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镜DOC
凹凸镜DOC

从独立纪录片出发,打捞一切“非虚构”故事。微信公众号:pjw-documentary

周浩、王兵、徐童领衔,凹凸镜2010年代10佳华语纪录片出炉

从12月中旬,凹凸镜DOC邀请了内地、港、台的26位纪录片创作者、影评人、策展人、媒体人推选出各自“2010年代十佳华语纪录片”。他们推荐的148部纪录片,减去8部不在范畴内的,有140部进入推荐名单。这140部纪录片中,获得2票以上推荐的有46部。我们将这46部纪录片和凹凸镜DOC编辑部补充推荐的6部纪录片,汇总成52部入围投票环节的片单。

最终,凹凸镜DOC的561位读者通过投票选出了10佳影片。它们是:《大同》《塑料王国》《囚》《四个春天》《死灵魂》《克拉玛依》《老唐头》《大路朝天》《姑奶奶》《悲兮魔兽》(并列)《少年·小赵》(并列)。

其中周浩的《大同》获得最多投票,赵亮的《悲兮魔兽》和杜海滨的《少年·小赵》并列入围。这11部纪录片,议题丰富,多数聚焦社会转型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延续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精神气质。这11位导演大多从2000年后开始拍片,并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

总结此次策划,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纪录片观影渠道有限,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对比投票,所以推荐、投票有所遗憾。140部推荐名单中,大部分是独立纪录片,只有《喜马拉雅天梯》《生门》《摇摇晃晃的人间》《自行车与旧电钢》《四个春天》《大河唱》少数几部拿到龙标,在院线上映或点映过。其中,王兵的作品被推荐最多,有5部,包括《死灵魂》《三姊妹》《疯爱》《方秀英》《德昂》。

这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第三个十年,一些趋势渐渐显露:技术在发展,资本在介入,跨国制作增加、政策在紧缩,老一辈独立电影人在随着阅历的增长不断反思,年轻作者成长于更加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除了这些,过去10年我们的华语纪录片还呈现什么特点?与1990年代、2000年代有什么差异?未来10年将向哪里发展?

前几天,中国独立影像展宣布无限期停办,不少人哀叹独立电影的时代结束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非官方,不正规“的票选寻找一些答案,并告诉大家,过去10年,有这样一些纪录片,不应该被忘记。

1

《大同》周浩 2014

获得票数:212

推荐语

魏时煜:周浩和怀斯曼执著于“体制”的切入点是两个极端,后者在每一个片子里面通过群像呈现“机构”对于个体的影响,前者则跟随个人在“机构”的江河裡看他们如何向上游或者随波逐流。《大同》因为这个游泳者的个性和身份,让我们看到许多平时见不到的景观。

佟珊:一位中国市长,一场“古城制造”运动,无数拆迁,市民百态。观察式风格,各种人物线索并置,复杂而暧昧。

海老鼠:导演剪辑版里,加入了耿彦波念《心经》,以及在分离时协商“你把我念《心经》都拍进去了合不合适啊“的段落。如何与被拍摄对象协调好关系,既把片子竟可能做好,又不伤害人,是一门非常难的平衡的艺术。相较大量指控性的纪录片,如今趋于中立的周浩更让人敬佩了,毕竟,纪录片也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徐若风:必然带有荒谬气息的政府众生像,周浩拿捏人物形象的功力极高。从事件到拍摄对象都是高难度的挑战,周浩在各种协调、权衡间显得游刃有余。


2

《塑料王国》王久良 2017

获得票数:175

推荐语

小潜:大环境下小人物的故事,凭着要改变什么的导演初衷,整个片子结构饱满,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组家庭,虽然各家有各家的困局,但是在整个大产业下不堪一击。最牵动人的永远是小孩子的生存环境,不说影响政策改变这么大的话题,光是可以让一个观众少用一点塑料都是功德一件。

晚不安:这是一个电影工作者的良心,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每个在大城市的精英阶层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了解世界工厂到底在以什么样的方式运作。为了生存,农民放弃了土地和身体。这是这个时代的原罪,是中国发展的畸形产物。看到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真是万分揪心。我们吸雾霾,我们捡垃圾,我们在沉默。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像《卢旺达饭店》里说的那样:人们看到这段录像只会说:“哦,上帝,这真是太恐怖了”,然后继续享用他们的晚餐。

我不想也不能用文字来描述我看到的景象,纪录片记录与观看的属性被强有力地突出。这个国家真的有很多种生活,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长片版的创作思路与短片版不同,宏观的上帝视角与先入为主的批判被弱化了,而更着力于理解人物:底层人民的挣扎与悲哀。

 

3

《囚》马莉 2017

获得票数:168

推荐语

中子:

