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救人七命》(七生有幸):你試過犯過錯,內疚得想死嗎?

你試過犯了嚴重的過錯,難過得想死嗎?

中國自古有「欠債還錢,殺人償命」的說法,至今國內仍有死刑;以前日本武士任務失敗,也會切腹自殺「謝罪」。但當中的邏輯很奇怪:殺人兇手死了,受害者也不會復生;武士自盡了,任務也不會成功,無從「償命」,白白「謝罪」,只是徒添亡魂。

《救人七命》(七生有幸;7 Pounds)的主角Ben,駕車不小心,害了七條人命,包括自己的未婚妻,自己卻活下來,每一天都承受著極大的悲痛和悔疚,難過得要死。整齣電影都是說他怎樣安排一場自殺,卻同時想藉著主角的行為去帶出愛和生命的信息---- 看來多麼的矛盾和危險,搞不好美化了自毁行為,有觀眾模仿的話,未免諷刺得太過殘酷了。

Ben的自殺首先有殉情的性質,因為愛人逝去,打擊甚大,生無可戀,太空工程師這工作帶來的名利也失去意義。其次是內疚,他害死了未婚妻和六個陌生人,是無法彌補的過錯,唯有以死謝罪。但Ben也許想這樣就死掉也未免便宜了自己,一命怎可償七命?這個故事就從他嘗試以一命換七命的計劃開始。

《救人七命》的中譯頗能表達出原名7 Pounds的文化內涵。7 Pounds典出自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小說主角為極度苛刻的高利貸,竟要求欠他錢的人從身上割一磅肉給他。「一磅肉」象徵了贖價,也牽引出「救贖」的主題---- 不只是無謂的「償命」和「謝罪」。Ben在朋友Dan的幫助下,找來七個需要幫忙的陌生人,把海邊大屋和身上的器官捐贈給他們。「七磅」就意味著他捐出去的器官(肉),救贖回七個人的生命。

Ben捐出的包括心臟和眼角膜,都是要死後才能捐出,所以他最後用毒水母自殺了。問題來了:這樣的自殺是合乎道德,甚至值得表揚的嗎?對導演而言答案是肯定的,主角自殺的性質是「犧性」。

我們仍然有餘地質疑Ben自殺有多「偉大」。他大概打從害死未婚妻開始,就決意尋死,悲痛和悔咎仍然是他自殺的主因。既然人死不能復生,找來七個陌生人來救助,可說是一種移情作用,心理上也達到「償命」的效果。

Emily的出現卻動搖了Ben的自殺念頭---- 他和這個患有先天心臟衰竭的女生相愛,Emily卻急著要在數個星期內移植心臟。他們想像或許Emily可以活久一點,或許將來有孩子……愛情使Ben重燃生命的動力。他在大雨中飛奔到醫院,找到Emily的主診醫生,只想確認一件事:她不移植心臟的話,存活的機會有多大?「大概百分之三到五。」醫生的回答使Ben重新作出了一個決定---- 馬上就去殺死自己,盡快把心臟捐給心愛的人,因為兩個只能活一個。倘若自殺計劃的核心本來是因為失去愛,頃刻間由重拾盼望到執意捨命,也是因為愛。前者白白喪失自己,後者卻救助了別人。

生死之奧秘人不能參透,唯有一點從電影中我們可以學習到:駕車時必勿分心使用無線電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