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眾新聞》備份:【理大兩年】流亡英國青年:由金鎖匙變地底泥

「我本來是個含着『金鎖匙中的金鎖匙』出生,現在是『地底泥中的地底泥』。」兩年前只有17歲的中學生Ivan,在香港理工大學一役中為前線示威者,一年後隻身飛往英國申請政治庇護。擺脫到政治包袱,但甩不走的卻是抑鬱、精神分裂症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撰文: 特約記者梁可瑩 | 發佈日期: 17.11.21 | 最後更新: | 2021-11-17 14:54:08

2019年11月,反修例示威蔓延多間大學,其中理工大學「圍城」13日,部分示威者陸續被判刑。事隔兩年,校內外硝煙密布的場面,對於身處英國的Ivan而言,仍然歷歷在目。

「我們逃回更衣室,成班示威者大喊『好x痛」』,當下真心覺得自己會在理大內死去」。Ivan在17號清晨抵達理大,一班前線抗爭者想突圍時,被警方用有藍水的水炮車反擊,「當時地面一地玻璃碎,高速的水噴射到碎片上,碎片就如子彈一樣擊中示威者。」他記得,身邊人紛紛取出手機,要致電至親以及拍下「不自殺聲明」,他卻向記者展示一條在理大外的訪問片段,「我就當留下遺言,所以接受訪問,證明我在這個世上存在過。」Ivan試過爬渠及游繩逃走不果,終在理大被捕。保釋一個月後,他發現自己情緒出現嚴重問題,「根本無法與人溝通,甚至有幻覺聽到有人大叫」。他直言,成長環境富裕,亦試過家道中落,故此年紀輕輕已努力賺錢,高峰期透過零售生意月賺6位數,如今要放棄所有香港資產。由小富商到現在淪為政治庇護者,由金鎖匙變做地底泥之餘,更飽受情緒病困擾。他沒半句怨言:

要成大事,必要有犧牲,我自己的犧牲遠遠不夠。要令香港有民主,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要想想在自己崗位盡力付出,而非將希望放落在何一個人身上。

根據英國內政部最新數字,2020年至今年6月底,共有151名香港人申請庇護,過半為18至29歲青年,更有28人為未成年少年。20多歲的Otilia(化名)曾在理大一役當義務急救員,今年3月流亡英國,現正申請政治庇護。小妮子直言自己不是「衝衝子」,只敢留在醫療站幫手。她憶述,11月18日理大示威者嘗試突圍而出但失敗,醫療站堆滿傷者,「傷者多為20歲以下青年,有個女孩說逃跑時手指尾肉被樹枝刮走,整隻手血淋淋;亦有女示威者成身都被染上藍色水,全身被焯傷…我頓時覺得自己很無用,只可以為她敷冰包。」她不諱言,兩年間仍不時發惡夢,甚至對家人感到悔疚,「當晚走得匆忙,只得向媽媽90度鞠躬說聲『對不起』。」

相比起Ivan與Otilia,Tom語調明顯成熟。30多歲的他持有BNO護照,本可以BNO 5+1 移民英國,但他選擇尋求庇護,「因為我相信尋求庇護能得到難民法保障,亦不用擔心因政局改變,英國會將我遣返。」Tom身為理大畢業生,在理大圍城初期已自發到場,當日18號早上見到有示威者想從A Core離開但被警方反攻,他便隨手執起塊板,打算保護其他示威者,怎料後退至科學館即被捕。

如今港區國安法籠罩下,校園再沒有硝煙密布的場面。身處彼岸的三人,卻沒有一刻忘記過當晚烽火的片段。其中Ivan抵英後要繼續接受心理輔導,但進度緩慢,「最誇張試過對方致電問『你有沒有事?無事?好,拜拜』,談了1分59秒便收線。」就算現住在難民賓館,每當有人敲門,他都不自覺地以為是警察上門拘捕。流亡英國一年的Tom希望向在香港的人說聲:「雖然我們被迫離開,但我們不是逃兵,仍然在海外努力堅持,為香港發聲。」

組織申撥款為港人提供心理輔導

今年4月,英國宣佈撥款4310萬鎊(約4.6億港元),開設全國12個虛擬歡迎中心,幫助港人尋找工作、住屋及學校,以融入當地。支援尋求政治庇護港人的組織「港援(HKAID)」代表Can表示,現在英國醫療輪候時間長,加上語言障礙,未能即時疏導有情緒問題的港人。因此,港援已與當地慈善機構聯名提交計劃書,建議在全英國6個城市,如倫敦、曼城及伯明翰等,為有情緒問題的港人提供即時廣東話心理輔導,及後轉介他們到英國國民保健系統NHS(National Healthcare Service)繼續接受治療。另有見許多求助者大多住倫敦,港援亦分別有倫敦市政廳遞交計劃書,加設生活及求職指南,亦會增加面對面輔導名額。英國房屋社區及地方政府事務部回覆查詢時指,7月時已撥出260萬鎊予志願、社區和社會企業項目(Voluntary, Community and Social Enterprise,VCSE),但詳情有待公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