肉体被困住的,住在精神病院内,精神是自由的。

精神被困住的,住在精神病院外,肉体是自由的。

生而为人的,都是中国病人。

晚不安:一个非常压抑的题材,群像式(不同病症)的纪录片。选取的每一场戏对人物塑造都有重要作用,人物本身的生动性也在消解摄影机与观众可能的精英视角。将近5个小时的片长,也将观众囚禁在大银幕前。精神病患对有病与否的辩证思考,他们建立在封闭空间与人生经验上的思想片段,以及纪录片作者为创作选定的生活方式,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287分钟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尿点”,马莉捕捉到了太多精彩的段落。想起了那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东北方言与地域性格所带来的天然喜感,在大银幕观影时产生了意外的轻松效果(公共空间与电影空间微妙的互文)。《囚》是2017年大陆独立纪录片的一颗深水炸弹,对其他电影呈现出碾压之姿。

徐若风:长达287分钟的时长里,马莉带观众进入位于中国东北的一座精神病院封闭疗区。从旁观者的视角,通过这群“所谓的病人”,了解“世界”的标准、“人样”的标准。


4

《四个春天》陆庆屹 2017

获得票数:147

推荐语

海老鼠: 多好的一家人啊!家庭史纪录,恰碰上爱秀的老妈、多才的老爸(精通各种乐器和手工的退休物理老师),以及悲喜更替的兄弟姐妹,就太有人生况味了。而且更让人意识到,留下家庭影像有多重要,导演老爸就是从90年代就拿小摄像机纪录春节团圆。这些素材在第四春涌来,实在太让人动容。

晚不安:我在2018年全年力推的一部纪录片。写过若干篇长评,19年年初也把它带到老家放映了一场。

美丽又哀伤的人间日常,父母身上有太蓬勃的生命力。热爱歌唱,喜欢尝试,昂扬的态度令人心生敬意。镜头语言自然、灵动,时间和生命在影像中流动,创作者不自觉地与电影的本质对话。只要真挚地凝视生活,就能发现诗意的所在。这部纪录片让我猛然发觉家庭私影像的意义,那些逝去的时光里有普适的情感力量。


5

《死灵魂》王兵 2018 

获得票数:138

推荐语

徐若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王兵在这部作品中再度沿此路径,但与《夹边沟》的搬演不同,而是通过口述个体史的形式打开一段尘封却又并不遥远的中国往事。我们国家有太多的苦难史被源源不断地带进坟墓中去;而我们也因不可言说,成为某种意义上“善于忍耐又善于沉默”的人。但庆幸有影像的存在,至少能令这段历史被短暂地记在部分人心中。 

汪金卫:观影于台北金马影展。历时12年拍摄的夹边沟明水劳改营幸存者口述历史访谈录。难得的影院连看8小时体验。像《和凤鸣》的加长版,也如同《夹边沟纪事》的影像版。导演用摄影机记录下这些幸存者去世前最后的自白与回忆,弥足珍贵。尽显政治运动的荒诞与残酷。只言片语背后有意灭绝生命的恐怖真相让人毛骨悚然,遇难者妻子的坚强哭诉更是催人泪下。虽然受访者大多数已然逝去,但历史如同劳改营遗址处那些裸露在荒郊野岭、风吹日晒的受难者累累白骨,不会被轻易抹杀、遗忘。


6

《克拉玛依》徐辛 2010

获得票数:107

推荐语

汪金卫:在多年前的一个凌晨,一口气看完这沉重的6小时影片。除了对遇难者亲属、幸存者的面对面采访,还有很多珍贵无比的视频资料。不仅能够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对几百个家庭造成的终生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也能看到无数的真善美、假丑恶。如今克拉玛依大火事件已过去25年。当年新疆石油一把手如今已下台,但历史不会遗忘。


7

《老唐头》徐童 2011

获得票数:105

推荐语

海老鼠:徐童接近拍摄对象并与之保持恰当距离的能力实在太出色,后来这好像也成了他在国际著名电影院校分享的主要经验吧。作为“游民三部曲”的尾声,老唐头首先是跟对了一个太有故事和性格的拍摄对象,并在发展成自己工作伙伴的唐小燕帮助下,进入这个家庭、这个个体的生命时间。就看过一次,却片中几场冲突爆发戏一直难忘,同样难忘的,还有在冰天雪地驶过东北平原的火车上,配上的那首邓丽君金曲《偿还》。


8

《大路朝天》张赞波 2015

获得票数:104

推荐语

沙丘:“张赞波以冷静、细腻、流畅的叙述,以一条公路、一个村庄的微缩景观,呈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耀眼表象背后的肌理,以及普通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浮沉。”直接,硬核,充满黑色幽默,让人回味无穷。


