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熊
認真的熊

謝謝你看到。

歌劇演員

蒂姆是四個孩子的父親,自由職業的歌劇演員,虔誠的基督教徒。雖然他已經定居德國二十多年,但三句話不離自己威爾斯人的驕傲。我們聊天英德文混雜。說起學新語言的不易,他說,「英文對我來說也是外語欸,我的母語明明是威爾斯語!不要以為『英國人』就必須講英語。英格蘭人也太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他問我日常有機會講中文嗎,我說用中文文字交流比較多,出聲的話好像還真的一個月講不了一次。我覺得沒關係。他則表示非常想念講母語。有次蒂姆逮住一個路人搭訕,對方聲稱自己是威爾斯人,蒂姆整個眼睛放光,開始講家鄉話。結果那人聽不懂,才承認說自己其實是在英格蘭長大。我看到蒂姆的眼神撲一下黯淡下去。

蒂姆是那種和誰都聊得來的性格,熱衷於和陌生人搭訕。很加分的部分,我想,就是他對於那個老掉牙的「你是做什麼的?」的問題,有精彩的答案:「我是歌劇演員。」一般人聽到都登愣~一下。他是自由職業者,會接手各種演出機會,滿世界飛來飛去。歌劇演員的職涯中必須能夠用多種語言演唱,義大利語、法語、德語都有。而音樂本身更是人類通用的語言——所以覺得蒂姆是各種意義上的「世界人」。

世界人其實是二十五歲後才開始投身歌劇演唱的。我最近讀完了英國主持人、喜劇演員Jimmy Carr的自傳Before and Laughter,Jimmy碰巧也是在二十五歲才決定投身喜劇,在那之前他坐辦公室,做廣告和市場營銷。Jimmy說,在派對上問「你是做什麼的?」,如果對方回答「我做市場營銷」,你會想要默默溜走,而如果聽到「我是喜劇演員」,則會打開不一樣的空間,得到有趣的故事。所謂quarter-life crisis,好像很常見:二三十歲,第一份職業進入平穩期,不愁溫飽也不再那麼追求即刻享樂時,我們會開始考慮,這份工作真的在賦予我人生意義嗎,還是說我其實想追求別的什麼?

蒂姆的第一個學位是教育學,畢業後做了幾年小學老師。二十五歲時挖掘到自己對歌劇的愛,於是重新進修,終於夢想成真。「我全家人都很愛音樂,」他說,「從小父母、姊姊和我沒事在家都會演奏各種樂器、一起唱歌。」他也喜歡旅行,很享受紐約和倫敦那樣豐富多元的大城市。「不過紐約和倫敦的房租還有物價也太貴了吧!所以很感謝我的工作,讓我雖然不可能定居在倫敦,卻可以經常去玩。」「唱歌劇真的很開心。我相信音樂有讓世界更美好。」

和蒂姆很有共鳴,因為我們都是世界人,都有對不同語言、家鄉、身分的探索,都有職業上的急轉彎。我說,感覺我們都在追求「意義」,追求能讓世界變更好的工作。他說是。之前有個教會邀請他去做慈善演出。他說好啊,結果去面談時對方問,你收費多少?並開出蠻高的數字。他震驚地反問慈善活動居然不是把我的歌聲捐獻出來嗎。他描述教會的辦公室,整個富麗堂皇,上千人在那邊做著各種什麼文書工作。蒂姆當即拒絕了邀請,忿忿不平,「養了那麼多人,最終能流到需要的人手中的錢和資源,大概就千分之一?」

之前在醫療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完全是同感,我們拿著不低的工資在摸魚,對世界沒什麼產出。我和蒂姆都無法忍受參與在這種工作中。所以我現在做臨終照護。蒂姆覺得那很讚。我們當然會聊到死亡。蒂姆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會微笑著、信心滿滿地說,「我知道死後會去哪裡啊。」「不過死亡到來的那一天還是會怕的吧,你覺得呢?」

蒂姆的父親一年前過世。講起父親他眼眶會濕。「我爸的靈魂當然是在樂園,這我們都知道。但我同樣會憂傷。」他父親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是半盲的狀態。父親愛狗,但當時沒有機會得到一隻導盲犬。所以在父親過世的週年紀念日,蒂姆決定舉辦慈善演出,以父親的名義歌唱,籌集到的錢用來購買導盲犬,親手牽給需要的人。

「這樣可以實實在在地幫助到人。爸爸看到一定很開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