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々之友
世々之友

online日文教師,自詡為華文世界裡最高效的日文課 歡迎各類約稿及課程咨詢,MAIL:asuga1990@hotmail.com

大問題與小問題

非主流?

不知道喜愛日本文化,追尋日本潮流的朋友是否知道きゃりーぱみゅぱみゅ(中文有譯為彭薇薇)。一位日本的潮流歌手,以網絡直播出名,不僅在日本擁有眾多粉絲,甚至聞名歐洲。其形象風格如下。

頭一次看到其mv、宣傳海報的觀眾一定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她的風格欣賞不太來。雖然是甜美可愛風格為基調,但是卻又混合了一些魔幻、詭異、甚至是噁心的感覺。

其實她本人可以說是日本原宿系潮流的一個代表人物,從高中時代開始追求原宿系風格,到後來成為原宿系文化的代表,甚至影響世界。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原宿系就是非主流的代名詞,只受到不務正業的年輕人追捧。在GOOGLE里檢索原宿系,出來的圖片一定讓人眼花繚亂,甚至可以說是對三觀的衝擊。毫不相關的元素被大膽地組合到一起,若穿著原宿系服裝走在街頭,一定會讓眾人側目。即便是在日本,可能也只有原宿一帶才能容忍這樣的穿搭風格。如此非主流的文化竟然能風靡世界,是不是聽起來太不可思議了?


大約十年前曾在某世界級著名媒體上看到過一篇評論,對比了中國和日本。其中談到,日本向世界輸出的文化以「宅文化」為主,是讓年輕人失去鬥志,安於自己小圈子的非主流文化,毫無價值;與此相對,中國處於上升期,其年輕人充滿了進取心,其經濟實力,市場潛力有目共睹,是引領世界前進的引擎。用不了多久,日本文化在世界就會失去吸引力,完全被中國所取代。

當然,這也只是一個觀點而已,現實社會不比學校考試,只有對錯二元,都是有複雜的層次的。因此如果走入社會後還在用對錯、正義邪惡二元價值觀來評論事物,則未免顯得心智過於幼稚。


十年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如今,日本文化也並沒有失去其影響力。從「宅」這個詞已經滲入世界各個文化來看,似乎非主流的文化也並未式微。



想像的共同體

我們生來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雖然和親人有血緣關係,但每個人仍然是獨立的人。然而身在人類社會裡,我們有各種身份,男人、女人、年輕人、老年人、中國人、日本人、北京人、東京人...按照不同的定義,我們會屬於不同的人群。

屬於中國人,是國籍的定義;屬於華人,是受中華文化或華文影響的定義。這樣那樣的一些定義,是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影響而成,而並非天生的。

既然是教育,就一定是帶有立場的,維護是一種立場,反對也是一種立場,中立亦是一種立場。但若追本溯源,人生來不帶任何立場,因為人生來只有最基本的生存意識,其它後續的發展都是和所受的教育相關。

人的生活地點可以改變,國籍可以改變,甚至連母語都能改變。常年處在外語環境中,不使用中文,中文能力會衰退,而外語會逐漸取代成為母語。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在人文社科領域,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叫做「想像的共同體」,其所指就是國家這一概念。通過植入帶有立場的歷史政治觀念,使人產生屬於同一集體的觀念。這不是某個國家的特例,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這麼做,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但正如我前文所說,人並非生來就具有這些概念,所以所謂的共同體,是大家一起描繪出來的幻想。一個人的幻想叫做妄想,但千萬人的幻想就成了現實,因為沒有人擁有否定的勇氣和能力。



大問題與小問題

回顧所受教育,我所經歷的價值觀是偏向於宏大敘事方向的。


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因為他們擅於在詩句中揉入家國情懷,不流於膚淺情愫。短短的詩句卻凝聚了萬丈的豪情,其境界不凡。

我們學習的歷史也是長河中淘沙的倖存者,談歷史我們只說國家分合,名人軼事。普通人的生活無人關心,連姓名都不配擁有。越古早,普通人的身影越淡,越新近,普通人才有存在的分量,因為他們尚未被遺忘。

