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leukin互相看
Interleukin互相看

分享自己閱讀後的筆記與啟發,並期許自己像介白素(白血球之間用來互相傳遞訊息的分子)一樣,充當書本與讀者之間的橋樑。 歡迎大家指出文章中的謬誤,以及說出自己的看法。

金融狂熱

金融天才只存在於崩盤之前。—John K. Galbraith

雖然這兩年疫情肆虐,但台股情勢之好,令人詫異。雖然這稱不上是大型金融投機事件,但卻讓我想起了橡樹資本創辦人霍華·馬克斯(Howard S. Marks,1946~今)推薦的一本書-《金融狂熱簡史》。

《金融狂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

雖然《金融狂熱簡史》一書僅有一百多頁的篇幅,但作者約翰·高伯瑞(John Galbraith,1908~2006)簡單俐落地回顧三百多年來重大的金融投機事件,從近代歐洲三大泡沫事件到1987年黑色星期一,並剖析每一個事件的前因後果與背後共通的社會心理因素,以及深刻地描繪那些既得投資利益者如何詆毀、汙衊那些提出質疑或異議的人。

不僅如此,高伯瑞還強烈批判「金融創新」與「金融天才」。

他認為金融操作並不適合創新,那些所謂的創新都只是在原有的設計基礎上稍加變化,像是高收益債(High-yield bonds;現稱垃圾債券)等;而創造出這些新金融商品、被人們捧上天的「金融天才」,也只存在於崩盤之前罷了。這世上根本就沒有金融天才!

這麼說來,如果沒有了這些金融天才,金融狂熱就不再發生?

顯然不是。金融狂熱還需要大眾的瘋狂簇擁!

所以,只要大眾理性、不追逐狂熱,就避免大型金融投機事件?話雖如此,但卻極不可能。

因為我們在金融事件上的記憶力都很短,最長不超過20年;而且即便前後僅相隔短短幾年,總會有一群缺乏經驗、年輕且充滿自信的新世代,摩拳擦掌地進場,並將新的金融工具視為偉大的創新而喝采。此外,我們常常理所當然地認為那些領導大型金融機構的人有著超凡的智慧,並一廂情願地認定自己或他人的財富越多,就越聰明、越有眼光,但卻忽略了摻雜其中的運氣成分。

正因如此,高伯瑞抱著悲觀的看法,看待我們的未來。

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的事件將來一定會再度發生。

隨著資本的擁有者與金融市場不斷擴大範圍與影響力,它們追求更高獲利的目的會變得愈來愈純淨 — — 純淨到遠離社會關懷,並且與實際商業活動的需要分離。 — William Greider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