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追擊黑水真相》(Dark Waters): 當我們說責任時,我們在說甚麼?

我們都懂說做人要負責任。但怎樣才算負責任?當組織犯了錯,領導要下屬「問責」辭職,自己則留任以示「負責」,那麼責任是誰說了算?個人和集體的責任怎麼分?《追擊黑水真相》(黑水;Dark Waters)這齣戲以公共衛生的重大危機為題材,引申出有關責任倫理的難題。男主角 Robert 是個律師,好不容易擠上合伙人的位置,卻展開了控訴巨型化工企業杜邦(DuPont)的官司,一反律師行為大企業服務的常態。Robert 因為同鄉一位農夫的委託,要追究化工企業隱瞞污染、毒害居民的責任。這場大衛挑戰歌利亞的戰役,耗時十多二十年。


Robert 是英雄嗎?在其他角色眼中,他全情投入抵抗巨人,反而使他變得不負責任。一個人有多少個身份,便有多少種責任。作為律師行的合伙人,Robert 需要為公司贏得名譽、賺取利益。他的律師行本來是專營商業個案的,杜邦這類企業是大客戶,他卻為無力支付龐大律師費的平民服務。因為 Robert 無暇處理杜邦以外的案件,沒有為律師行創造收入,便屢遭扣減薪酬。他有三個兒子,都是在處理杜邦一案的期間出生的,妻子怪他沒有盡丈夫和父親的責任,連假日的合家歡時間都用來工作。另一方面,連受害者及其家屬也責怪 Robert,因為相關官司及化驗耗時太長,有的因污染致癌的人,未取得公道便已離世。

身兼監製的主演 Mark Ruffalo 把 Robert 這個堅毅不屈的律師演繹為一個勞累的普通人;他沒有同類「吹哨人」或「逆權」電影中常見的雄辯滔滔,神情也不總是理直氣壯、頂天立地,更多的是困惑與焦慮。導演 Todd Haynes 透過燈光與調色,使主角一直籠罩在慘綠陰暗的高壓氛圍之下。Robert 展現的是軟弱者的能力,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意志,全因為盡一份公民責任:為了人民的福祉及知情權,利用他的法律專業去制衡大財團。

Robert 之所以為了這一件事而超負荷,無法充份履行一個普通人在工作與家庭等方面的責任,全因為在社會頂層的精英沒有負上應有責任 — 包括那些理應監察企業的政府部門。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不負責任的影響也越大。杜邦數十年來把有毒廢料排放到環境之中,沒有好好保護職工,毒害了農場牲畜,亦令無數工人及附近居民患上癌症。Robert 追查下去,發現杜邦知道污染毒害,卻一直隱瞞,誤導公眾。


對很多位高權重的人來說,他們千方百計,令受害者被蒙在鼓裡,濫用他們的信任:「沒事!相信上面的人!不怕!」這些欺上瞞下的人,美其名為「避免恐慌」,結果是任由受害者在無知之中繼續遭受苦難。為甚麼會有 Robert 這樣的人挺身而出,獨力難支卻又遭責難?就是因為掌握公權力及資源的人不負責任,漠視大眾福祉,是真正的毒害之源。就是因為最應該負責任的人不負責任,而普通的百姓卻都已經為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責任而分身不暇。在上位者被自己的責任卸下,把其後果轉嫁到其他人身上,這就是責任缺失在社會中的罪惡結構。大眾所謂的「正常生活」本來就不正常,卻因為要背起從上卸下來的擔子,只能習慣與默認。責任不只是一種倫理規範及態度,也是一種能力。而那些相對權力較小,卻有心志負上更大責任的人,便往往陷入有關責任的倫理困境,顧此失彼。


《追擊黑水真相》和其他政治/法律驚慄電影比較,戲劇節奏並不算高潮叠起,跟其案情一樣進展緩慢,亦缺乏一個跟主角營造「高手過招」的反派對手。低調的戲劇性或許有助於電影更貼近現實,因為 Mark Ruffalo 和導演視這齣戲為推動公眾關注並參與社會行動的計劃,而不只是一個消遣活動。他們邀請了主角本人 Robert Bilott 及其他受杜邦污染所影響的人客串演出,強調電影與社會現實的聯繫。電影人的責任不只是拍好戲,也透過其專業體現其公民責任 — 全因這個世界太多權力和責任不相稱的人。

(原載於《時代論壇》1694 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