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ender
askender

创造和分享 Creative Commons: When we share, everyone wins anwen.cc

我所喜欢的互联网

独立思考、友善交流、热爱创造... 似乎有点抽象。

举三个负面例子。

当两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方式、利益述求或观点不一致时,现在网上的常见做法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且对方傻,狠狠的怼回去,对方即使知道自己可能理亏或者由于某种屏障无法知道自己不对,出于被骂了的难受心情,也会怼回来。这样一轮没有信息含量的对话就产生了,旁边有帮忙的人也各执一词,于是更多时间被浪费了。

某些国家和公司出于利益考虑,习惯性的用冷酷的官话阻挡交流,任何事情只用法律等资源来解决。法律虽然公平,但是明显大的机构拥有更多资源,于是一切回归到弱肉强食的方式。大环境的冷酷也导致了每个个体的疏离。

大部分的互联网信息是评论性的,原创可能是万分之一,深思熟虑的评论可能也只有百分之一,而更多的是几乎无信息含量的表达。究其原因,估计是大家太懒了,懒于思考和写字。也是由于深入的思考只留给自己,厚积薄发最终忘了发。

我曾经见过我喜欢的互联网,但它似乎正在消退,也许是我自己封闭起来了。

乌托邦是不可能的,反乌托邦确是一直存在的。有一种说法是,互联网不过是现实世界的比特镜像。但这个镜子如果是一面平面镜未免太平淡,互联网拥有更多可能,善和恶都会被放大。

今日头条,中国大陆内容平台的流量明星,每年一次的打开都是失望。知乎也快餐化了,只剩下少量的几乎看不见的精神角落,在大部分人几乎找不到的地方。互联网越来越孤岛化了,而有些岛上只有少数几个人,却少有人想更高效的连接这些地方。

我觉得以前的博客和论坛的形式不错,社交时代感觉没意思,可能是没找到打动自己的社区形态。reddit,medium不错,但由于语言因素用的不多;国内的平台暂时还没打动我;只有靠写博客,没有互动太难坚持了。

该怎么改造互联网?

由于信息不对称,每个人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当一个人在网上表达观点时,以为自己在仗义执言,却也可能是当了一回键盘侠甚至有演化为网络暴力。所以尽量多独立思考、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包容异见,也多分析对方如果不是出于恶意为什么思考方式是这样的。 

由于语言本身容易造成误会,每一次交流都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误解,急于表达不一定带来正向效果。只有虚怀若谷、友善交流,才能逐步互相理解,以及分清真相。

创造的要求就更高了。很多人为了生存已经很疲惫了,只想好好享受生活。但一些人当有闲暇时间时,提供批判性意见时,如果能给出一些提供更多信息含量的东西岂不是更好。

以上几点似乎只是常识,但做到却也很难。几乎让交流变成了高质量有趣论文的写作了。

我设想能做出一款智能工具,能区分出人们交流时的事实与观点,并把新奇有趣的东西推荐出来。于是我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待了很多年,发现还是妄想太多了。

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辨别信息源,靠维基百科和每一个人的推动了;语言表达的精炼传神,需要一个好的社区来推动,否则很多人真的只会选择沉默;关于创造,我觉得只能靠努力的抛砖引玉了,多表达。

我一直在尝试自己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网站和APP还未完全成型。这次打算先试用一下matters,做好一个社区,先使用已有的社区。

嗯,不再沉默。


附录:

我喜欢的内容相关的产品如下(不断更新中):

国外的:维基百科、reddit、arxiv、medium、

国内的:读库、独立博客和播客、利器https://liqi.io/、实用工具、



https://bowuzhi.fm/

https://buhuiliao.fireside.fm/

人间指南 FM – Telegram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