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雖遠必誅的《Taken》:為甚麼美國的極右霸道這麼受歡迎?

這戲上映的時候,正是奧巴馬即將上台之時,片中極右的大美國主義卻預示著奧巴馬卸任之後勢必向右反彈。

1. What has been taken? 不是Bryan(Liam Neeson飾)疼愛的女兒,是共和黨的江山! 電影拍攝於小布殊執政最後的日子,後來奧巴馬上台了,荷里活電影描寫中東都change去質疑小布殊的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策略等等。這齣戲就是右派的臨別贈言 — — 你以為我就此收山?我有實力,只是不使出來;一旦逼我出手,必定大幹一場!於是,越洋拯救被Human Trafficker 擄走的女身,成了大開殺戒,在別國制造混亂的「理由」。

2. 911後美國的反恐政策風聲鶴唳,但Liam Neeson告訴你,這份警覺,並非無中生有,而是世界真的危機四伏,虧你還天真得跟着那反戰的Bono去歐洲巡遊,宣揚和平?!編劇的真不客氣,把法國人寫得無能至此,應付不了國內的罪犯集團,更不能制止一個退休的美國特工。更離譜的是,為了使主角對那些法國「朋友」 — — 即那成了幕後高層的前特工的Jean — — 撚化利用看來比較合理,就把他跟同僚們說成腐敗不堪,與犯罪集團勾結,勞煩你這世界警察出手。但這能掩飾傷害無辜的殘暴嗎?他為了逼脅Jean合作,不惜槍傷其妻,更威嚇着說要殺死她,莫非這就是所謂collateral damage?真的是Jean惹毛了Bryan嗎?其實是他最初主動聯絡Jean的,還說「我當你係朋友」,根本是搵笨。

美國攻打伊拉克時遭到法國反對,這電影對法國人的詆譭就是報復。


3. Bryan那十七歲的女兒被賣來賣去,因為她是處女,能拿去讓好色的有錢人進行地下競投,初夜值五十萬美元!真想不到,在美國這自由國度,性解放這麼多年,這樣的美少女在十七歲時仍是處女?美國不是鐵板一塊,有「貞潔運動」,高舉基督教旗幟的右派仍相信貞潔的價值。因此Bryan這父親為了女兒而越洋大開殺戒,殺得份外眼紅。女兒被taken,但更不能承受的是她的virginity被taken。這是所謂「戀女情結」嗎?可堪玩味的是,最後親手按鈕以五十萬成交投得女兒初夜的,正是Bryan自己。

已改嫁的前妻已不能對他說"I love you"了,只有女兒還可以。

( 不知 Trump 看這齣戲是否因此特別投入呢?)

Bryan看來很強,其實內裡很脆弱。他為了國家而失去了家庭,妻子帶着女兒改嫁富商,心深不忿,卻又無能為力。工作彷彿和家庭必然起衝突,所以追悔不已的Byran為了親近女兒不惜提早退役。然後整齣戲是他這種「後中年」的幻想,藉着一宗危及女兒的罪行,嘗試讓工作與親情之間的矛盾得以調解,也就是基督教右派把暴力與愛結合,包裝成「公義」的玩意。其實這只是唯恐天下不亂,還要走到別人的地方亂搞,還以為這就反映出自己寶刀還老,仍然有價值、有貢獻。

然而再多的殺戳也掩飾不了更年期的心煩、多疑和失落。女兒快將成年,就像那時美國的管治權即將讓與民主黨,想像更多的敵人也無補於事。他們的Lost並非源於寶貴的東西被誰人taken了;但他們仍要自欺欺人,以為只能那樣才能重振雄風。

4. 以戲論戲,節奏明快緊湊,沒有冷場;Liam Neeson冷酷有型;但劇情犯駁得離譜,在外國造成混亂,多人死傷,就這樣乘飛機回美國?阿叔你已不是美國特工了,你自己都懂說這事很"personal",也不會有美國政府撐腰,卻完全沒有交待如何能全身而退。另外開頭「只有96小時」的限制的確營造了緊張的氣氛,但後來獨闖龍潭全身而退,鼻血都無一滴,就沒有再提及時限的問題,純粹動作,浪費了一個很好的戲劇元素。

5. 若給我改編重拍,就會向朴贊郁的《原罪犯》偷師,或乾脆兩個劇本加起來,寫Byran以為自己去尋仇,其實反而踏進陷阱,以前當特工時橫行霸道,四處積怨。被仇家用槍指着頭時,還可以說以前幫CIA打工,"Nothing personal",但人家老少當初被你collateral damage的就很personal了!至於最終極的報復,就是對女兒的慾望……還是直接看《原罪犯》好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