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有時發問,不是為了答案

為甚麼有些人會把心中最大的煩惱向陌生人傾訴?為甚麼他們認為一家雜貨店的老闆能解答他們的人生難題?

解憂雜貨店的問答交流之所以能成就,關鍵不在於答題者是否收到白紙一張都認真回應,而是諮詢者收到回應後的態度。


那怕是被誤解,那怕對方的回應與自己對著幹,那怕對方所講的令人摸不著頭腦 — — 仍願意真誠地說下去,即使其心態已經不再是「請教」,而是「反駁」與「說服」。

一個人面對兩難局面之時,去諮詢別人意見,其實自己心裡大概已有答案,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發出「應該陪伴病重的愛人走最後一程,還是為奧運選手資格去努力」和「應該繼承祖傳的魚檔,還是堅持在音樂路上尋求知音」等問題的人,若果得到的直接回應是最保守的「面對現實吧!」,那麼他們其實是不需要向這奇特的雜貨店作出請教的。

為甚麼他們不向身邊信任的人諮詢?諮詢者對雜貨店的期望大概是富有智慧和人生經驗,而且因為距離而有旁觀者清的效果。當發信人收到的回應是令人不滿意的陳腐答覆,感到被誤會,便會再三澄清。其實,若果發信人身陷疑惑的癥結正是對自我了解不足,又怎能期望雜貨店鐵閘後的人有更完備的知識和指示?

向陌生人問心事的人,大概是身邊的人都已經無法給予指引了吧 — — 或正是熟悉自己的人造成了煩惱。若果一件事情是自己和親友都不支持的話,根本不會令人憂慮煩惱 —— 答案很明顯就是No。

當處境令人感到兩難,正好反映出一個人心中最熱切關注之事為何,所以他才會在再次被誤解和質疑之後,繼續與對方談下去。而雜貨店的解憂者,則仍然耐心傾聽及回應。解憂的關鍵不在於其中一方認同了另一方,而是雙方在意見不同時仍然耐心地對談。

其實給解憂雜貨店寫信的人都是孤單的心靈,而雜貨店的回應亦萬變不離其宗:「你不孤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