我們推崇李杜,是因為從孔子時起就要求「詩言志」,沉湎於個人情愫的作品,我們稱之為淫詞艷曲玩物喪志。

我們只學王侯將相的歷史,是因為我們認為只有這些人才起到了決定作用,大多數的普通人都是在歷史長河中被淘掉的沙粒。


可是我們都只是普通人,決策千里共商國是和實際生活隔了不止十萬八千丈,我們的生活只有柴米油鹽雞毛蒜皮,個人情愫才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不知道看到這裡,讀者是否能明白非主流文化流行的原因。非主流文化給了人自由發揮的空間,無論是裝扮還是作品,全憑個人的感覺及才能(當然盲目跟風的也絕不少)。在這樣的氛圍下,可以遠離宏大敘事,進行完全的自我表達,非主流文化的存在解決了個人的小問題。(當然這個敘述也是偏理想化的,實際情況一定是複雜得多的)



顛覆的互聯網

若說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那互聯網的出現則是顛覆了世界既有規則。

年輕的讀者可能不太清楚互聯網普及之前的生活。也就是這幾十年間,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完全可以說是幾何倍數級的速度。以前一家人乃至一個村的人圍著一台收音機、電視機的光景,如今看起來仿佛天方夜譚。

從聊天室、論壇、博客到如今的即時聊天、個站、播客、短視頻、直播...話語權呈現割據局面。互聯網普及前,報紙、電視這類傳統媒體都具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今,不少人家中甚至沒有電視,更別談訂閱報紙了。


回顧新興媒體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種新的媒介出現,都能讓一批人出現在臺前。試想若沒有短視頻、直播的出現,現在這些當紅的up主、主播能通過傳統媒體成名的機率能有多少?互聯網的普及,讓普通人有了更多發聲的渠道,如果願意,你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發布在公開的網路上供千萬人閱讀,並且在特定的條件下,這些觀點可以無期限保存,無國界公開,這是歷史上任何時期都無法想像的。普通人有了爭取話語權的可能,這有諸多可能,也有諸多問題。


傳統的媒體建立在傳統的主流價值觀上,例如一位有名望的大學教授,TA在電視上進行講座,或者在報刊上發表文章,這就成為了一個「絕對」行為。因為首先有名譽頭銜為其加持,然後報紙電視廣告這類傳統媒體是沒有互動的,是單方向的輸出,不太存在反對的聲音。

而新媒體出現後,普通人可以隨意質疑反駁教授的言論觀點。極端的例子,一位沒有任何研究建樹的直播帶貨紅人,可以利用粉絲的壓力,逼得教授沉默或改變自己的觀點。雖然互聯網為我們帶來了無限可能,但也伴隨著風險,傳統價值觀面臨著無數挑戰,甚至是崩潰的危險,無論是好的價值觀還是無用的價值觀。


傳統價值觀認為女性需要溫順,但在流行的女權主義的影響下,這一價值觀受到了極大挑戰,不再具有絕對約束力,這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男性女性的性別桎梏;傳統的價值觀約束人與人之間應該具有禮儀,可是禮貌的對話平淡無味,激烈的罵戰才吸引人眼球,所以更多人不再以禮待人,四處挑起爭端,就可能多一份成名的機會。

普通人可以爭取更多的話語權,這也意味著很多以往被認為是常識的原則,不再是常識,這也是必要的基本常識需要不斷被強調的原因。互聯網有無限可能,也伴隨著無限風險,發展的方向誰也無法預測,並且這些後果也是互聯網出現之時起就伴隨著的。



大問題和小問題都是機會和風險

眼下,正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激戰的階段,它們有爭奪,也有合作,因此話語權才會出現四分五裂的局面。各種app都為了爭取流量,爭取用戶的時間,誰掌握了用戶時間就贏得了話語權。


既然網路放大了個人的可能,也就意味著個人的小問題不再是小問題,有問題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這是給經營者的啟發,只要精準抓住一部分人的問題所在,就有機會可圖。同時這也是給管理者的一些警示,小問題會與大問題一樣嚴重,並不是解決好大問題就萬事大吉,未來的管理者需要有靈活的思維和聰明的手段,不斷化解各種小問題。若還是抱著固有的思維方式,則一定會捉襟見肘。



有觀點認為,各種小問題的出現,會導致集體的撕裂,這個是很自然的,正如前文所提到,既然本來就是建立在想像之上,出現撕裂的現象也只不過是回到了本質面貌。若能按照喜好和價值觀自由組合,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互相對立的小問題之間,不能忘記互相尊重的基本禮儀。僅僅因為價值觀相悖,就要互相置對方於死地,也未免太過於幼稚。大不了就是一輩子不相往來而已,一個人一輩子能說得上話的人總共算下來又能有多少呢?總想著讓別人臣服,則避免不了競爭和殺伐,求同存異,就是讓自己過得輕鬆的方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