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新喜劇之王》札記:周星馳之悲劇

  1. 首先,若你不把《新喜劇之王》視為喜劇,這齣戲會好看得多;或者可以視之為「溫情勵志輕喜劇」——這樣類型上和爾冬陞的《我是路人甲》就很接近了。但周星馳之所以成為星爺,是因為他的無厘頭爆笑喜劇。誰會接受他拍輕喜劇?他知道這一點,所以宣傳上也只不會表明。觀眾入場後感到失望,一點也不出奇。
  2. 《新喜劇之王》明顯是笑位最少的一齣周星馳電影,是創作者的選擇多於搞笑失敗。因為電影不好笑而說他江郎才盡的人,要明白他以前的戲笑到碌地,須歸功於他和台前幕後的拍檔所擦出的火花:吳孟達、羅家英、劉鎮偉、李力持。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也請想想這些拍檔離開星爺之後的表現。

  1. 《喜劇之王》當年上映時也被視為失手之作(就如兩集《西遊記》一樣)。後來卻被奉為影迷經典。《喜劇之王》的劇本其實不算好,結局扮臥底的安排twist得有點牽強,跟原先「苦澀奮鬥」及「相濡以沫」的主題並不匹配。《新喜劇之王》的結構比《喜》完整,但不算有大突破,因為只是很陳套的「守得雲開變月明」的大團圓結局,是電視劇常見的;「努力,不要放棄」的信息也很直白。始終是在賀歲檔上映的戲,只求高興一下。

但結局頒奬禮還是有點新意,就是不把焦點放在最終成功的主角身上,而是從她父親的視點出發。在《喜劇之王》及《我是路人甲》中,主角的辛酸只是從沒有關係的第三身角度看的辛酸,《新喜劇之王》卻是父親看女兒的辛酸,那是百感交集。

映期差不多的《勞萊與哈台》(Stan & Ollie)可說是荷里活黃金時代的「喜劇雙王」了。香港觀眾或許不認識他們,但 Laurel & Hardy 是喜劇電影史上不可忽略的幾頁。《勞萊與哈台》以他們晚年作為過氣明星、「死都要搞笑」的經歷為藍本,笑聲背後,滿載苦情。是有點喜劇情節調劑,但主線是苦澀而溫情。《新喜劇之王》是這類戲。


4. 有人批評星爺只管翻炒舊作,自我消費。他已經老了,再無創作力了嗎?但他的喜劇從來都是充滿戲仿和拼貼的,創意在於他如何表達出來。周星馳轉戰中國大陸以後,一直都在尋求突破。

《新喜劇之王》有兩點在他的舊作中看不到的:一是女主角成為第一重心 (《美人魚》為過渡),不再只是讓男主角潛能爆發或重拾真我的紅顔知己;二是父輩的視角(《長江7號》為過渡),和以前吳孟達和羅家英飾演的父親/師父/上司角色不同,作用不是和主角一起搞笑,而是用以闡釋主角在故事中經歷的意義。

另一轉變是,周氏舊作中的設計是引出觀眾的笑聲,《新喜劇之王》卻著力於引出觀眾的眼淚。其實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從這方面來說,《新喜劇之王》雖不算傑作,也是佳作。

喜劇往往源於人情世事荒謬之處,但演繹荒謬不一定是搞笑的。《新喜劇之王》一些被認為「不好笑的笑位」,其實往往藏著深刻的悲涼,演繹出來是對人世的辛辣嘲諷(sarcasm),不必是搞笑的。如夢的父親和派飯的大隻佬爭論,用自我「爆樽」的方式來要脅,因為對方太強壯。這不是搞笑,是深深的悲哀。我想這情節是周星馳以中國大陸為基地後才有可能創作出來的,和《國產淩淩漆》中用一百元賄賂公安那種置身事外的視點不同。再想想:父親表面反對女兒發明星夢,卻在背後默默為她得到尊重而不惜自我傷害。這明明是個淚點。

許多年以後,周星馳最難忘的一場演出,仍然會是至尊寶的「愛你一萬年」。這場戲不是搞笑的。

難忘的還有蘇乞兒在街頭不想讓故人認出,把臉推在煤炭上弄黑;食神在街角吃完那碗叉燒蛋飯之後,撿衣服上的飯粒來吃的一幕;還有尹天仇主角夢碎之後那執著劇本不願放開的手……5. 林奕華曾評論說周氏電影的主角最後成功不是靠努力,而是靠天命所歸、天賦異稟或天降救星,符合香港人「走精面」的性格。也不全對。周星馳從茄哩啡捱了多年才出頭,自傳式的《喜劇之王》剛好是上述總結的反題,尹天仇既愚拙又努力,到《新喜劇之王》也一樣。也別忘了《破壞之王》的何金銀。

《新》的如夢在試鏡會中有所突破,是她終於把人生歷練融進藝術當中,但不是模仿現實,而是加以自己的意志轉化提煉。這雖不算甚麼石破天驚,卻也是在星爺舊作中少見的。正是在這一點,如夢超越了尹天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