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Dipper
BigDipper

探索區塊鏈及加密貨幣,從 Big Dipper 開始。

説一説被誤解的“去中心化”

作者:@Shilin

圖片來源:https://www.cohley.com/blog/2017/12/20/decentralization-as-the-new-norm

每每談及區塊鏈,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去中心化”,仿佛區塊鏈是一串咒語,只要説起這三個字,一切就變得不一樣。當然,有的人是帶著嚮往之情,說“啊!它是去中心化的”;而有的,可能是略帶謹慎、緊張、懷疑之情,說“呃……可那是去中心化耶。”

儘管對“去中心化”的態度不同,但很多人對區塊鏈可以實現的所謂“去中心化”帶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或者一些不符合本義的揣測。被 cue 的去中心化也很委屈,本身是一個新造詞,還在各種場合被不合時宜的提起,説不定還會引發一場“血案”。

區塊鏈網絡中的去中心化

今天,我們就講講到底什麽是去中心化。説起去中心化,我們不得不追本溯源,從比特幣網絡説起。中本聰設計的比特幣網絡,是爲了實現點對點交易,從而無需藉助銀行、證券機構、國家政府等等第三方權威中心,來保障交易安全和有效。比特幣網絡中通過算法和節點的驗證,證明你所發出的每一個 satoshi 沒有在其他地方使用過,即沒有雙重支付,從而省去了權威機構的背書和監管。簡單來説,比特幣網絡用數學算法和加密證明來代替人工制定的“信任機制”。

技術本身不帶來去中心化

然而,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是怎麽實現的呢?是否一種技術直接帶來去中心化的效果呢?我們來看看比特幣網絡中使用到的技術:哈希運算,默克爾樹數據結構,非對稱加密,時間戳,分佈式賬本。這些技術其實早已存在,也在不同地方被使用,然而我們都不能說這些技術直接帶來了去中心化的效果。

可能最容易被混淆的是“分佈式賬本”,分佈式賬本意味著數據在不同地方被儲存,每個節點有一份副本,一旦新的共識達成,所有節點都可以升級至新共識。這是區塊鏈的關鍵技術之一,因此,一條區塊鏈一定會是分佈式的。但分佈式賬本并不一定是去中心化,分佈式賬本可以是有權限或無權限的。

總而言之,區塊鏈所采納的技術并不能天生帶來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含義

話題至此,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去中心化指的到底是什麽。也許有人會凴直覺認爲,去中心化就是沒有中央權威或中心控制,沒錯,這是去中心化的一種形式,是權力的去中心化。此外,人類社會中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去中心化,事實上,去中心化形態是廣汎存在人類政治、經濟、人際關係中的,比如大家已經離不開的互聯網,它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

而只講與區塊鏈相關的,也有數種,比如地理位置(節點所處位置)的去中心化,網絡架構的去中心化,邏輯的去中心化,控制權的去中心化等等。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實際是指控制權的分散,即到現在沒有一個人/機器/節點能控制比特幣網絡了。比特幣網絡在地理位置和網絡架構方面也是去中心化的。但我卻認爲,它不是邏輯上的去中心化,事實上,加入比特幣的節點都需要認可同一個算法,即所謂的“共識”,按照這個共識去做驗證。如果有人覺得目前的設置不合理,比如想要提升交易效率,那只能去硬分叉,這也是實際發生的情況。

然而, 在比特幣網絡創世之初,只有一個節點的時候,我們能説它是去中心化的嗎?

經濟激勵實現控制權去中心化

比特幣網絡之所以能做到去中心化,不是靠“技術”實現的,而是靠“激勵”實現的。經濟激勵依托技術實現,但如果一開始沒有設計好適當的激勵,無法鼓勵更多人按照規矩參與,沒有一定的群衆基礎,就沒有辦法實現所謂的“去中心化”。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網絡,是靠許多礦工的參與,付出電力和算力來驗證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做到無中心權威的公平公正。試想,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礦工,網絡只有一個礦工,每一筆交易都只有他驗證,哪怕這個礦工勤勤懇懇不造假,也不能説是去中心化的。

因此,一個成功的區塊鏈項目,必定是有很充分的經濟激勵設置,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博弈論的精髓,才能實現動態平衡,實現信任,從而不需要第三方中心化的仲裁機構。而經濟激勵設置就離不開原生通証或鏈上加密貨幣的使用,請看 Terence 的相關分析

