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有關感官與愛的電影(五):《吞噬》圖釘在喉

(劇透) 原來喜愛嚼食冰塊或不斷喝凍飲有可能是異食症的其中一種,被專家稱為 Pagophagia。異食症簡單來說就是指持續地攝食沒有營養或不是食物的東西。《吞噬》(吞上癮/吞咽/Swallow)以異食症(Pica)為題材,被包裝成驚慄片,其實是有關女性尋求自主的心理電影。

把東西放進口中所啟動的感官,在這齣戲裡最主要的不是味覺,而是觸覺----包括冰冷感、硬度,還有痛楚。明明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為甚麼要這樣做?

異食症的成因不定,有時可能源於缺乏鐵質等礦物質,有時則與強迫症等精神病相關;患者多為婦孺,尤其是孕婦。在《吞噬》裡,女主角杏特正是在懷孕之後出現病徵,從冰塊開始,吃下波子、陶瓷、紙張和泥土,但吞了最多的是金屬製品。杏特的家姑最初以為問題出自缺乏鐵質,其實卻與杏特感到不由自主的心理壓力有關。

長期壓抑的她,其實從來都骨鲠在喉。


杏特需要的解放是甚麼?吞吃異物與緩解精神壓力有甚麼關係?導演又如何利用緊張驚慄的類型格局去講一個尋求心靈釋放的故事?故事的開始可說是接駁了很多愛情故事的甜蜜結局:出身寒微但漂亮和順的杏特與「王子」理察相愛成親,嫁入豪門做個「幸福少奶奶」,更懷有身孕「我真係恭喜你呀!」但杏特不快樂。理察是大企業承繼人,日理萬機,少理老婆;老爺只為第三代承繼人即將誕生感到高興。他們都無心聽杏特說話,後者雖有存在感,卻只是像個漂亮的玩偶。杏特沒有朋友,整天在家煮飯、打掃、打機;家裡一塵不染,窗明几淨,卻像個大囚牢。導演用廣闊的鏡頭拍攝杏特在豪宅中獨處,突顯她的孤單;當理察在家時,則以深焦鏡頭,加上傢俱或裝修陳設隔開二人的構圖,強調兩者的疏離。

杏特的異食症背後有複雜的心理因素: 一方面,她感到人生完全被控制,只有吞吃異物才有自控感;另一方面,因為懷孕令她更加失去了自我控制感,她潛意識裡想藉著吞下一些事物來傷害胎兒 — 而不是補充營養 — 這一點在結局中得到印證。她的症狀在懷孕後才出現,逐步升級,直至造成令自己有生命危險的自殘狀況。杏特性情壓抑、溫馴,大概這也是理察喜歡她的原因。

電影中緊張驚慄的部份,主要在杏特吞吃尖銳物品的情節,篇幅不多,但她吃的事物的尖銳度及尺寸真的越來越過份。到下半部份的主線變了「解脫」,心理驚慄的調子也消散了,劇本上的瑕疵也顯露出來。若然杏特的異常行為跟她的個性及成長背景有關,這方面在劇本裡描寫得不算詳盡,例如只是表達她極度孤單,但沒有解釋她為何完全沒有朋友,以及她與母親及妹妹因何關係極度疏離(從無露面,彷彿斷絕關係),使角色塑造顯得相對片面。有些情節也欠說服力,例如理察把杏特的異食症透露予一眾同事,以及她如何輕易地找到從沒接觸過的生父現址,都似是為了「劇情發展需要」而服務。

劇情發展就是要把杏特不由自控的狀況回溯至她的身世:她出生源於母親被強姦,後者因為宗教原因而堅持生下來。最後杏特找到生父追究,體驗一下「我話事」的狀態,又問及對方當年犯罪的心態,都圍繞著控制/被控制的主題來寫。這一段戲以特寫鏡頭突出女演員 Haley Bennett 的演技,表現杏特帶著怨恨又求接納、變得兇悍又流露軟弱的複雜情緒。

電影在文化政治方面的批判立場明顯,例如在墮胎一事上,杏特與她母親對比起來,便強調女性自主選擇(Pro-choice)優於「生命優先」(Pro-life),暗指其母親當年只是因宗教理由而強行把她生下來,卻帶著羞恥感而對杏特心有芥蒂,待後者出嫁便不相往來 — 但這些都只是我從僅有兩段有關其母親的情節推導出來。其實編劇就此可以描寫多一點,可以補充杏特的母親是否在兩方面遭受不由自控的困境:一是性侵者的暴力,二是不容許她因姦成孕而墮胎的教會力量。若然如此,杏特口中原生家庭的愛因此便顯得虛偽;比較之下,杏特的強姦犯生父的最後懺悔便比宗教人士更真誠。對理察父子的負面描寫,就暗藏對「白人男性資本家」的批判;相對而言,那個被聘任為「護士」的敘利亞難民大叔則是少數關心及幫助杏特的人。

此片香港譯名《吞上癮》令人聯想起二十年前的《迷上癮》(夢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同樣以不能自拔的成癮/強迫性症狀為主題,亦探討了相關的家庭及社會因素。這齣戲已成為同類主題的當代經典,導演以多變的電影語言表達角色如何陷入精神深淵,四個濫藥的主角互相扣連的經歷亦組成一個豐富的劇本結構,從而發展出對社會的批判(例如醫療體系、電視媒體及黑幫操控的對照)亦深刻有力。比較起來,《吞噬》集中在女主角一人單線發展,但連她個人歷史的描寫亦省略處理,效果便顯得單薄,其社會批判也只限於點題的程度。

 [原載於《時代論壇》1719 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