所述,Kevin似乎是那些擁有「反社會傾向」的人:缺乏同理心,就像色盲者那般天生缺乏一種觸覺;他們不會憐憫、不會同情,但懂裝出來騙人;個別例子則充滿魅力,擅於操縱別人,甚至煽動別人做出可怕的事──例如希特勒。Kevin從未懂說話的時候就專門與母親Eva對著幹,挑戰她的耐性。他很會做戲,對著父親十分友好,與別的孩子無異。母親說這兒子頑劣,父親認為是Eva有問題,二人在Kevin長期擺弄之下,決定離婚。他也喜歡看著別的生命受苦,欺凌弱小--首當其衝的就是家中天真的妹妹。

不,有人會說:「不會有人天性純粹邪惡的,一定事出有因。」

──母親的淚流下來──

「孩子才十多歲,難道當母親的沒責任?」

──母親欲哭無淚──

電影從Eva的角度出發,在兒子殺人後開始敍述:她要重新過活,在鄰人的仇視之下獨居,又要適應新工作;在家裡用酒精送服抗抑鬱藥,仍壓制不住那可怖的回憶。也許她也想弄清楚,究竟因何作那些孽──兒子啊兒子!你出生前的可愛日子!Eva本是旅行家、作家,逍遙快活。有一天她決定跟男友結婚產子,挺著大肚子,卻擠不出笑容。後悔嗎?兒子一出生就跟她作對,以哭聲作武器。

Eva一直勉強著自己,從強顏歡笑到忍不住跟兒子抱怨「以前我過得快活;現在我每朝醒來都但願自己在法國!」聰慧敏感的Kevin有一天終於坦言,他知道母親並不鍾愛他,她所做的一切只是出於母親的責任。Eva愣住了,沒有否認。


人都說母愛是最偉大的,「天下間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但這電影的創作者就是要質疑:若果真有母親不愛兒子怎麼辦?有的觀眾認為Kevin之所以缺乏人性,主要責任在於Eva,因為她從懷孕時就不愛兒子,她心裡不捨以前周遊列國的生活,負面的情緒早透過臍帶傳送給胎兒,因此Kevin天生就沒有愛,也感到母親的照顧和關懷只是出於責任,終於成魔。

慘劇之後,Eva獨居的家老被人潑紅油,她清理了一次又一次,雙手彷彿染著血。「是因為我嗎?」她夜夜無眠。受害學生的母親在街上碰見她,會惡意報復;但被Kevin害得半身不遂的學生,卻會移著輪椅向Eva問好。也許青少年正在確立自我的時期,傾向把人的行為歸因於個人意識;當母親的,卻深信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因此Kevin幹下滔天大惡,Eva必罪不可免──何況她還傾盡家財為這冷血少年上訴呢!

Kevin之惡毋庸置疑。但Eva真的不愛她的兒子嗎?也許很多華人觀眾都有「俾我個仔係咁,就大巴大巴摑落去」的想法。Kevin家境富裕,也不能說沒有家庭溫暖。父親時常送他玩具,一下班就跟他玩耍。Eva放下了自己的旅行家事業,勉強自己作一個主婦;她比出外工作的丈夫花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也沒有像很多香港人那樣聘請傭人代勞。愛包括了情感,也包括行為表現。

Eva對兒子缺乏愛的情感,但她很努力去當一個稱職的媽媽。兒子的對抗表現使人疲累、喪氣,愛的情感就算生出來也很快被扼殺掉。有一天,Kevin病倒了,在床上竟依偎著母親說故事,Eva好不高興──改天Kevin卻回復冷酷嘴臉,如整個北冰洋的海水往Eva頭上傾瀉。耶穌說,要愛仇敵。誰是仇敵?與你對抗者,使你生出讎寇之感,就是敵人。愛仇敵,其中一種可能,就是即使勉強自己,也要去好好對待仇人,以至於捨己。Eva最大的錯誤也許就是決定生孩子──她明明是那麼一個愛好自由的人。但她為了Kevin,逼自己改變,那就是捨己。「沒有鍾愛之情卻出於責任」不能說不是愛,只是這樣的愛太艱難,難至Eva要用十多年去學習捨己,直到Kevin開始疑惑自己為何要幹那麼多惡事的那一天,Eva終能緊緊地給他一個擁抱。


(原載於《時代論壇》第一二七九期.二○一二年三月四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