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soncf
bensoncf

80後教會傳道人,香港人。

覺得自己「靈性差」既必讀


Whatsapp提問,來自一位關心自己「靈性」的信徒。

近來一位信徒朋友在某Whatsapp群組問:「已經停咗聚會咁耐,靈性好似差咗好多,想請教大家呢段時間點樣維持自己靈性,大家有無乜野建議?」結果產生了一個頗有意義及具信仰反思的討論(內容細節經過修改)。信徒A提議:「暫時停哂電話、電視、音樂同埋Netflix,在神面前安息一小時,靈性就會復興。」信徒B提議:「星期六早啲瞓,主日早少少起身,換件靚衫,安靜等主日祟拜直播。」信徒C提議:「或者可以團契開zoom分享靈修心得同埋詩歌都得。」信徒D提議:「聽下詩歌,讀經或睇見証。」信徒E轉發一段神學院教授的講道影片,然後補充:「我上主日聽咗呢段,讓我對疫情有深刻既信仰反思。」信徒E提議:「最緊要係默想經文,讀了,看了,再默想這段經文想向你說甚麼,心與靈對話。」信徒F提議:「都可以關心下宣教士消息,為佢哋代禱。」一個關注「靈性」的群體,是一個敬畏神的群體!我甚願上宣與這群體一樣,在暫停實體聚會期間守望自己與群體的靈性。

然而,值得首先深思的是何謂「靈性」?坊間對「靈性」一詞的使用多數指對方有異於尋常的能力或狀態,例如「呢隻龜好有靈性!」。而一些透過冥想達致與自然合一的泛神論者而言,「靈性」或者指「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維基百科)。而基督徒於教內一般提及「靈性」通常是指信徒自己與神的關係,有時會用「靈命」或「好屬靈」或「好唔屬靈」來形容。所以換句話說,上述信徒在群組所提問的是「停聚會期間自己與神如何維持良好關係?」

究竟如何「維持靈性」?當罪人認罪悔改,透過基督與父神開展靈性的旅程,是一個由「聆聽聖道」以致「活出聖道」的生命更新過程,就如《雅各書》所指的「聽道」與「行道」。而上述信徒A至F大部分的建議是強化或優化「聽道」方面的操練:退省、讀經、靈修、默想、聽詩歌、聽道…。就我觀察,當我們被牧者或導師問及「近來靈性點啊?」,信徒大多以近來的靈修次數與穩定性作回應,藉此作為自己靈性光景高低的論據(至少是一個主要元素)。為甚麼「維持靈性」的方法建議,會傾側於重視「聽道」而非「行道」?其實從《舊約聖經》至《新約聖經》,都表達一個敬拜觀:順服並遵行神說話的生命。正如《詩篇》119:11「將你的話藏在心裏」的目的是「免得我得罪你」(或者行在神心意中)我們要追求一個順服神的生命,以行動活出「聖道」。因此,若信徒生命若停留甚至醉心於「聽道」而沒有「行道」,這是一個虛幻的靈性。神從罪裡拯救我們,不是為了召聚我們來「聽道」,而是我們要以生命回應聖道:行道!在一個整體關注「聽道」甚於「行道」的文化中,我對「在疫情中維持靈性」的補充建議是:鼓勵信徒不囤積防疫物資、按能力奉獻自己的防疫物資或金錢、切實以行動落區關懷鄰舍及社區、推動及組織教會群體進行防疫物資收集與分配、以義工身分參與社區口罩派發行動、對社會上的不公義在能力範圍內發聲…。

個人認為罪人能有與上主展開關係的所謂「靈性」,與人在屬靈操練上的功勞無關,而是基督救贖作為的恩典。而靈性復興的方法,個人認為是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是因人而異。昔日我當中學教師做班主任,一位中一女生小息午膳都獨留在坐位做功課或溫習,我要求她放低書本去玩,但不會同樣如此要求一位懶惰不堪的學生。也正如對縱慾主義的信徒要強調「行為」,對禁慾主義的信徒要強調「信心」。對於一些從來醉心於屬靈操練卻「一根手指都不動」的信徒,建議他繼續退省、讀經、靈修,能幫助他的靈性突破嗎?對於一些無耐性追求認識《聖經》的行動派信徒,還不鼓勵他停下來退省、讀經、靈修嗎?

由於文章篇幅有限,未能對「靈性」(Spirituality)作更深入的討論,若弟兄姊妹有興趣進深研究,我推介兩位在靈性課題有深入研究之學者著作:(1)貝內爾(David G. Benner)《靈程同路人:屬靈友誼和導引的祝福》(Sacred Companions: The Gift of Spiritual Friendship & Direction)(FES,2008),及(2)潘怡蓉博士的《相遇都會靈程路》(證主,2016)。願神復興我們的靈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