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soncf
bensoncf

80後教會傳道人,香港人。

好好看待一本《聖經》

聖經包裝工程

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發現教會二樓的《聖經》都是被隨意亂放一通,凌亂遍佈整個二樓,有好幾本疊高在一處的,也有平放在地櫃上的,有幾本內頁因未有收好而凸出,結果摺皺甚至撕破了。雖然少年部聚會地點大多位於教會二樓,但對實體《聖經》的使用率不高,其中因為少年崇拜的講道經文大多顯示於螢光幕,比較少要求少年人揭開實體《聖經》去聽道。即使在團契或主日學使用,筆者也留意到《聖經》隨手被放在椅底地上。筆者所反思的是,《聖經》這本實體書並沒有受到善待與尊重,潛而默化地向少年人傳達著一個甚麼信息?當我們輕視一本實體《聖經》時,究竟向少年人作了一個甚麼教育?結果我買了四個書立,把二樓所有《聖經》都逐本逐本企立放好(見上圖),讓《聖經》再次有「尊嚴」地站立;又要求每次於少年崇拜每人都手執一本《聖經》,目的是讓少年人除了透過聽,也透過「睇」或「摸」去吸收神的話;而當較早前,筆者知道教會需要人手去包裝《聖經》,就立即在少年部招募參與「聖經包裝工程」,想借包裝聖經的行動去操練他們對神話語的敬畏。筆者所盼望的是少年群體能透過好好看待一本《聖經》,作為實踐「尊重神的話」的第一步。

「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雅二18)「不可見的信」能藉著「可見的行為」被見證出來,同樣,信徒也可以藉著為主作出「可見的行為」去讓自己建立那「不可見的信」。還記得2014年9月,筆者在上宣實習的首個月,每次聚會都手執自己的《聖經》到聚會場地(不過這「趣怪」的行為不久後就沒有堅持了),這「可見的行為」是為要提醒自己要有那「不可見的信」——牧養的基礎就是聖道。筆者曾經恆常用手機中的聖經程式去讀經靈修,久而久之發現,其觸感經驗與使用其他社交或遊戲程式的無異,結果忍痛用四百元去買一本真皮包裝的《聖經》,鼓勵自己重拾細味一本實體《聖經》,觸摸翻揭薄且半透的內頁,感受讀畢一頁所留下微皺的效果,每天都放它在背包中隨時取出細讀,感覺比一個聖經程式更實在。好好看待一本《聖經》,是筆者嘗試堅持的一種「可見的行為」,為操練自己那「不可見的信」。你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