9

《姑奶奶》邱炯炯 2010 

获得票数:91

推荐语

晚不安:还没看过邱炯炯那部震古烁今的《痴》,不过这部《姑奶奶》也足以彪炳史册了。

听碧浪达唱歌,听裁缝讲话,流着一英寸宽、三英寸长的眼泪,在旱点和水点寂寞地踱步。广州的电烙铁,南池子大街的北冰洋,你没有忘记,但其实你在情感上和苏州婆一样落魄。是的,“真正的嫖是操灵魂”,于是你提前吃完了生命那两公斤的大粪。

邱炯炯是真的懂爵士,所以我像是看了一场两小时的演出。这种演出的范儿太正了,因为他知道观众和听众在结束以后,都可以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我们活得如此平庸。我们都太幸运了。“生命里面有什么东西是浓烈的呢?”我不知道。面对镜头,他是怎么一股脑说出那么多金句的?把人生看透了,也就能撒手了。拍摄对象的袒露,纪录片作者的建构,两相成全。


10

《悲兮魔兽》赵亮 2015 

获得票数:86

推荐语

海老鼠:但丁《神曲》的现代化中国版本。向导维吉尔化身内蒙矿工,带镜头徘徊于牧场消失后的地狱、尘肺病折磨的炼狱,最后来到鄂尔多斯康巴什空无一人的绝望天堂。赵亮以高度艺术化形式化的语言,表现山河破碎,甚至让镜中人完全失语,只凝练出发展的痛苦代价。这当然可被批评为艺术家利用尘肺病矿工莱搞自己的创作,但赵亮拍了那么多年揭露式的沉重纪录片,意识到压根达不到理想中改造社会的可能性,还被束缚手脚,还不如干脆彻底释放自己的美学理念,完成一个彻底私人化的艺术作品。

小潜:开头五分钟就觉得是一件艺术品了,在电脑上看已足够震撼,想象如果是在影院看该是怎样的观影体验。后来觉得这部片子的存在就是丰富纪录片形态的,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做到极致就是本事一件。

徐若风:在通过《神曲》而创造出的奇异情境里,赵亮完成了现实苦痛的历史关联。多层文本和影像具有突发性的爆发力,用最尖锐的方式面对我们时代的矛盾。


10

(与《悲兮魔兽》并列)

《少年·小赵》杜海滨 2015

获得票数:86

推荐语

汪金卫:小赵的身份认同与心路历程变迁。从身穿红卫兵服的无脑爱国保钓崇毛唱红歌的短发少年,到经历学生会,支教,强拆事件,头戴星条旗头巾开始独立思考的长发青年,只需要五年。这是导演也没想到的,记录下来颇为难得。小赵经历的很多事情我都很熟悉,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他的心理变化值得探讨。

佟珊:在民族主义与爱国情绪不断高涨的今天,或许我们需要再次回看这部作品。影片呈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以及戏剧化的转变,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个体曾经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改变的。但不应将更多的指责抛向小赵本人(纪录片中的小赵多大程度能等同于生活中的小赵?),去反思爱国这一议题在当今中国的复杂性,才是更有价值的事。除此之外,本片还是一部人物纪录片的典范之作。


其他推荐影片(按票数顺序排列)

《犴达罕》顾桃 2013

《赤脚医生》徐童 2016

《日常对话》黄惠侦 2016

《摇摇晃晃的人间》范俭 2016

《痴》邱炯炯 2015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王我、刁忠、耿军等 2015

《三姊妹》王兵 2012

《京生》马莉 2011

《有一种静叫庄严》张赞波 2011 

《海南之后》王男栿 2016 

《驯马》古涛 2017

《你的脸》蔡明亮 2019

《疯爱》王兵 2014

《自行车与旧电钢》邵攀 2013

《生活而已》魏晓波 2011

《日曜日式散步者》黄亚历 2015

《上海青年》高子鹏、吴梦 2015

《危巢》季丹 2011

《调查父亲》吴文光 2016

《李文漫游东湖》李珞 2015

《对看》叶云 2015

《罪行摘要》徐星 2014

《蝼蚁》马占冬 2016

《地层2:软流层》丛峰 2018

《偷》陈东楠 2013

《独自存在》沙青 2016 

《暖冬》郑阔 2010

《他们在岛屿写作:我城》陈果 2015

《渡口编年·贺家》郭熙志 2019

《胶带》李凝 2010

《偷羞子》胡涛 2018

《乱世备忘》陈梓桓 2016

《失眠》谭墨 2017

《伞上:遍地开花》梁思众 2018

《水底行走的人》陈安琪 2018

《生命的河流》杨平道 2014

《“一打三反”在白云》贾之坦 2012

《又一年》朱声仄 2016

《阿希克:最后的游吟》刘湘晨 2010

《涌浪之间》王博、潘律 2019

《还有一些树》廖克发 2019年 


编辑:禾、张汩

图片来源:豆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