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教廷白煙》(The Two Popes) :拯救世人,還是拯救天主教

究竟現任教宗方濟各算不算開明?他只是比前任開明,抑或這只是公關形象?.....拍攝仍然在生的名人傳記電影的危機是,當電影上映之後,戲中呈現的形象倘若與真人在現實中越走越遠,這些電影輕則落得尷尬,重則成為笑話。

這個標題看來有問題:它暗示了世人和天主教是二擇其一的對立項,但根據命題邏輯的定義,「還是」(or)是可以同時肯定前後兩個命題的。《教廷白煙》(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就是這樣的電影:兩位教宗的個性、作風及神學傾向看似南轅北轍,最後卻為了挽救天主教的信譽達成共識,成為互相守望的弟兄。

《教廷白煙》以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及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為主角,根據他們的公開言論,想像出他們的私人會面時的種種互動,從思想交鋒、彈琴跳舞到一起吃著 pizza 看世界盃。因為二人仍然在生,內容又涉及神父性侵這仍在暴風眼之中的醜聞,這齣戲難免引起各方爭議。一方面,電影的題材及風格讓觀眾感到電影是指向真實的:兩位演員具說服力的扮相、符合大眾印象的角色塑造,還有涉及現實及歷史重大事件的情節。以方濟各一段悔恨的回憶為例:當時他仍叫貝戈利奧,是阿根廷的一位樞機主教,本來打算向本篤十六世請辭,結果反被建議為適當的繼任人。貝戈利奧深感不配,因為他自問在阿根廷獨裁統治(1976–83)期間,身為當地耶穌會領導,以為可以透過跟統治者協商而換取生存空間,卻累兩位下屬被擄走刑求。這段回憶混合了真實的檔案片段及由演員演出的戲劇情節,但後者則使用了黑白畫面及舊菲林刮痕等手法,造成仿似當年實地拍攝的感覺。另一例子是劇組重建的梵帝崗西斯汀禮拜堂,仿製了牆壁及穹頂上的米開蘭基羅畫作,栩栩如生,結合其他實地拍攝的場景,都給予觀眾一種逼真感。

電影拍得寫實有問題嗎?寫實不正是傳統的電影美學追求嗎?然而,當電影在觀眾的意識裡指向真實,內容又涉及重大的社會及歷史現實之時,反而會令那些認真的觀眾不安。例如有關方濟各在阿根廷「骯髒戰爭」期間未盡責保護屬下神職人員之事,其實出自別人對他的指控,卻被教廷否認。另一方面,編導在兩位教宗之間,在角色塑造及戲份分配上都明顯更支持方濟各,鞏固他開明、親民、儉樸的改革派形象,而本篤十六世則看來是一個不苟言笑的老頑固,連「披頭四」名曲《Eleanor Rigby》都不懂的「離地」精英。愛爾蘭作家 John Waters 為此大感不滿,在基督教期刊《First Things》撰文挑出電影與事實不符之處,為前任教宗抱不平。他指出本篤十六世真人的謙遜與睿智,在演員安東尼鶴健士的演繹下消失不見。至於教內性侵醜聞,電影把上任教宗描寫成知情而包庇的人(雖然他為此告解認罪),現任則為急於撥亂反正的改革者;Waters 則反駁,本篤十六世在就任前後一直在調查及懲誡一些干犯性罪行的神職人員,包括墨西哥神父 Marcial M. Degollado,而方濟各在這方面並不比前任優勝。

從編導的角度而言,他們並非製作一齣紀實作品,而是「受真實事件啟發」的宗教輕喜劇,把性格迥異的兩個教宗描寫成一冷一熱的冤家,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加強兩者之間的對比。喜劇冤家最後都是大團圓的,所以保守的本篤十六世打破終身制傳統而辭任,支持改革派的貝戈利奧接任,彼此告解並行赦罪禮,又像後者一樣走進人群「被自拍」。所以像 Waters 那樣的批評,只著眼戲中兩位主角差異之處,卻忽略了最後二人為了重建教會在世人眼中的信心而契合的結論。戲中「應建橋樑,而非圍牆」之說,的確是方濟各曾經發表的言論,直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

問題是,在很多一直對天主教不滿的人們眼中,兩位教宗的確沒那麼不同,在處理神父性侵問題方面進展緩慢,未能洗去包庇嫌疑。有趣的是,有些教內保守派高層會綑綁性侵醜聞和同性戀議題,藉此攻擊對性議題方面態度比較開放的方濟各。其實本篤十六世在 2019 年也打破退休後的沉默,發文指教內性侵之害與西方性解放之風有關,與方濟各的路線形成張力。其實電影對天主教歷來的權力鬥爭和貪腐問題僅僅提及,卻無深究;大團圓的安排也掩蓋了教廷內政治分歧之嚴重性(教內保守勢力要求方濟各下台)。那麼《教廷白煙》真是寫實嗎?顯然不是;可以純粹當它天馬行空的想像嗎?亦不可能。


電影的模棱兩可態度亦見於其鏡頭運用。除了前段提及的歷史回憶片段,在兩位教宗的幾段對話中亦有一些仿新聞攝影的鏡頭,或許是怕靜態的宗教對話使觀眾納悶。有些鏡頭像「狗仔隊」躲在樹後窺視的角度,也有些突然變焦的手搖鏡,以及在同一場景、不同距離拍攝的鏡頭,往往以突如其來的剪接連上,都是閃爍不定,與普通的靜態「正反打」鏡頭或二人入鏡畫面交錯。然而這些對話的內容是連貫而需要沉思的,飄忽突兀的鏡頭轉變打亂了戲劇節奏的一致性,正與電影於寫實和虛構之間進退失據的窘態相應。

正如 Waters 所評,《教廷白煙》主要重複了主流媒體上對兩任教宗的既定印象,並不如劇情所暗示那般,探討了天主教核心更「真實」的一面。拍攝仍然在生的名人傳記電影的危機是,當電影上映之後,戲中呈現的形象倘若與真人在現實中越走越遠,這些電影輕則落得尷尬,重則成為笑話。洛比桑執導的《昂山素姬》上映時,昂山仍是民主女神,後來她作為緬甸執政者,卻因羅興亞人被種族迫害而光環盡褪,成為眾矢之的(到她再被政變推倒,世界的無點才落在緬甸民間的抗爭力量之上,而非個別人士的光環)。教宗方濟各就任之後,受歡迎程度亦因各種爭議而逐漸下滑;除了處理性侵問題不力的指控 [1]和教會內外右翼保守勢力的猛攻之外,還有他與中國政府的合作。2018 年,梵帝崗與中國政府簽訂臨時協議,承認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任命的主教,爾後中共政權對天主教神職人員和信徒的逼迫則持續,要教會把政權放在上帝之上。曾為「地下」天主教會閩東教區的郭希錦在上述協議後順服讓位予中國政府指定的新主教,結果卻被驅逐出教堂,流落街頭。貝戈利奧仍要跟獨裁政權妥協嗎?


[1] 2019 年 12 月 17 日,方濟各下令教內「宗座保密」(pontifical secret)條款以後都不可以在性侵指控中被用來當涉罪者的保護罩,妨礙執法人員調查。

(刪節版原載於《時代論壇》1690 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