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leukin互相看
Interleukin互相看

分享自己閱讀後的筆記與啟發,並期許自己像介白素(白血球之間用來互相傳遞訊息的分子)一樣,充當書本與讀者之間的橋樑。 歡迎大家指出文章中的謬誤,以及說出自己的看法。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今年年初離世的不只有「小飛俠」Kobe Bryant(1978~2020),還有一位提出「破壞式創新」、影響整個矽谷創新環境的重量級人物,他就是被稱為管理大師的Clayton Christensen(1952~2020)

Clayton Christensen同時也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他看到許多哈佛商學院的學生為了工作犧牲家庭生活、為了高薪而接受不喜歡的工作、或甚至做出有違道德的事,這些原本前程似錦的優秀學生,為何沒有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的人生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

因此Christensen將企業管理理論套用在人生規劃上,藉由「人生三問」來審視人生: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及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並出版了這本曠世巨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Clayton Christensen:我真誠地希望本書能讓你勇於面對人生的驚濤駭浪,不要隨波逐流,以免漸漸遠離原則和理想,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

發現生涯之樂

高薪就一定可以換來快樂、換來滿滿的衝勁?

那怎麼還會有人願意待在非營利機構或慈善組織服務?

看來用誘因理論(agency theory,又稱代理理論,認為高薪可以激勵員工)難以解釋,該試試動機理論(motivation theory)了~

動機理論又稱雙因素理論(two-factor theory),它把所有因素分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和動機因素(motivation factor)兩類,其中會讓我們覺得不滿意、覺得不健康的因素,像是地位、薪水、工作環境、公司政策、工作穩定性等都歸類在保健因素,而挑戰性、成就感、得到認可等會讓我們發自內心想要去做的因素都歸類在動機因素。

在工作上,需要取得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的平衡。
因為即使不斷改善工作的保健因素,我們也不會立刻變得熱愛這份工作,頂多只是不討厭而已。

圓滿的人際關係

在企業界很常見到,個人誘因與公司長遠的目標發生衝突;而若把場景換到自己身上,則常常發生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發生衝突的窘境。

例如:你想花時間用心維護家人與好友間的關係,或是每天固定花個一小時來運動,但卻常常不知不覺地將心力投注在明天趕著要交的作業、上司交代的任務、準備幾天後的會議等等,讓這些短期來說並不急迫的長遠目標,被一再地推遲。等你驀然回首,才驚覺自己毫無成長,而熟人早已成了陌生人。

所以你要做的是「有意識地」管理與調配個人資源,不要讓本能來做分配,才不會不知不覺地把資源分配在短期就可以看到成就,但長遠來說卻毫無幫助的事情上。

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 Carl Jung

實際上要怎麼執行,建議你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一篇介紹《原子習慣》的讀書筆記,運用書中的技巧,讓自己破除壞習慣、養成好習慣。

親子教育

為了孩子著想,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最好、最多的資源?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資源,我要聘請各個領域的老師、專家來教導孩子?

然而,這麼做不只剝奪了孩子的能力,讓他們失去了發現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只是一昧地接收外界的東西;而到底能不能吸收進這些東西是個疑問,更糟糕的是孩子可能會產生抗拒。

此外,如同希臘神話中的席瑟斯之船(ship of Theseus),如果你的孩子學習到的任何事情,甚至是人生價值觀,都是從別人那裡學到的,那麼你的孩子到底是誰的孩子?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並非他們為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他們沒為孩子做的。—Clayton Christensen

遠離監獄

通往地獄的路是平坦的 — 這條路沒什麼坡度、路面軟軟的、沒有急轉彎、沒有里程指標,也沒有路標。只要你踏上這條路,保證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 C. S. Lewis

「我知道原則是這樣, 大多數人都不該破壞這樣的原則,但這次因為情況特殊,情有可原,就破例一次吧」

這句話是否耳熟能詳?你是否常常對自己這麼說?

這麼說似乎沒錯,但這種想法就像一個黑洞,會把你吸進去,讓你看不到最後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就這麼一次,你已無法回頭。

想想那些為了圓一個小謊而不得不說一堆謊話,最後東窗事發的窘境吧~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

如果你不越界,個人道德界線的力量將非常強大。要是你用好理由說服自己,那就成了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好好想想你要堅守什麼樣的原則,當你意識到第一步就有問題、有違原則時,那就不要猶豫,請立刻回頭、決不妥協。

總結

為了變成自己理想畫像中的人,每一個人的過程都不同,然而,不管如何,你應該要能回答這樣的問題:我真的想要成為那樣的人嗎?

評估自我的好方法是把自己看成一家公司,以資源(你能利用的東西)、流程(你要怎麼做)和優先順序(你這麼做的理由)來檢視,藉此了解哪些是你做的到的,哪些則超乎你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做什麼,自己才有動機去發展自己的流程。
我真正喜歡什麼?

最後,送給大家Christensen在2017年於西部州長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的一段話:

「我所謂的人類視野的狹小,是覺得自己必須比別人更優越,才會成功。但我認為,看待人類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或許我在某個階段確實比別人更厲害,但關鍵在於,我要能夠看出別人也想成長,也想變得更好。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角度,會讓我們把看待人類的視野擴大。我們必須把成功看成是一種動態、而非靜態的過程,即使我不能做到某件事,那也不意味著我的一生都會變得平庸。相反地,這只是給了我學習進步的機會。

比別人優越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超越從前的自己。—Ernest Hemingway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