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霸凌電影 1:《共犯》:在自己地方的異鄉人

為甚麼有關校園欺凌的電影這麼喜歡以女學生遭遇不測開場?

台灣導演張榮吉這次想玩殘酷青春,猩紅撞草綠,不太成功,不及前作《逆光飛翔》中勵志兼求務實的試驗。這類題材在日本影視作品中有所涉獵的不少,岩井俊二的《青春電幻物語》珠玉在前,《共犯》難有突破。

創作者著力批判台灣的媒體和網路生態,特別針對著「鄉民」們熱衷八卦,不顧當事人感受,不理事情真偽,只顧集體「爽」一回的現狀用力批判。戲名語帶雙關,不單指三個男主角自以為施行正義,事實上是滿足一己慾望,也指控網民以道德的辭令不負責任地污衊別人。結構上,三個男生跟網民們類同,都是自以為義、沒有深思熟慮;後來男生們下場淒慘,不知編劇是否有暗示參與網路欺凌者終也難逃「報應」?與其說學校是年輕一代學習知識與德行的地方,不如說是模仿成年世界的偽善和殘忍之空間。


《共犯》的確嘗試探討當代台灣的社會問題──父母只顧工作不理子女;學生欺凌從課室、街頭走到網路上;通訊科技和媒體技術愈發達,人與人之間卻愈是疏離……從《青春電幻物語》,中國大陸的《搜索》以及美國的《斷了線》(Disconnect),可以說那些問題是跨地區出現的普遍現象,所以《共犯》也很難說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在相關問題上之描寫也不算特別深入或創新。

導演選擇了後山荒蕪之處為一主要場景,看來青葱翠綠,原來也要沾上殘酷,讓暴力和意外發生於此地。視覺上,他刻意讓陽光普照下的青山綠水跟黑色的命運和紅色的暴力撞擊,試圖反襯出荒謬感。但這意象在戲裡重重複複,漸見累贅拖沓,跟戲中有關卡謬《異鄉人》的指涉一樣停留於表面,為一缺憾。

[原載於am730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