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德
黃偉德

www.GentleMedicine.info

有為的「好」老師,無為的真教育

(编辑过)

日前,應邀以爸爸身份分享,我是怎樣「相信」沒有課程、沒有考試、沒有教師、沒有知識傳授的新學校型態的呢?我思想了很久,胡扯了一堆以後,整理出了一些脈絡,在此稍作記錄。

一,自己在傳統學校長大,成績還不錯,當年可以跳過中七,唸完中六就直入中文大學。那時,本想唸數學或電腦,但卻在中學老師的善意煽惑下,慕名選了號稱亞洲第一的中大商學院。入學之後,我卻開始迷失;胡裡胡塗的主修工商管理,心底裡卻一直沒有興趣,到拿了學位及格畢業了,又如何? 至畢業幾年,九十年代中期,同學都事業猛進,自己不是沒能力,但一直不知自己喜歡甚麼,既沒有賺到多少錢,更不知道自己生命對世界有何意義有何貢獻,人就更抑鬱。

二,年少的「學業成績好」,人家讚賞的「聰明」或是「乖乖讀書」,就是煆煉出人仔細細,就只會滿足別人的期望,符合外在的標準,卻忘記向內尋索,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不會認識自己。

三,年近三十,才再出國唸第二學位,去澳洲讀順勢醫學,算是矇矓中看到自己的人生路徑;至近五十,才肯定自己生命的意義,內心有種安穩、實在。

四,我發現,大學時對主修的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沒有花多少精神 (雖然還是用時間去做功課),給我啟迪的,是社會學,會從根本的,對每個社會制度的質疑、思考。 多年以後終於明白,學校的知識和課程、官方的歷史論述、最多也只是「此刻的主流共識」(即使是自然科學、生物醫學的領域),不幸者,常只是當權者的希望人民知道的「故事」 (人文科學的範疇裡明顯不過)。「自然科學」的知識,也沒有絕對的「真理」 "the truth",只有 consensus,這是研究理論物理學、科學歷史、科學哲學的Daniel Greenberg所說的,Daniel Greenberg,前哥倫比大學教授,美國瑟谷學校創辦人。

五,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學校裡所學,小中學的基礎知識、大學時唸的工商管理學、後來的自然醫學、順勢醫學,沒有甚麼是「必須學校裡才能學到的」,或反過來說,在社會中打滾、在專業中立足,沒甚麼不能自學,可以藉著書籍、上網,學者、專業者,免費、付費的,都是目不暇給。(如果遇上好老師是給人較容易掌握的方法,是人生的大 bonus ,他們會在學校裡,但好啟蒙者更多並不在學校。我愈來愈看不到,在教育角度,傳統學校的強制性、必然性。)

六,最不幸者,最尷尬的,學校從來不一定會傳授真知識,正如媒體從不定會傳遞真新聞。 自然科學上的異見,會被污名為偽科學,新聞上的異見,被稱為假新聞。所謂事實驗證,早已淪為言論監控的藉口工具。Fact-check IS censorship,近年以來,小城、大國的經歷,大家都必有所悟。

七,我想,如果學校教育仍有其社會及人生意義,不是傳授知識,那是舊世代,書本、媒體匱乏時所需要;在現代的世界裡,傳遞知識那已是完全過時的功能,甚至是「學校失效」,一切訊息都可以在自由的網絡、媒體上得到。教育的意義,而是培養出在未來、未知的新世界生存所要的新技藝、新視野、新心態。

八,但是,學校,作為一個制度 (institution),本質就是灌輸一套權威敲定的知識和思想。目前,大部份學校,都是工業制度的產物,模塑學生(作為「人力資源」)、生產工具;利用監獄管理制度,去規範學生的行為道德,傳遞舊世界的知識、灌輸予奴隸的意識形態。一般的學校,跟未來的外在世界無關,更跟真實的內在世界無關。

十,未來的世界會如何,「需要」甚麼的人,誰曉得呢? 或者,換個問題,我們想讓下一代創造出怎樣的未來呢? 我們有權、有legitmacy 先強制、灌輸予他們舊世界的知識、期盼他們延續舊世界的一切嗎?

十一,出於自己對未來的無知、對任何轉變的焦慮,我們會不自覺地同意了「學校」的本質信念:「讀好書會對將來有保障,較容易在社會立足、成功」。但當我看到這潛意識中的信念根本是站不住腳,就沒有理由再強制(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公開試。

十二,那為裝備孩子面對未來,創造未來,我祈求的甚麼質素呢?大概是感到生命的喜悅、自信、有學習能力、會思考、遇到問題會面對和解決。「大概」,是我也沒想得很清楚,我也沒權力去為強求孩子。

十三,前面提到,未來的外在世界,以及真實的內在世界。面對真實的內在世界,其中至重要者,如果上學的話,任何課程、考試、評核、獎罰都似乎難以避免,但要懂得心理上不讓其羈絆。兒童期的課程、老師、評核、獎罰,物質非物質的,使人異化,遠離自己。新生命、小朋友,來到這世界時,不是一張白紙,靈魂裡有其使命、任務。但塵世的這些外在標準、名利、寵辱,使人迷失,使人忘卻自己。當孩子會因為考試成績好而開心,會因為老師或父母讚賞而高興,都是使人很擔心的現象。

十四,前述的Daniel Greenberg ,大學任教時,曾有學生因為他的諄諄善誘,而對物理學產生了興趣,但到畢業時察覺物理學非其志業。Greenberg 因此反省,這四年,自己是否耽擔誤了這年輕人的四年青春、沒有讓其更好好的追隨自己?(然後,他離開了大學,創讒沒有課程,沒有老師、沒有評核的瑟谷學校,至今已是五十年前。)

十五,我期望,如果孩子上學,在學校裡,會懂得無視老師喜惡、學業評核;在社會上,無視同儕壓力、眾人期望;當然,更理想的就是沒有課程評核獎罰,這樣,我就會知道,他心裡面有空間、有自由,每個行動誠實清明發自內心,活出自己的真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