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686

台灣資深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友善書業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閱讀的島》前總編輯,著有《看電影的人》、《異色的雜念》二本影評集,前者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Josh Boone 2014導演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Josh Boone 2014導演,

怕過太久再寫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先記下一些點:

一,不知是原著作者或本片導演提示我們從數學看人生:「某些無限比另一些無限還要大。」比如0到100之間可以有無限多個數字,0到1之間也是,但前者的無限就是比後者大。

二,分別只有十七、八歲的男女主角奧古斯都與海瑟是在癌末患者的團體療癒會上認識的,當時主持人要奧古斯都與大家分享他最恐懼的事,他說是「被遺忘」,結果立即被海瑟吐嘈:「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死,總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活著,那就不會再有人知道曾經有人存在過、做過什麽事,再怎樣有名的人事物從亞里斯多德到埃及豔后都會變成nothing」(大意);之後兩人幾乎所有言行經歷都是在進行這類關於「存在與虛無」、「進取與犬儒」乃至於「愛與死」的辯證。

三,所以《一千次晚安》(我每次都打成「一千次晚餐」,大概也要錯一千次!)裡的茱莉葉畢諾許在此片裡就會成為被批判的對象:你汲汲於讓世人看見你鏡頭下的真實與殘酷,卻沒有看見自己周遭的真實與殘酷。我是在這個脈絡下針對《一千次晚安》提出質疑,當然導演並無意處理這個問題,但兩片連看下來就會看見後者的問題大條。

四,《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裡那位寫出讓海瑟列為此生最愛的小說《莊嚴的痛苦》一書的作者彼得萬豪頓正是《一千次晚安》中畢諾許的反面,只不過畢諾許太讓人同情而彼得萬豪頓則是遠遁荷蘭(棄絕家庭)遺世獨居,變得太殘酷而令人厭惡,他也自以為看盡生命中的真實而直接對海瑟說:你們這些癌末患者也不過就是生命中失敗的「突變(Mutant)」罷了!此處的關鍵字「突變」恰好連結回《一千次晚安》中畢諾許的丈夫乃是研究核子輻射對海洋生物「突變」的影響,而他當然也不會認知到自己是否是生命進化中成功或失敗的突變,如果畢諾許像萬豪頓一樣回她丈夫,那或許就會有些刺激及反饋了;飾演彼得萬豪頓的是威廉達佛,這個選角太有深意了,容後再敘。

五,奧古斯都與海瑟有機會去到荷蘭見到自己最心儀的作者,結果卻發現作者本人完全超乎他們的想像,這種真實與想像的碰撞使他們更深刻地體認到自己所剩不多的短暫人生,之後萬豪頓的美麗女秘書為了表達歉意,帶他們去參觀《安妮日記》裡女主角安妮一家人躲過二戰時納粹迫害的房子,這個寓意連回到第一點就更明顯了,即使在那麽卑微的存在狀態,安妮藏身在櫥櫃中還能寫下那樣的日記,甚至得到後世偌大的肯定,這對剛從萬豪頓那邊得到徹底貶損(「你在人類進化中只是個失敗的突變」)的海瑟而言,作用不言可喻。(萬豪頓秘書後來問說:「還要去看梵谷故居嗎?」當然是不用啦!)

六,原本只是從《一千次晚安》看回到《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但現在中間生出羅賓威廉斯自殺的事件,使我回想起《奇幻城市》(The Fiher King),又從當年我的日記中發現那段時間剛好也看了伍迪艾倫的《罪與愆》(Crimes and Misdemeanors),這幾部片子所談到的人生哲學都有可以相互辯證對照之處;但更加剛好(造句練習:總有一些剛好比別的剛好來得更加剛好)的是:前不久又和隱匿一起重看了《罪與愆》,儘管某些電影手法已經不再像當初第一次看時覺得那麼激盪,但對於片末那位猶太老哲學家自殺前錄下的一段話(抄錄於我的日記中,數年後我寫《喜劇也必須超越》時也拿來引用,但我從未看過別人引用相同片段),仍然深刻銘記在心,私以為可以拿來做為《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最佳註腳:「事件的發生,總是如此的不可預料,如此地不公平,人類在誕生時,似乎就要與幸福絕緣,只有我們,以我們愛的能力才能給這冷酷的宇宙帶來意義。然而,大部分的人類似乎都擁有那不斷嘗試的能力,甚至能從平凡的事情當中獲得喜悅,比方說,他們的家庭、工作,以及從未來的子孫能夠更了解他們的希望中獲得快樂。」

七,《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裡飾演海瑟母親的是蘿拉鄧,由此回應第四點威廉達佛的選角問題:上一部有蘿拉鄧和威廉達佛這兩位參與演出的電影是哪一部?是大衛林區的《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如果這片裡奧古斯都或海瑟的爸爸是尼可拉斯凱吉來演就更妙啦!凱吉還可以穿著他那超酷的蛇皮外套!這七點裡談到的所有片子加起來可以寫一篇美國電影中的家庭演進史了,但我已經寫不動了,只能期許年輕影迷來做這種事。

八,海瑟去見萬豪頓之前特別穿了一件《這不是一根煙斗》的T-Shirt,熟悉這個關於瑪格莉特(Magritte)畫作的哏的觀眾應該明白這個隱喻,不熟悉的觀眾可以參考傅柯的一本簡體書,書名好像是《什麼是作者?》(Quest-ce qu’un auteur?),有河之前進過這本簡體書,可惜已售罄。

※2014年8月17日寫於臉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