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為甚麼喜劇是今日中國最重要的電影類型(上):類型發展

喜劇可說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電影業中最重要的類型。雖然在提到中國主流電影時,環球觀眾大多會想到高成本的「大片」,包括武俠片/動作片(如《英雄》和《戰狼2》),或充滿特效的科幻/奇幻片種(如《流浪地球》和《捉妖記》)。但論到受歡迎的程度以及盈利潛力,喜劇才是關鍵;中國歷史票房前二十名的中外電影當中,出現最多的類型就是喜劇,往往勝過荷里活的《玩命時速》(玩命關頭/速度与激情)及《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賀歳片與市場化

喜劇的興起是中國電影市場化或產業化的一個標誌。1990年代,中國電影漸漸從國家片廠制度轉變為公私合營,再發展為商業私營,其娛樂性質也漸漸取代純粹政治宣傳或教化的功能。對很多人來說,馮小剛導演在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轉捩點,引入了香港的「賀歲片」標籤和市場推廣策略。即使「賀歲」不限於喜劇,但至今仍是黃金檔期的標記。

甲方乙方

黑色喜劇、古裝喜劇和公路喜劇

二十年來,中國喜劇在風格和題材等方面都已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發展出不同的次類型。憑《瘋狂的石頭》(2006)冒起的寧浩帶起了黑色喜劇的熱潮,除了以犯罪、死亡等禁忌主題搞笑,還有多線敘事的結構,在巧合與宿命之間營造荒誕感。另一類是像《武林外傳》(2006)和《十全九美》(2008)等古裝喜劇,大玩時空錯置,把現代社會的語言和古代時空拼貼起來,例如突然來一段 Hip hop 歌舞,或保持安全距離地諷刺時弊。這類電影明顯受到香港「無厘頭」喜劇的影響,尤其是劉鎮偉和周星馳的《西遊記》系列。當劉、周二人也親自北上拍攝更多這類電影,小成本的古裝喜劇漸漸發展為特效和成本俱增的奇幻喜劇,除了劉、周各自「食老本」的「西遊」電影,還有許誠毅的《捉妖記》系列,都有不少香港電影人的參與。

在最近十年興起的兩種喜劇次類型,其一是公路冤家喜劇,以徐崢的《泰囧》(全名《人再囧途之泰囧》)系列為代表,通常的配搭是一個純真戇直「傻仔」加一個世故謀利者,除了在兩個主角的磨合和歷險過程中引入笑料,往往透過比較老實的主角對比較勢利自私的一方有所批判。

人再囧途之泰囧

浪漫愛情喜劇

另一種「新興」的次類型是浪漫愛情喜劇,分類上往往跟「小妞電影」(Chick flick)有所重疊,但有一些「男性主導」的愛情喜劇不算「小妞電影」,而後者也不一定以愛情為重心。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2009)被視為這類型興起的指標。雖然之前中國電影中也有愛情喜劇,但不算多,近十年卻大量生產,蓋過了漸漸退潮的黑色喜劇和古裝喜劇等次類型。

有別於其他種類的喜劇,愛情喜劇並不那麼倚賴喜劇演員的搞笑才能和個人特質,也更加傾向以女性為重心(包括創作、演出和觀眾層面)。其他中國喜劇的焦點往往是男性表演者,外表也不出眾,但靠幽默感和滑稽演出成為大受歡迎的「丑星」(在簡體字中,「丑」有「小丑」和「醜」的雙重意思),例如葛優、王寶強和黃渤。但愛情喜劇卻以俊男美女為主(雖然偶有「美女與野獸」的戲碼);這些年輕偶像大都不是以喜劇為事業主軸,而是偶像派明星。這也符合近年中國娛樂圈越來越多年輕貌美的「小鮮肉」和「小花」憑龐大 fans 流量而獲得影響力的潮流。

非常完美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和產業發展,人才、制度和技術越趨成熟,適應越來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近幾年的中國喜劇已不限於個別類型框框,亦在「接地氣」的本土化和增添跨文化元素兩種策略之間遊走、融合。限於篇幅,這些觀察將於另文討論。

十全九美
白百何在愛情喜劇/小妞電影類型中成為2010年代的電影紅星


[原載於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