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香港仔》:難解的原罪

大陸觀眾聲稱為了抵制杜汶澤而罷看《香港仔》,各地院商響應,致使票房欠佳。但這齣戲的題材是家庭倫理,屬文藝小品,本身就欠缺叫座力。然而,電影中滲透出的一種罪疚意識,大概只有香港人才能意會。

這種「罪」會一代傳一代,難以解救,猶如咒詛,化為纍纍心結。吳孟達所飾之父親,祖父輩三代作漁民,在他那代便上了岸。因捕魚屬殺生,他便改行作「喃嘸佬」求積福。但他見家人關係不好,便想到是罪孽太重,無法消解。那麼放棄祖業是好事嗎?他卻自況如擱淺之鯨,上了岸便注定死亡。那便是一個無法擺脫的困境。


人皆說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前是小漁港,「上岸」百多年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今天很多香港人被指控不愛國,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被新宗主國視為須除之而後快的不利因素。殖民前後的歷史是不是祖輩留下來的原罪?

但彭浩翔不像港鐵對宋朝古井那樣,無意深挖下去;歷史是危險的炸彈,處理時不夠小心會受傷。戲中眾位角色皆被過去的罪疚、迷茫和焦慮纏繞:古天樂擔心女兒是「遊艇女」,朋友卻引導他說那是小時候欺負女同學的報應;其姊楊千嬅則長期活在「不知何故父母憎恨我」的壓抑中,以致出現精神失常的徵兆。其實,會不會是人面對困境,才倒過來在過去尋找解釋?若那解釋只是一個心理代替品,難怪無法解窘。


電影的問題是,幾條故事線分配平均,但相互之間關係不大,以致情節鬆散。彭浩翔這次挑戰有人文情懷的題材,力有不逮,只能繼續耍小聰明拼湊各種「有趣」元素以維持可觀性。眾人的心結最後也沒有真正消解,罪疚無以被救贖,只能強調「呼」和「吸」之間的「忍」。古天樂飾經濟科補習天王,意味著「香港仔」再精明務實也只是為了活得沒那麼苦,卻不能奢談理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