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捷
吳文捷

背包客、作者。著有《湄公河上的兩人旅行練習》、《開往龍目島的慢船》與《蒼山下,洱海前:我的雲南擺攤人生》。 個人網站:https://backpackinglifeguide.com

這個世界環境日,關愛自然,刻不容緩(Time for nature)

自從看完了 Netflix 影集《我們的星球》之後,我就一直想寫一篇心得,但被事情耽擱著,一直沒進展。

三月中爬完了雪山主峰,因為我的隊友是三個新加坡人,下山之後我就在家執行自主健康管理,看了《我們的星球》。

我們的星球》第一集《一個地球》劈頭指出:

過去50年,野生動物的數量平均減少了六成。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不能再把穩定的自然環境視作理所當然的狀態。但大自然很強韌,仍然有許多的寶藏,透過我們的輔助,我們的星球仍能康復。

我們的星球》每一集都不忘強調,只要給予自然喘息的空間,它的復原力驚人。

現實社會裡,一月起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世界各國陸續進入封城、鎖國的狀態,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停止或被限制了活動。那樣的結果就是,在一兩個月內,我們看到了二氧化碳減少,威尼斯運河的水變清澈,各國大城市陸續傳出野生動物上街,還有 30 年來,印度首度在境內看到了喜馬拉雅山等好消息。

在《我們的星球》裡,我最無法忘記的是第八集《森林》裡關於車諾比的例子。1986 年,我出生的那年,車諾比四座反應爐中的一座爆炸了,十幾萬人從城市撤退,那裡被認為未來兩萬年內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但十幾年過去後,森林竟然從高樓大廈與廢墟中冒出,繼森林出現後的下一個十年,那裡有紀錄的動物數量已經與歐洲的野生動物總數相差無幾。

新型冠狀病毒與車諾比災難,讓我們發現事情就如《我們的星球》裡所說的一樣,大自然很強韌,只要給予它喘息的空間,它就有機會復原。但這兩場災難不是人類的日常與讓自然復原的長久之計。

那麼在正常的生活之下,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給自然一點空間,讓它跟我們共生共存?

身為一個旅人,我認為很簡單,從改變你的旅行方式做起。

2012 年的時候,我在雲南進行了第一次的高山徒步(故事收錄在我的第二本書《蒼山下,洱海前:我的雲南擺攤人生》)。我去的地方是雲南與西藏邊界的雨崩村。梅里雪山下的雨崩村是藏人轉山的聖地,那是一個無法依賴車子,只能徒步 6-7 小時進去的地方。比起香格里拉的獨克宗古城,雨崩村更像真正的香格里拉,世外桃源。

但也正因為如此,當我徒步雨崩冰湖,在海拔近四千公尺的地方看到滿山的垃圾時,我受到的衝擊也更大。寶石般的冰湖與腳下的氧氣瓶、塑膠袋與零食餅乾袋之間是那樣的突兀,讓人無法平息。我跟朋友說,假如有一天我重回雨崩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為了撿垃圾而去。

2015 年,我去龍目島爬印尼第二高的林賈尼(Mount Rinjani)火山時(故事收錄在我的第一本書《開往龍目島的慢船》),我沒有想到雨崩村曠世美景與遍地垃圾的場景會在林賈尼火山重演。我第一次為自己出現在一個地方感到罪惡。

林賈尼火山最著名的一句話是「無處不是廁所」,其背後隱含的正是那裡缺乏完善的環境保護措施。走完了雨崩村與林賈尼火山,我忍不住想,那些比我晚五年或十年才抵達該地的後來者,他們還剩下什麼可以看?

2016 年,走完澳洲塔斯馬尼亞的陸上通道(Overland Track) 之後,我發現只要妥善規劃,環境保護與觀光發展並不衝突,雨崩村與林賈尼火山的困境是可以解決的。不過,不是每一個地方的政府都像澳洲政府那樣,有完善的國家公園環境保護計劃。沒有政府的介入時,其他地方該怎麼辦?答案就是靠我們自己,靠每一個人的行動。

爬雪山的時候,我發現雪山的步道非常乾淨,僅幾個小角落有些微的垃圾被遺忘。大部分上山的人都貫徹了自己的垃圾自己帶下山的理念。爬林賈尼火山時,我也注意到有些嚮導會順勢帶垃圾下山。除了攜帶垃圾下山之外,旅人還可以藉由選擇與 Green Rinjani 及 Rudy Trekker 等對環境友善的旅行社合作,協助林賈尼火山。

對我來說,對環境友善的最終策略是減少慾望。身為一個旅人,我們可以像我在陸上通道的隊友黛柏那樣,一個背包用二十年。我們可以買一個有濾心的水壺,來減少數百個寶特瓶的浪費。若讓背包維持在七至八公斤之間,不僅減輕了身體的負擔,我們還會發現我們所需要的遠比我們想的要少很多。

為了寫《湄公河上的兩人旅行練習》,我重新看了一次《極簡主義:紀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藉由擁有更少,你自動擴展了你所擁有的東西。

我認為藉由擁有更少,我們也自動給予了自然一點喘息的空間。開始旅行之前,我是個每次出門都會攜帶小包面紙的人,但自從旅行之後,我發現沒有隨身攜帶面紙我也活得很好。許多日常生活的小習慣,日積月累,我們以為難以突破,事實上拋棄它們比我們想得容易。

尼泊爾走安娜普那大環時,我一個隊友沒有專業的水壺,他用一個寶特瓶裝水走完全程我認為那樣也很好。重點始終不在一定要怎麼做,只要把東西最大價值化,突破擁有更多就更安心與更快樂的盲點,就是進展。

今年世界環境日(6月5日)的口號是 Time for Natrue ,我認為再適合不過了。疫情讓我們意識到親近自然的可貴。今天起,讓我們一起給自然一點空間,也給我們的未來更多的可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