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ssa
Vanessa

一個堅持寫作的人。

拆解議題 02|如何定位讀者有感的新聞切入點?(以及我的媒體清單)


要能看新聞標題,就知道要對應的深度解釋切入點,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敏感度。但可以從日常小小的習慣培養起。

這是我在了概的一系列思考,上次我們談到選題的原則——重大性、複雜性與延展性。

拆解議題 01|如何在雜訊中選出重要的題目?

這篇繼續討論我平時如何爬梳各個媒體,迅速挑出可能有機會做的題目,以及如何進一步確認製作的大方向。

需要解釋的新聞

確認要做什麼題目會很難嗎?這要看你的用途,對於大眾媒體每日新聞的需求量大,幾乎所有新聞都可以找到能報導的角度。每篇不超過 1000 字,看起來很好吸收,但也很碎,可能同樣的新聞看了三篇報導都講的差不多,還是不確定事件發生的根源、能讀出什麼意義。

對於訂閱制媒體而言,更要專注服務讀者「解釋新聞」,解釋新聞對我們、對當今社會的啟發。

說到「解釋新聞」,就不能不提啟蒙我的媒體 Vox,有時我想快速掌握一個事件的大致樣貌時,就會搜尋關鍵字搭配「Vox explained」。Vox 就是以解釋新聞為定位,能夠用一篇接近專題文章篇幅的內容幫你梳理脈絡,內文穿插多個超連結,有的是佐證,有的是參考其他媒體已有的評論與詳盡報導。

他們也在 Netflix 出了同名科普節目《流行大百科》(explained),解釋多種新興現象的時事。

不是每個新聞都很需要有人特別幫你解釋,最好需要挑有點難度,讀完的收穫適合幫你看懂其他類似新聞、能拓寬理解,甚至有助和朋友聊天時派上用場的話題。

我的媒體清單

以下是我會經常參考的媒體 App,與其網站上一個個爬新聞,或是從 Feedly 瀏覽,我發現我還是偏好在手機上完成挑選。除了因為我通勤時間比較長以外,手機上因為螢幕小,也沒辦法讀太久,可以加速挑選(和淘汰)的過程。


通常若題目和美國政治有關,我必讀的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次做太空商業史的題目,發現華盛頓郵報很早就有專題,想想也合理,畢竟華盛頓郵報是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收購的。

若是中東國家新聞,一定會看在卡達創立的《半島電視台》

亞洲國家的話盡量挑當地的媒體,如印度經濟、泰國抗爭,都需要引用在地觀點或評論,雖然有時仍有語言限制,就算是當地的英文報導可能也不夠全面,日經亞洲評論是我很常看的一家。

我用 App 看新聞,通常只會看開頭或摘要,大概知道重點,覺得值得有解釋的空間,就會蒐集一下該文或相關新聞的連結。我的一個小技巧是,把常看的 App 通知打開,這樣從推送的標題和重複出現的程度也能判斷是否適合,缺點就是很耗費電量,而且畫面很亂哈哈。

除了 App ,也可以參考媒體的電子報、新推出的專題、評論專欄,也有助思考適合用什麼切入點解釋新聞。


切出一個解釋路徑

正是因為一件事有很多種面向,切入點意味著我們需要從中收斂、選擇一個最重要、優先解釋的路徑。像是中印衝突的新聞,仍持續發展中,乍看單篇新聞可能會覺得很重複,都是在講對峙升溫、僵持不下,但究竟為什麼呢?我們需要持續追問讀者想知道什麼,以及掌握了什麼關鍵訊息,可以幫助了解整件事的輪廓。

我們可以從以下步驟自問來推敲切入點:

  1. 要解答什麼問題?(勾起好奇心)
  2. 為什麼中印衝突這麼久、而且對峙方式很原始
  3. 界定要解答此問題,會涉及什麼層面與回答方式?(拉出初步範圍)
  4. 中印衝突是長達幾十年的恩怨、雙方有協議畫界線、不能開槍
  5. 從中衡量選擇什麼回答方式最好?(更聚焦主軸)
  6. 從地圖上的界線變遷看中印衝突歷經怎樣的升溫轉變

這條路的鋪陳與展開,就像是通往「終於看懂」、「原來是這樣」的目標,不能太難、太陌生,也不能太淺薄,因此比較好的作法是,找到一個有基礎背景知識的使力點,然後往下解開好奇心。



下次來討論如何「簡單」地說一個新聞故事!

了概 Liaoguy | 5 分鐘看懂重要事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