換言之,只談區塊鏈技術而不談經濟激勵的區塊鏈項目,基本是不可能做到去中心化的。大家在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的時候,也應該重點關注一下他們的經濟激勵設置,是否給自己團隊留了大量的通証,參與方都有誰,早期投資人的份額是多少,等等,這些稍微計算一下,就能判斷是否一個真正鼓勵大衆參與,公平公正的區塊鏈項目。目前看來,市面上很多的區塊鏈項目其實很難説真正實現了去中心化,尤其是權益證明區塊鏈,很多時候大量通証/財富其實是掌握在小部分人手裏的,比如備受矚目的 Cosmos Hub 項目,其原生通証 Atom 的有 ⅓ 掌握在前 6 個驗證人手上,前 21 個驗證人共掌握 ⅔ 的通証,整個項目有 125 個驗證人,根據 Aneka 測算,Cosmos 的去中心化指數只有 0.25(0-1 評分,1 為完全去中心化)。

當然,Cosmos 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區塊鏈項目,也是爲數不多真正鑽研區塊鏈技術的項目。市面上還存在許許多多有區塊鏈之名而無區塊鏈之實的項目,比如空氣幣們,或很多號稱使用區塊鏈技術打造XX解決方案的,那些基本上可以説與去中心化是“平行宇宙”。至於如何分辨真假區塊鏈項目和團隊,則需另文詳談了。

去中心化與不可篡改

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與不可篡改常常被一起提及,可以説二者相輔相成。因爲比特幣網絡的設計,使得去中心化驗證變得可信,人們不在需要依賴中心權威的監管而進行交易,由誠實節點驗證過的交易信息儲存在區塊中很難被逆轉。

仔細看,説的是很難,而不是完全不會被逆轉。

真的不可篡改嗎?

不可篡改也是談起區塊鏈的另一個 buzzword,仿佛也是咒語一般,數據一旦進入區塊鏈就“再也不會被篡改”,因此,非常安全!事實上,比特幣網絡中是怎麽做到數據不被篡改呢?有這麽一句話:只有當網絡中大部分節點都是誠實的,他們就會去驗證數據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交易才會被記錄,而且不能逆轉。如果你要逆轉,你必須控制超過51%的節點,耗費同等電力和算力甚至更多,去修改此前的數據。因此,不是數據本身金身不壞,而是誠實的節點捍衛了數據的尊嚴。

換句話説,只要一個區塊鏈中,超過51%的節點聯合起來,決定推翻之前的信息,是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節點數量很少,耗費的電力和算力,或者需要的通証不是很多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到推翻此前數據重新修改信息的。

還是經濟激勵讓節點決定做個“好人”

而比特幣是通過激勵機制來給節點,也就是礦工,製造繼續維護網絡安全的動機的。運算最快的礦工可以獲得該區塊產生的比特幣,驗證的交易可以收取驗證費用。如果一個礦工決定打破禁忌,他也有足夠的實力召喚比其他誠實節點加起來還要多的 CPU 算力,他可以選擇欺騙其他人,偷回其支付的錢(即篡改交易),但他也可以利用手頭資源按照規矩進行驗證,從而獲得區塊產生的新幣和交易費用。經過一番測算,該礦工會發現,付出同等勞動和資源情況下,按照規矩來獲得新幣比偷回支付的錢價值更高。因此,這個為獲取更多利益的理性礦工決定繼續按照共識來驗證信息,繼續做個“好人”。

區塊鏈世界的經濟學思想

簡單來説,區塊鏈世界是一個相信經濟激勵和經濟理性人理論,按照博弈論設計的世界。

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成爲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區塊鏈網絡,比特幣成爲最有價值的加密貨幣,是因爲現在參與的節點足夠多,它能在無中心權威的情況下靠節點之間的競爭和驗證保障網絡安全;是因爲發展到現在鏈條足夠長,即已經有很多被驗證的區塊,相應投入的電力和算力也很多,讓花更多電力和算力去推翻之前儲存的信息變得十分困難和不划算。

比特幣歷史上經過了上百次的硬分叉,但大部分硬分叉出來的鏈都消失于人間了,爲什麽呢?就是因爲硬分叉出來的鏈不被更多人接受,沒人願意成爲其節點,作爲礦工來驗證其數據,因此也沒有用戶會信任這樣的鏈條,其通証也就沒什麽價值,自然就無法生存下去。其他初生或只在測試網階段的區塊鏈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驗證人不夠多,推翻此前交易信息的代價不是很大的時候,都有可能被攻擊。

因此,不是任何數據一旦變成哈希值記錄在區塊裏就不可以被篡改,也不是冠名區塊鏈就等價於去中心化。如果是一條只有一個節點的區塊鏈,那麽它想怎麽改想怎麽記錄,都是它説了算。只是,這樣的區塊鏈不會被廣大人民群衆接受而已(假設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或者,換句話説,這樣的區塊鏈不會被用作“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