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張經緯《墨綠嫣紅》:痛苦,或虛無

這是一齣禁毒基金資助拍攝的短片,卻沒有政府宣傳片那樣生硬的口號,或教育電視那種教化的語調,只是嘗試呈現吸毒的年輕人那種生存狀態。導演張經緯在電影開拍之前,透過外展社工接觸到很多年輕的吸毒者,了解他們的經歷和想法,從中擷取題材改編成劇情短片。他以故事取代信息,因為灌輸再多的信息也沒用,那些被他訪談的吸毒少年十分了解吸毒的害處,也懂得叫人不要吸毒,只是他們無力戒斷惡習。這齣短片就把這種痛苦掙扎的感覺聚焦在一個少女身上,叫觀眾看得揪心。


女主角小嫣早上買了K仔當早餐吃掉,就搖搖晃晃地回學校考試,但她那時已神智不清,對老師的問題也無力回應。學校想她退學,但聯絡不到她的母親。母親不知走到哪兒,父親也彷彿不存在,家裡只有外婆照顧着外孫們。小嫣懷了不知是誰的孩子,決定服藥打掉,反正她害怕生出來的孩子會像傳言一般,因母親吸毒而變得全身墨綠。跟朋友胡扯一番之後,小嫣回家,肚開始痛,劇痛,痛不能眠,直至第二天早上肚裡的胚胎死在馬桶之中,她只懂問外婆那胎是不是綠色的。

表面看來,墮胎的篇幅之多,似乎使吸毒的主題有所偏離。但這種手法也把重點從「吸毒」這議題轉移到「吸毒者」作為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之上。電影側寫出青少年吸毒者的社會背景,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青少年大概會同時面對失學、吸毒和性濫交等問題。小嫣是同時背負着這些重擔的一個少女,「墨綠色胎兒」的象徵把吸毒和墮胎交纏在一起。這傳言是來自真實的年輕吸毒社群當中,而非導演憑空杜贊。因為墮胎是一個很暴力的過程,所以胎兒身上或會呈現瘀綠色,但吸毒母親把這現象跟毒品相連,懷疑自己吸毒致使胎兒中毒,墨綠色就意味着自殘和內疚,一種精神折磨的殘餘。

電影的調子基本上是平實的,但導演在美術上別具匠心,以綠色為主調,選擇拍攝的場景皆為綠色,例如公廁的門,屋邨的牆和公共設施的顏色;甚至細節如外婆的衣服、表妹玩耍的汽球、背景的罐頭包裝也是綠色的。若綠色是自責與內心磨難的象徵,主角被此包圍,可說是她精神世界的外顯,就像只有慘綠乾草的荒野。

不少人以影像表達吸毒者的狀態時,不乏以主觀鏡頭描繪一個扭曲的世界,或虛實混淆的幻覺景象。《墨》卻以外部化手法描寫吸毒者的狀態,而其經歷與身處的環境關係密不可分。電影裡成年人的蹤影幾不可見,只有販毒者、教師和外婆和背景裡的大樓看更。父母的缺席是小嫣學壞的原因之一,但片中卻沒有大力批評。在基層社區,雖然確有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但有更多長時間工作、低收入的雙職父母(更不用說單親家庭),只能把子女交託給老一輩照顧,方能養家餬口。片裡沒有解釋是哪一種狀況。

除了成年人,吸毒者也是處於一個「不在」的狀態。當生活沒有盼望、沒有意義之時,吸毒後的迷茫狀態最少能讓他們逃離痛苦的現實 — — 即使藥力過後更加痛苦,從此越陷越深。小嫣的眼神和腳步大部分時間都是輕飄飄的,但痛苦的時候卻是實在的。導演以特寫鏡頭強調這種痛苦的存在,例如當老師問小嫣是否還想上學時,她用指甲刮着粗糙的牆壁,顯示其掙扎;她肚痛難當之時,也指甲也掐入斑駁的門框。她在馬桶上一下一下的搥打牆壁叫嚷着,在客廳地上熟睡的表妹們也被驚醒了。這裡導演從一貫的平實畫面轉為充滿迫力的交叉剪接,營造出一個與主角吸毒時截然不同的狀態。他們要麼只能痛苦地存在,要麼只能虛無地不存在。

(原載於《時代論壇》#1219,2011年1月9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