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用戶
已註銷用戶

.

《幻愛》:因為愛,所以不介意

(劇透) 若一個理想的、可愛的人被想像為一個完滿的圓圈,那些不可愛的地方便是圓圈上的缺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樣完滿的圈就如欣欣一樣是幻像,但社會往往要求人成為這樣完美自足的個體。至於甚麼是缺口,也是在社會的位置之下被指定的。當二人彼此相愛,那些其實不是缺口,而是接口,是讓他們成為一體、互相豐富的條件。

她說自己Cheap,他以頭撞牆,他們都在自貶自損,認為自己不「可愛」(不值得被愛)。但這不代表她以往的性習慣以及他的精神病歷本身使他們不可愛。電影想說的是,若能彼此相愛,其實這些都不重要。

葉嵐這樣對自己,源於母親把她的不可愛與性羞辱掛勾,而這都是在既定的社會偏見中。不是她曾跟和很多男人上床所以cheap,是因為母親一早使她認為自己cheap,而選了「與很多人上床」這種社會認定的方式去確認自己「不可愛/可恥」。所以她無法成為一個自豪的、享受自由性愛關係、身體自主的人,因為她的是意圖是「可恥」。若母親和社會把她的不可愛和吃咖喱魚蛋掛勾,或許葉嵐會不斷吃咖哩魚蛋,令自己成為一個「可恥的吃魚蛋者」。這很無厘頭,但把「不可愛/可恥」與她的身體這樣掛勾其實就是無厘頭的。

推薦閱讀另一篇:《幻愛》甚麼是真愛?

對阿樂來說亦一樣,社會視精神病患者為不「可愛」,他也陷進了這個無厘頭的掛勾之中,看自己不可愛。

「你介唔介意?我唔介意…」這一句,透露只要大家都不在乎,女主角在身體及男主角在精神上的「污點」便無關重要,甚至不存在。但因為人活在社會中,他們處於社會既有的價值體系中佔有那個位置,便受制於這樣的評價:「因為你在身體/精神上是這樣,所以你不值得被愛/可恥。」因為社會介意,所以人也介意,是「介意」決定甚麼是「污點」。

社會令人以為,因為人在身體/精神上有某些特質,才令一個人值得被愛。電影不是要表達:因為他們都有污點,所以木門對木門,天生一對;而是讓兩人有所共鳴,並發現沒有所謂「污點」,只有介不介意。

愛不是結果,並非由某些「值得愛」的因素決定。愛才是因;因為愛,所以沒有所謂「污點」。只要葉嵐和阿樂互相信任、彼此相愛,就可以擺脫社會一直附加在他們身上的「介意」。

若一個理想的、可愛的人被想像為一個完滿的圓圈,那些不可愛的地方便是圓圈上的缺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樣完滿的圈就如欣欣一樣是幻像,但社會往往要求人成為這樣完美自足的個體。至於甚麼是缺口,也是在社會的位置之下被指定的。當二人彼此相愛,那些其實不是缺口,而是接口,是讓他們成為一體、互相豐富的條件。

「污點」和愛都沒有實質,但愛可以令人發現那些「污點」是虛假的、全無意義的。

只是葉嵐一時仍在全心擁抱愛情與專業之間拉扯著,她與阿樂之間脆弱的紐帶破裂了。分離之後,社會的「介意」重新主導了他們,使接口變回缺口,他們再次自貶自損,甚至想傷害對方。因為太痛。

電影否定這些因應社會所介意(所以自己也介意),令人以為會導致「不可愛」的「污點」,嘗試以彼此相愛來消解這些本身無厘頭又使人自貶自損的因素。

然而最後「開放式」結局的處理,顯露了劇本不足之處。編劇到最後想不到怎樣細緻地編寫,在男女主角面對的情景中,愛最終如何能勝過社會的「介意」,結果要麼是面對現實而挫敗,要麼睡一覺便直接跳到大團圓結局 — — 大概只是滿足觀眾浪漫心理的一廂情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