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熊
認真的熊

謝謝你看到。

簽?不簽?|諮商中的不自殺契約

「我準備了一份契約,希望你簽一下。」

兩張對折過的單薄的A4白紙被遞到我手中,短短幾行字,一式兩份。

我某某某,同意在諮商期間,不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當我有強烈的自殺念頭時,會聯絡醫院或相關機構⋯⋯

內容記不清了,大意如上,日期地點和姓名畫了線等待填寫。

我猶豫著。說是猶豫,更多是生氣,內心渴望毀滅的部分當然不想要簽,簽你個大頭鬼,不然我們現在就打開窗戶跳下去啊。

「你不簽字的話,我們沒法繼續合作。」

對面的人表情嚴肅,「這份契約是我們繼續諮商的前提。」

被威脅欸。僵持下去又要怎樣?我不知道。畢竟自己性格也很排斥衝突。只好答應簽字。覺得愚蠢。薄薄一頁紙當然什麼都攔不住,但那畢竟是簽下自己的名字。就像湯婆婆憑空抓走「荻」、「野」、「尋」,在契約書上留下「千」。契約上留下的名字,好像會帶有魔法,要決定命運。

腦袋很亂,無話可說。默默簽好字,遞出一份,留下一份,對半再對半,胡亂塞進書包。

「這只是你我之間的協議,沒有法律效力的啦。」心理師微笑著緩和氣氛。我只有在心中翻白眼。

當然。可是。那是對內心一個部分的背叛,同時也許也是對其他部分的保護。

Unsplash / Photo by Rémi Boudousquié
不自殺契約書是面對自殺高風險案主常見的晤談工具,在學校、社區、醫院的諮商/輔導系統中被廣泛使用。
契約讓個案在所約定的某段時間內保證不要自殺;簽訂不自殺約定書主要是讓個案增加活下去的理由。

支持者說,簽不自殺契約就像是危機預演,讓來訪者在相對平靜的狀態下去想像危機來臨時要怎麼應對。而白紙黑字具體的承諾,可以在「活下去」那邊投下寶貴一票,危機關頭手邊有這麼一張紙,也像一道保命符。

反對者說,這種協議反應了心理師的焦慮,有可能讓案主覺得對方在撇清責任,抑或有強迫之嫌。而且很多時候自殺並不是選擇,而是極大痛苦之下自然導致的結果,並不是當事人自己可以控制/承諾的事情。

雖然不自殺契約 NSC (No suicide contract) 在全世界都有被廣泛使用,但它到底有沒有效,直到今天也沒有可靠的臨床試驗數據支持 - Stallman, H. M., & Allen, A. (2021). Acute Suicide Pre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Reports, 10014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91532100072X

反對聲音 https://doi.org/10.1111/j.1365-2850.2008.01286.x

簽不自殺契約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您所見,我活到了現在,來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是個人經歷而言,要不要簽,或者說簽了是否有效,真的是很微妙、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幻想過當場撕掉契約書,背起書包一去不復返的畫面。我覺得自己是被迫簽字的。當時傾向於非黑即白思路的大腦對我說,你只有兩條路,要麼簽字要麼去死。我不覺得心理師在撇清責任,但覺得他好像趁人之危。簽字之後我越想越生氣,第二天就把那張紙丟掉了。所謂契約,也不曾在主觀意識上起到什麼作用——當然後來危機時刻我的確有去求助,如果一定要歸功於潛意識裡存在這個約定,那也~有可能咯。與此同時,面對契約產生的憤怒,也是在當時相對陌生的能量,想要感謝它的陪伴。一直以來都指向內在的憤怒,稍微流露到諮商室中一點,它們也被接住了。

簽?不簽?若要讓今天的我再選一次,我會好奇如果真的拒絕簽字會發生什麼。不過歸根結底,此刻是完美的,沒有後悔,也不想改變過去。活下來就很好,因為一紙契約也好,因為和他人的連結也好,與自己和解也好,沒有理由也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