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窮理
孫窮理

台灣獨立媒體《焦點事件》編輯、記者,長期做著媒體的實驗。

《不一樣的新聞》焦點事件的「條目」

談一談《焦點事件》 的「條目」。

因為這篇報導:

2018/8/20〈說好的「多數決」呢? 黎明幼兒園案 衝擊自辦市地重劃

增修了在2016/10/31首次完成編輯的〈自辦市地重劃是什麼?有什麼問題?〉這個條目。主要是加入的,是針對2017/7/27,因應〈釋字739號〉的修法(草案對照表)後,「自辦市地重劃」在程序上的大改變。

簡單理解就是原本以「多數決」為原則,由地主來主導的這個制度,因為法律上的漏洞,造成「重劃會」,甚至是成立前的「籌備會」,以黑箱的方式,造成少數決定的結果。大法官的解釋,要把「多數決」導回正軌,不過並不挑戰「多數決」本身對於少數地主,甚至根本沒有任何決定權的無地居民的侵害。

「條目」是《焦點事件》創站(2015/1/1)之後,補充事件脈絡的一種內容類型,在報導裡,會在適當的地方插入,像這個樣子:

目前在設計上,點擊「右欄」的連結,把內容開啟在跳出的網頁內視窗,讓讀者可以不中斷本文的閱讀:

這種內容類型,與《維基百科》的「條目」有相同之處。不過,不一樣的地方是《焦點事件》 「條目」的編寫,是基於編採的需求,帶有明確問題意識的,只要在《維基百科》裡搜尋「市地重劃」 關鍵字內容,就可以看到,大概就是把現有的各地「重劃區」列出來,沒有人作制度上的介紹。

《維基百科》分散式的編輯架構,曾經被賦與很高的期待,不過先不論這幾年來各種錯誤、矛盾,與過時的資訊,已經難以即時修正,我覺得它根本的問題,在於各種意識型態的衝突,以及缺乏一致的問題意識,使得資訊的內容,往往顯得破碎。雖然仍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不過,目前我已經儘量避免直接引用上面的內容,而是將它當作再找更多資訊的工具了。

「條目」作為一個事件的基礎說明,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條目在完成一段時間之後,在搜尋引擎,可能由於站外信任連結的增加,使得權重增加,可以取得更好的排名,譬如,現在在Google搜尋「自辦市地重劃」這個關鍵字,〈自辦市地重劃是什麼?有什麼問題?〉這一篇, 是排在第一位的:

它的瀏覽量,也與新聞報導不同,是長期穩定的(以下為Google Anylitics週瀏覽量曲線,這個條目每週都維持在百個點擊以上):

當然,我會說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就以這個條目為例,我們因為處理黎明幼兒園訴訟新聞的需要,才做了更新,距離2017/7/27的修法,已經超過一年之久,這表示對於既有條目的狀態,需要有定期管理的工作方法,畢竟,「條目」與具時態性的報導是不一樣的。

🌐〈自辦市地重劃是什麼?有什麼問題?

🌐2018/8/20〈說好的「多數決」呢? 黎明幼兒園案 衝擊自辦市地重劃

🌐〈「黎明幼兒園vs.自辦市地重劃」大事記

還要在此強調,敘事的「基礎建設」工作吃力不討好,需要人力與資源投入,《焦點事件》的財務狀況吃緊(7月份財報),很需要大家捐款支持:

月定額捐款

單筆捐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